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160篇
海洋学   293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51.
魏振禄  陈敏 《海洋通报》1996,15(1):61-66
以湛叉鞭金藻为主,盐藻为辅投喂虾夷扇贝的结果,使虾夷扇贝幼早浮期缩短了5-6d,日生长平均为10.6μm,最快时达到14.6μm,附着率达51.2%,育出壳高590μm稚贝,平均单位水位体育苗441万个/m^3,成倍提高了虾夷扇贝单位水体出苗量。  相似文献   
552.
胶州湾口内初级生产力的周年定点观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于1983年11月-1985年11月利用黑白瓶测氧法研究了胶州湾东南部的初级生产力及其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区内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范围是0.10-2.82g/(m^2.d)碳,年初级生产量的平均是206g/m^2碳,夏半年(5-10月)的初级生产量平均占全年生产量的73.45%,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有效太阳辐射能的平均利用率是0.64%,初级生产力与水温,日太阳辐射能等均呈明显的正相磁,  相似文献   
553.
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分析、总结了我国近10a来的主要海水鱼、虾、贝、藻等的增养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54.
蓝细菌CO2浓缩机制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藻类普遍具有一种能提高细胞内的CO2 浓度 ,从而使光合作用能够顺利进行的生理机制 ,称为CO2 浓缩机制 (CO2 concentratingmechanism ,CCM )。CCM是藻类对低CO2 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CCM生物的一个主要生理特征为 :植物细胞对CO2 表现出很高的表观亲合力 ,即低浓度的CO2 就能满足其进行光合作用的需要 ;而其体内催化CO2 固定的限速酶 ,Rubisco(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氧合酶 ) ,对CO2 的亲合力却很低 ,需要较高的CO2 浓度才能获得正常的反应速度[1] 。由于CCM具有显著的生态学意义 ,因而一直是藻类生理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555.
556.
吴融 《海洋科学》1992,16(2):27-30
近十年来对海藻生物技术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通过细胞培养或体细胞的营养繁殖,解决某些藻类种苗是一条可行途径。已有的资料表明,种间的融合细胞很难再生为完整的藻体。有关海藻的基因工程,现在正在寻求一种能作为藻类基因转移的载体,并试图通过选择获得一种营养缺陷型或耐药的突变型,这有助于藻类上宿主——载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557.
地下水中元素存在形式分析及其在水质评价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心彪 《地下水》2007,29(3):17-19
针对目前国内水质常规分析特点和水质评价的现状,运用热力学原理和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实例,确定了地下水中元素以配位化合物的存在形式,并对各种配位化合物的组分进行了计算,这对水质评价有重要的价值,特别对一些有毒元素的评价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58.
新元古代冰期引起生物大量绝灭,大绝灭后环境如何重建、生物怎样复苏是演化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贵州铜仁坝黄、瓮安北斗山剖面和台江五河剖面南沱水碛岩之上连贯沉积的陡山沱组底部的“碳酸盐岩帽”中藻类化石进行系统研究,并结合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认为冰期后生态环境恢复很快,藻类快速复苏,但藻类分异度低。“碳酸盐岩帽”沉积结束,藻类进入衰退期,到了陡山沱中晚期,藻类又进入顶盛期。而藻类的复苏、衰退与古海洋环境的δ^13C,δCe,δEu异常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59.
蒙义峰  崔彬 《现代地质》1998,12(1):83-90,T001
针对矿床富含有机质和沥青质的特点,研究发现了许多与菌藻类有关的微生物标志。结合硫同位素和电子探针分析测试成果,讨论并论述了在成矿作用过程中,菌藻类不仅可以对硫酸盐还原形成大量的硫离子和对生物遗体进行分解产生有机质,而且能对金属离子产生明显的吸附富集作用。有机质的存在是细菌对硫酸盐还原的主要控制因素,对其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沥青质对生物具有降解作用,使吸附富集金属离子的菌藻团粒(胶团)、藻丝体得以保存。同时,探讨了芦柴冲银多金属矿床的生物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60.
初探藻类,地衣生物岩溶微形态与内陆环境间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曹建华  王福星 《地质论评》1998,44(6):656-661
藻类、地衣可以直接殖居在碳酸盐岩表面,通过生物化学、生物物理过程对其基质产生钻孔溶蚀作用,并产生相应特征性的微形态。文中初探了微形态与①岩面的水热条件;②不同地貌部位的微环境;③植被覆盖程度;④不同气候带间存在的相关性。并讨论和展望了生物岩溶微形态研究的前景,开拓生物岩溶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