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77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4 毫秒
251.
沉积物粒度参数是表征其分布和输运特征的重要信息。根据2005年7月和2006年12月采集的16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以及收集到的实测水文资料,以杭州湾北岸为例,分析研究强潮海湾近岸表层沉积物的时空变异特征,同时在应用GSTA模型对沉积物进行输运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该区域的泥沙来源,并通过掀沙计算分析表层沉积物对高能水动力环境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杭州湾北岸表层沉积物普遍较细,以粉砂质粘土为主,在南汇、金山岸段存在两个砂质密集区,并且随动力条件的不同在由岸向海方向呈现出逐渐变细的粒度趋势;(2)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在洪、枯季亦存有差异,枯季较洪季存在普遍粗化现象;(3)GSTA模型结果显示该区域泥沙主要来源于上游岸段来沙和湾口海域来沙,此外局部区域之间的泥沙交换过程也是区域内泥沙平衡协调的重要途径;(4)潮流掀沙作用主要以南汇和奉贤水域为主,波浪掀沙作用范围基本覆盖研究区域的整个岸段,且波高为1.5 m(P=94.9%)以下的波浪掀沙作用对浅水区域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52.
一、根据地形情况和设备条件选用前方交会法 杭州湾北岸地区中段(平湖县乍浦镇~金丝娘桥)岸线长约20公里,托断面线方向取10公里为测区范围。陆域除乍浦东有几座小山外,其余范围内地形较平坦,也无突出地物。认海面上看,仅见到长着高芦苇的海塘大堤,背影一片灰雾,能见度极差。湾中水域宽阔,无雾风大,无风有雾,大潮流大达13节,测量水深工作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253.
《浙江国土资源》2012,(9):F0004-F0004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254.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北湖山围湖而立,海仗山湖而依,湖光、山色、海景相互映衬。我国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盛赞其  相似文献   
255.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北湖山围湖而立,海仗山湖而依,湖光、山色、海景相互映衬。我国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盛赞其"山有层次,水有曲折,海有奇景,比瘦西湖逸秀,比西子湖玲珑,能兼两者之长"。景区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由湖塘、山林、海滨、古城四大景区组成,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有世界最小的石城——"谈仙石城";享有夜普陀之称的千年古刹  相似文献   
256.
南北湖风景区是我国唯一融山、海、湖为一体的景区,位于杭州湾北岸海盐县境内,是浙江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浙江十大"最佳休闲度假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北湖山围湖而立,海仗山湖而依,湖光、山色、海景相互映衬。我国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盛赞其  相似文献   
257.
《地理教学》2008,(11):I0001-I0002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通车。杭州湾跨海犬桥属于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58.
随着含溴阻燃剂的进一步限用或禁用,氯代阻燃剂得克隆(Dechlorane Plus, DP)以其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成为推荐的替代品之一。作为添加型氯代阻燃剂,DP很容易从产品中脱落而成为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污染物,但相关的研究仍十分匮乏。本研究测定了杭州湾海域4个底泥柱状样品中DP的残留及异构体特征,并对DP在该海域底泥中的时空分布和可能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syn-DP和anti-DP在底泥样品中的含量分别为BDL~17.7 pg/g干质量(平均为2.9±3.2 pg/g干质量)和1.4~38.1 pg/g 干质量(平均为8.0±8.5 pg/g干质量),其污染程度相对全球范围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布表明金山工业区可能对杭州湾DP的污染有一定贡献,DP在柱状底泥中的垂直分布未发现明显变化趋势。本研究中DP的fsyn平均值为0.25~0.28,表明研究海域底泥中的DP可能来自于远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259.
通过制作生态系围隔实验装置,采用模拟围隔实验的方法,测定N、P营养盐的降解系数.基于夏秋两季杭州湾北岸近岸海域的现场水样采集,测出杭州湾北岸近岸海域无机氮的生物降解系数在0.121~0.269 d-1范围内,均值为0.225 d-1,测得活性磷酸盐的降解系数在0.031~0.179 d-1,均值为0.08 d-1.考虑到实验室静态模拟环境与真实海区状况的差异,采用保守估计法和 Bosko 公式进行处理,最终计算得出的0.21 d-1和0.05 d-1可分别作为杭州湾北岸海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实际降解系数.  相似文献   
260.
基于海岸带土地利用的困境与本质解读,集成模糊综合评价、网络层次分析与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构建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依据土地发展潜力评价内容辨析海岸带土地利用模式的要素逻辑,诠释了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优化、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重组、空间管控策略之关联,提出了杭州湾南岸经济—生态协同型土地利用模式。研究发现:① 科学地测度经济发达区的海岸带经济与生态关系是评估海岸带土地效益的关键,采用反比例关系衡量土地生态与经济发展关系构建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发现经济与生态的区域矛盾问题,为解决海岸带土地开发向生态敏感区拓展问题提供方法支持。② 杭州湾南岸极高潜力区和高潜力区占57.07%,中、低潜力区占42.93%,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呈南强北弱的分布格局。随着人工化地类面积逐渐趋少,自然化地类渐增,土地发展潜力分区呈现等级递减的规律。③ 凝练出经济—生态协同型海岸带土地利用模式是杭州湾南岸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海岸带土地利用的实践趋势与基本模式,构建该模式须遵循“稳定经济开发、严控生态保育、调控双向功能”为主线的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优化、“陆海系统并行,多功能组团”为核心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重组方向、“生活—生产—生态”分段式协同管控的空间治理三重系统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