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314篇
海洋学   396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4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中国近海蟹守螺科(Cerithiidae)两新纪录种及常见种名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整理研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中国近海采集的蟹守螺科标本时,鉴定出属于蟹守螺属(Cerithium)的中国两新记录种,分别是:阶梯蟹守螺Cerithium novaehollandiae Adams in Swoerby,1855和锉形蟹守螺Cerithium scobiniforme Houbrick,1992。两新记录种分布于中国海南省沿海,栖息于潮间带至浅海的岩礁、砂或石砾质海底。文中对两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软体部、厣特征和习性及地理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比较。且对中国近海蟹守螺科一些常见种名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102.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触控操作方式,运行于移动计算设备上的大气科学数据可视化软件系统MeteoExplorer Touch,它是世界上首款提供触控操作方式体验,运行于Windows8和Windows RT操作系统上的大气科学数据可视化软件.该软件系统的技术特色有:1)针对Windows 8和Windows RT操作系统所带来的崭新特性进行设计,实现了诸如使用手指滑动、捏掐伸展完成底图的缩放和漫游,在操作系统从低功耗运行状态下再次激活后恢复用户会话状态等功能,从而为广大气象科研和业务人员在平板电脑上分析、处理气象数据提供了全新的体验;2)MeteoExplorer Touch不仅仅是一个图片查看器,它还实现了主流桌面版专业气象软件所提供的大部分功能,包括数据资料解析、观测场客观分析、物理量计算、图形产品生成、地理信息和图层管理等;3)MeteoExplorer Touch注重程序性能和用户体验.为实现这一目标,软件采用C++语言开发功能,使用XAML标记语言设计用户界面,使用DirectX 11硬件加速渲染技术进行图形显示,因此,它具有原生程序所特有的性能高、速度快、系统资源需求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3.
鲁西寒武系凝块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西地区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出露连续,中寒武世张夏组和晚寒武世炒米店组均有凝块石产出。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凝块石的野外观察和镜下鉴定,认为形成凝块石的微生物主要为附枝菌,其次是葛万菌、肾球菌和放射状菌,根据枝杈的直径大小、枝杈的细胞状分割结构及结晶程度等,附枝菌又可细分为:泥晶粗枝杈状、泥晶分段枝杈状、泥晶细枝杈状、微晶管状枝杈状和亮晶粗枝杈状。相应的群落也可划分为:泥晶树枝状、单个房室状、簇球状和亮晶树枝状。凝块石的凝块为附枝菌等蓝细菌钙化体和周围粘结的碳酸盐微粒所组成的团块,其按形态可分为:斑状、网状和树枝状。根据上述的研究,本文认为形成凝块石的理想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蓝细菌的捕捉和粘结作用、蓝细菌自身钙化作用、碳酸盐的原地沉淀和沉积后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海带、裙带菜病烂处分离得到5株褐藻酸降解菌,经鉴定属于埃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espejiana)(菌株A101、A102,A103、A105)、麦氏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macleodii)(菌株A104).菌株A102发酵培养时,褐藻酸形成条件的研究表明,培养基含0.3%~0.6%的褐藻酸钠,0.5%的蛋白胨,pH7.5,装量为500cm3三角瓶装200cm3培养基,在25℃下培养144h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5.
汝阳盆地是豫西地区的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自2006年以来发现了一个以巨型蜥脚类恐龙为代表的恐龙动物群。本文描述了近期发现于汝阳盆地下白垩统郝岭组中的若干恐龙蛋蛋壳碎片。基于以下对蛋壳宏观形态和显微特征的分析,这些蛋壳碎片可以归入长形蛋科(Elongatoolithidae)的长形蛋属(Elongatoolithus):蛋壳外表面具分散瘤点状或线性脊状的纹饰;蛋壳自内而外分为锥体层和柱状层,二层之间的界线不清晰;锥体层中锥体排列紧密;柱状层中具波浪状的平行生长纹。这一发现代表了长形蛋属在早白垩世地层中的首次记录,进一步拓展了该蛋属的地史和古地理分布。由以往已知的化石关联推测,这些蛋壳可能与该层位中的窃蛋龙类如刘店洛阳龙(Luoyanggia liudianensis)等具有相关性,表明汝阳盆地在早白垩世晚期具有适宜该类恐龙生存与繁殖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6.
Zosterophyllum(工蕨属)是早期陆生植物的代表性类群之一,全球广泛分布。Z.australianum(澳大利亚工蕨)产自华南和澳大利亚,是东北冈瓦纳古植物地理区系的典型分子。文中描述了产自贵州都匀包阳剖面蟒山群中的Z.australianum新材料。该标本的孢子囊具短柄,呈椭圆形或扇形,宽2.6~4.1 mm,高可达3.9 mm,加厚带宽约0.6 mm,紧密螺旋排列形成孢子囊穗,与云南文山早泥盆世坡松冲植物群中的Z. australiaunum极为相似。依据目前对Z. australianum时代延限的认识,并结合蟒山群其他植物属种的发现(如Adoketophyton subverticillatum),推断该群下段的时代为早泥盆世布拉格期。Z. australianum在蟒山群中的发现,扩展了该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反映出蟒山群中的植物组合与坡松冲植物群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07.
节头虫属(Genus Arthricocephalus)的概念一直较为混乱,在为它的模式种乔氏节头虫(Arthricocephalus chauveaui)指定"选模"后,又进一步加剧。经对A.chauveaui的原始手标本上保存的所有三叶虫研究后,发现命名者Bergeron所附A.chauveaui的唯一图片,依据的是其中一枚背壳,特征吻合,从而认定该背壳是A.chauveaui的正模,代表了模式种和节头虫属的概念,是该种和该属名称的载体。也表明为A.chauveaui建立"选模",既无必要,也违背命名者的本意。而且选择一个不归属于A.chauveaui的标本来代表该种、该属的概念,就更不妥当。经研究,手标本上的三叶虫不是同一个种,而是隶属于三个不同种,这三个种又应归属于三个不同的属,即Arthricocephalus,Oryctocarella和Duyunaspis。A.chauveaui"选模"头盖并不属于该种,应归属于Oryctocarella duyunensis。研究还表明,有三个分类单元是Arthricocephalus的晚出异名,即Arthricocephalus(Arthricocephalites)Chien et Lin in Lu et al.,1974,Haliplanktes Blaker et Peel,1997,和Arthricocephalites Chien et Lin sensu Yuan et al.,2002。  相似文献   
108.
文章简述了新疆地区的地质理论研究成果、矿产地质特征,认为准噶尔、塔里木双亚幔柱是新疆金属矿产呈现"8"字型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双亚幔拉主体形成时期分别为石炭纪和二叠纪。准噶尔亚幔柱斜向天山造山带,塔里木亚幔柱近垂直,前者作用强烈、短暂,后者温和而漫长。准噶尔、塔里木盆地周缘薄弱带与内部构造体制为地幔深源岩浆及后碰撞造山岩浆的上侵提供了通道。天山造山带形成于晚石炭世,它受双亚幔柱挤压隆起作用有限,成矿局部叠加;二叠纪以来,以相对南北向挤压为主,是能源矿产主要形成时期;阿尔金、昆仑等山脉在新近纪快速隆升。基于幔枝构造启示,建议金属矿产地质找矿勘查与石油、煤炭及铀矿地质勘查展开合作,在准噶尔、塔里木两盆地内进行金属矿产综合找矿。  相似文献   
109.
文章通过分析豫西地区的大量地质矿产资料后发现,区内存在"小岩体成大矿"的规律。认为豫西地区自燕山期以来,随着地幔热柱的演化,区内地壳运动转为伸展活动,地壳减薄、地幔不均衡上隆和中酸性岩浆脉动式上侵;中酸性岩浆脉动式上侵过程打通了深部成矿物质上升的通道,使得含矿流体能够到达地壳上部,并在幔枝构造外围主次级拆离带、岩体内外接触带、构造裂隙等适宜部位集聚成矿。  相似文献   
110.
针对Goldstein枝切线法容易产生大面积封闭区域和枝切线整体长度较长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优化枝切线设置的干涉合成孔径雷达相位解缠方法:首先根据干涉条纹图中残差点的分布特点对残差点进行预处理,之后使用改进的遗传禁忌搜索算法计算剩余残差点的优化组合。结果不仅能够有效减少枝切线的整体长度,而且使封闭区域数量明显减少。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实现了枝切线的优化设置,在解缠精度上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