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4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723篇
测绘学   221篇
大气科学   394篇
地球物理   239篇
地质学   1089篇
海洋学   760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280篇
自然地理   209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243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驱龙斑岩铜(钼)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具有巨大找矿潜力。这里主要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确定矿床含矿斑岩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具有明显的埃达克岩岩浆亲合性,并可初步断定驱龙及冈底斯成矿带典型斑岩铜矿床的含矿斑岩具备C型埃达克岩特征,其构造背景应为碰撞造山期后的伸展条件,这将对该带成矿环境的深入研究和进一步找矿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62.
李波  黄智龙  许成 《矿物学报》2007,27(3):430-433
分析了四川冕宁大型稀土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结果显示成矿期脉石矿物重晶石与矿化期后硫化物(黄铁矿和方铅矿)的硫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前者富集^34S,其δ^34S为+1.8‰~+6.7‰,后者富集轮S,其δ^34S在-10.9‰~-2.1‰之间,表明本区成矿流体中的硫和矿化期后富含硫化物流体中的硫具有不同的来源。矿区各种类型矿石中的重晶石均普遍遭受过风化作用,且δ^34S随风化作用的增强而增加,暗示物理分馏效应是本区重晶石硫同位素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重晶石风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贫弛^32、富^34S过程,未风化重晶石的δ34S与典型幔源硫的^δ34S(0‰左右)相近,成矿流体中硫主要来源于地幔。矿石中重晶石风化作用过程中被淋滤的^32S可能是矿化期后富含硫化物流体中的硫的重要来源,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63.
新寨工程滑坡位于贵州省三凯(三穗-凯里)高速公路新寨隧道进口处。由于隧道进口前段路堑边坡和隧道明洞段挖槽施工,导致位于线路左侧的强风化变质岩斜坡失稳,发生大范围工程滑坡,公路施工一度暂停。经滑坡专项勘察后,采用预应力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框架对滑坡进行治理,才使该段公路建设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64.
利用TC1、Cluster和Polar结合极光和同步高度及地磁的观测,研究了2004年9月14日1730~1930 UT时间段的亚暴偶极化过程.此前行星际磁场持续南向几个小时.亚暴初发(Onset)开始于1823 UT.2 min之后,同步高度的LANL 02A在子夜附近观测到了明显的能量电子增强(Injection)事件,而TC1在1827UT左右在磁尾(-10,-2, 0)RE (GSE)观测到了磁场BX的突然下降,伴随着等离子体压强和温度的突然增加及磁场的强烈扰动.在(-16, 1, 3)RE (GSE) 的Cluster上相同的仪器观测到相同的现象,只是比TC1观测到的晚大约23 min,在1850 UT左右.虽然Polar在更靠近地球的较高纬度(-75, 35, -40)RE (GSE)附近,也在1855 UT左右观测到了这种磁场偶极化现象.以上的观测时序表明TC1、Cluster观测到的磁场偶极化比亚暴偶极化初始发生分别晚4 min和27 min.说明偶极化由近磁尾向中磁尾传播.详细计算表明偶极化源区的位置大约在X=-77RE~-86RE,而传播速度大约为70 km·s-1.在这个事件中亚暴的物理图像可能是中磁尾的近地重联产生的地向高速流到达近磁尾,为近磁尾的亚暴触发创造了条件;亚暴在近磁尾触发之后,磁场偶极化峰面向中磁尾传播.  相似文献   
965.
在研究大气延迟物理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气效应对雷达干涉测量产生的影响,并对重复轨道雷达干涉测量中大气延迟的分析方式进行了归纳与探讨; 回顾了国内外关于InSAR大气影响的研究方法,着重对现有的大气误差改正方法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66.
967.
《地震学报(英文版)》2007,20(1):117-118
ZENG Rong-sheng (曾融生)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CEA), Academicia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aduated from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Amoy University in 1946. Mainly engaged in researches on solid geophysics and earth dynamics. Members of Chinese Geophysical Society and member of Seism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相似文献   
968.
高峰 《气象科技》2007,35(B12):23-28
气象数据库系统作为气象信息共享平台的重要管理系统,其体系结构和技术的复杂程度均是前所未有的,构建这样的共享平台将涉及众多的技术,其中商用数据库技术是关键技术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商用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成熟,商用数据库系统在气象行业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效地实现了气象数据的存储、管理和应用服务。结合实践,阐述了分区、视图、物化视图、XML DB等数据库技术的功能、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些技术在气象数据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9.
曾财兴  曹长尧 《气象科技》2007,35(B12):65-66,94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图形学应用的拓广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受其推动,数字信息的可视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研究的前缘。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油田”等概念的提出,气象工作者迫切需要更加精确地了解各种气象数据和地形实体。而对于这些复杂的数据资料,目前人们已不能满足于等线图那样的平面描述,更需要建立三维图像,用更接近实际的方式去描述它,从各个不同角度观察它,三维可视化就是实现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实体三维可视化技术是描绘和理解三维实体的一种重要计算机技术,它可以帮助使用者快速、准确理解和描述三维实体,并能协助快速选定感兴趣的目标,为分析、理解数据提供了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970.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对2004年11月10日闽西地区出现的一次秋季强降雹过程的超级单体风暴进行分析,对风暴的演变、结构、三体散射现象及相应的雷达产品做初步分析,得出该超级单体具有钩状回波、有界弱回波区、中气旋及三体散射现象等特征,这些持征对判断强对流天气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秋季出现强对流天气时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VIL)值较春、夏季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