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3篇
  免费   720篇
  国内免费   305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313篇
海洋学   218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年-2020年)》已于2012年3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实施,这是继2002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期满后,我国推出的新一轮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它的实施,对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入贯彻落实《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推动海洋经济科学发展,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必将发挥新的重大作用,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中的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和2006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研究了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中大肠菌群(TC)和异养细菌(HB)数量分布及其在不同介质中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贝类养殖环境卫生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潮间带贝类养殖区TC数量较高,虾池和浅海贝类养殖区的较低;虾池贝类养殖区HB数量较高,潮间带和浅海贝类养殖区的较低。总体上,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中TC和HB数量分布呈同安湾湾内和西海域高,同安湾湾口和大嶝海域低的格局。大多数站位海水中TC和HB数量春季稍高于秋季,养殖贝类体中TC和HB数量秋季高于春季,底质中HB数量春、秋季无明显差异,TC数量则秋季稍高于春季。浅海和虾池贝类养殖区海水与贝类、底质与贝类中TC和HB的数量之间均成显著正相关。贝类养殖区底质中HB和TC数量,软泥>粉砂质软泥>粉砂,贝类体内器官组织中HB和TC数量,僧帽牡蛎:外套膜>外套腔液>内脏团;缢蛏和菲律宾蛤仔:外套腔液>外套膜>内脏团。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受到TC和HB不同程度的污染,潮间带贝类养殖区和虾池贝类养殖区分别受到TC和HB的较重污染。  相似文献   
993.
分别利用了来自NOAA和Hadley中心的SST(Sea Surface Temperature)资料,分析了全球海域每个网格点上SST的变化趋势,并将两种资料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近150a期间,全球大部分海域的SST以0.003℃.a-1左右的速度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仅在格陵兰南部海域和两极部分海域呈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减趋势;NOAA的SST变化趋势的区域性差异比Hadley的SST明显,但后者变化趋势的强度稍大于前者;不同海域SST的逐年变化趋势由不同的季节主导;在1910年为近150a来SST的最低点,之后缓慢上升,在1942年附近达到1个相对高点,而后略有下降,但很快又恢复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994.
7月5日,这个平常而又不普通的日子,对于广西北海水文工程矿产地质工程勘察研究院(以下简称北海地勘院)海上钻探及取样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来讲,意义远胜于节日.因为广西北部湾近岸海洋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调查项目防城港至东兴北仑河口近岸海域2号钻孔已经完工了,至此,该项目海上钻探取样任务全部完成.尽管没有鲜花的簇拥,也没有动人的赞歌,只有返航时红彤彤的晚霞伴随着,从劳累的人们那激动的表情中让人觉察到那发自肺腑的喜悦之情,北海地勘院海上钻探项目部的工作人员,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海上作业经历.  相似文献   
995.
海洋——人类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战略性资源的重要基地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我们人类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然而,在我们很大的一部分国民的心目中,它不过就是淼淼大水,滔滔巨浪,浩浩烟波。一谈到大海,充其量也就是味美的海鲜,迷人的风景,仅此而已。有多少人知道600年前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及其意义?倒是最近印度洋的地震引发的海啸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996.
海域使用时空数据动态管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  赵雯  池天河  刘贤三 《海洋科学》2013,37(2):107-111
运用面向对象方法的方法,对Geodatabase数据模型进行扩展,研究了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的结构化存储技术,实现了历史数据的回溯和海域使用数据的变化跟踪等功能.结合厦门市海域使用动态管理的需求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 Geodatabase 扩展数据模型研究成果很好地解决了宗海的历史回溯、变化跟踪、时态关系计算等问题.海域动态管理技术研究对海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香港近岸海域营养盐结构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利用2000年3月至2001年5月在香港近岸牛尾海海域(Porter Shelter, Hong Kong)1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数据, 对水体中营养盐组成结构和叶绿素a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该海域表层和底层水体中溶解无机氮(DIN, 包括NO3?-N+NO2?-N, NH4+-N)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1.24—9.72mol/L及1.30—7.49mol/L, 均表现为冬季最高、秋季最低。不同季节表层水体中PO43?-P浓度范围为0.14—0.46mol/L, 夏季平均浓度最底; 底层 PO43?-P浓度变化不大, 但夏季仍低于其他季节。不同季节表层和底层水体中SiO32?-Si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 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7.80—18.47mol/L 和8.13—16.87mol/L, 均在冬季最高, 其它季节差别不大。叶绿素 a分析结果显示, 表层水体高生物量大多出现在夏末秋初季节(如8月份), 春季(4月份)次之; 底层水体叶绿素 a秋季最高, 夏季次之。进一步分析了该海域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可能限制因子, 结果表明表层水体春季呈现氮–磷协同限制的可能性、夏季磷限制较明显, 秋季表现为显著的氮限制。底层水体春、夏季呈现氮–磷协同限制的趋势, 秋季也表现为明显的氮限制。冬季磷酸盐浓度相对氮、硅的含量较低, 但各种营养盐相对于浮游植物生长的最低阈值都比较丰富, 所以, 冬季表、底层水体中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均不形成限制因素。另外, 除了夏季表层水体外, 其它季节该水域浮游植物生长受溶解无机硅限制的可能性较少。  相似文献   
998.
黄、东海海洋黄色物质的卫星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物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黄、东海海域卫星离水辐射率黄色物质反演模式, 并利用2003年4月15日SeaWIFS卫星获得的黄、东海海域离水辐射率(Lw)数据反演给出了黄海中部—东海南部(北起33°52′N, 南到22°00′N; 西起122°36′E, 东止125°28′E)海域的黄色物质分布图。结果分析表明, 研究区给出的黄、东海海域黄色物质吸收系数在0.003—0.13m-1范围内, 与大西洋北海测得的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比较接近, 但明显低于波罗的海和地中海, 更低于世界各地沿海海湾。平均而言, 比在太平洋点测黄色物质吸收系数值高约80%, 达0.09m-1左右。在水平分布上, 黄海海域的黄色物质吸收系数明显高于东海海域, 沿岸水域明显高于远海水域。受长江水系和黄海环流以及沿岸排污等要素的影响, 在长江口以外和黄海中、南部水域及其沿岸附近有明显的高吸收系数值聚集区。同时发现, 在黄海西部沿岸, 由于有较高反射率的高泥沙含量的影响, 对该区黄色物质的反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特别在苏北沿岸和长江口水域尤其如此。而在韩国、日本西海岸、浙江及福建沿岸水域则比较正常的给出了黄色物质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9.
郑崇伟  周林  宋帅  潘静 《海洋与湖沼》2013,44(5):1123-1129
利用来自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Met Office Hadley Centre)的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资料, 对全球海域近140余年来SST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1870—2011年期间, 全球大部分海域的SST表现出显著的逐年线性递增趋势, 在两极大部分海域、格陵兰南部海域呈显著的递减趋势, 仅在部分小范围海域及一些零星海域的SST无显著变化。近海的递增趋势强于大洋, 大洋西岸的递增趋势强于大洋东岸。(2)近140余年来, 整体上全球的SST以0.0038℃/a的速度显著增加, 其中1870—1910年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递减趋势, 1910年至今表现出较强的递增趋势。(3)1870—1910年期间, 全球大范围海域的SST无显著变化; 呈显著递减的海域主要分布于东海、阿拉斯加半岛南部海域、北大西洋30°N附近海域、冰岛南部海域、南印度洋西风带海域、新西兰附近海域; 呈显著递增的区域较为分散。1910—2011年期间, 全球大范围海域的SST逐年显著递增, 在两极大部分海域呈显著的递减趋势。(4)1870—1960年期间, 两极的SST走势较为平缓; 1960—2011年期间, 南极尤其是威德尔海的SST表现出显著的递减趋势, 其中逐8月的递减趋势尤为强劲; 北极逐2月、逐5月的SST呈显著性递减, 逐8月呈显著性递增且趋势较为强劲, 达到0.0402℃/a, 逐11月的SST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厦门海域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厦门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历史资料和调查资料,系统整理了厦门海域的鱼类总名录和现有名录,并应用分类学等级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分析了厦门海域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有记录鱼类共649种;现有鱼类有331种,隶属2纲22目90科181属,其中软骨鱼纲共5目9科9属15种,辐鳍鱼纲共17目81科172属316种。厦门海域鱼类总名录的等级多样性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分别为79.267和220.96;现有鱼类群落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分类差异指数Λ+分别为77.504和245.34。分类多样性指数Δ+在冬、春季较高,秋季次之,而夏季最低;而分类差异指数Λ+夏季较高,秋季次之,冬春季较低。秋季和冬季鱼类组成的相似度最高,其次为夏季,最后为春季。与历史总名录相比,厦门海域的现有鱼类群落分类学范围较小,生态幅变窄,群落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