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7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测绘学   175篇
大气科学   793篇
地球物理   490篇
地质学   286篇
海洋学   189篇
天文学   82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8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3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4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利用T63L9全球谱模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对BGM方法中增长模的繁殖长度对集合预报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控制预报相比, 不同繁殖长度的集合预报都能使预报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进, 特别是第4天预报以后, 改进程度随预报时效而稳步提高。三组不同繁殖长度的集合预报对控制预报的改进存在差别, 分析结果表明:繁殖长度为2 d的集合预报明显效果最差, 而繁殖3 d和4 d的集合预报差别并不明显。对集合Talagrand分布以及离散度的初步分析表明, 繁殖长度取为3 d似乎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2.
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79—2003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 探讨夏季 (6—8月) 200 hPa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研究指出:夏季200 hPa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动能加强 (减弱), 东亚西风急流位置偏南 (偏北)、强度偏强 (偏弱); 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动能强弱不仅与北半球西风急流强弱和沿急流的定常扰动有关, 而且还与东亚地区高、中、低纬南北向的扰动波列有关, 亚洲地区是北半球中纬度环球带状波列异常最大的区域。夏季200 hPa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动能加强 (减弱), 南亚高压的特征为位置偏东 (偏西)、强度加强 (减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为位置偏南 (偏北)。东亚环流特别是500 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东亚西风带扰动异常的响应由高空东亚西风急流南侧的散度场及其对流层中下层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的垂直速度距平场变化完成。  相似文献   
153.
一、前言 平均重力异常是地球重力场的基本数据,用途十分广泛。在垂线偏差、高程异常、扰动重力等的计算中都要用到平均重力异常数据。高分辨率的平均重力异常数据是求解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垂线偏差、高程异常、扰动重力数据的基本保障。但是,对于一些地形比较复杂、重力实测点稀疏的地区,需要对实测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以满足高分辨率重力异常数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4.
运用格林函数方法,给出了弱二次切变流轴对称涡旋演变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当环境流中弱二次切变强度增加(减少)时,扰动动能的最大值增加(减小),扰动动能的变化加速(减速);而扰动涡旋的范围对扰动动能的大小与变化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5.
李年 《广东气象》2007,29(1):58-59
2006年8月3~4日,高要自动气象站的气压资料出现了一小段不易发现的异常值,如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将会导致台风“派比安“过程中的部分气压资料(主要是过程最低气压值及出现时间)严重失真,给今后的气候研究工作带来误导.预审员依据台风的移动路径、邻站资料、本局人工站的气压自记迹线的变化趋势,综合对比分析,判断出这段异常记录,并对遥测B、J、A文件作出正确的修改.  相似文献   
156.
通过对武汉台超导重力仪9年多连续观测的重力长期变化资料分析,得到长周期重力潮汐参数、该频段气压回归因子C、极移重力效应因子P和长周期气压回归因子C1分别为:C:-0.383(±0.014)×10-8m·s-2/100Pa;Mm:1.1173(±0.0720),-1°.1787(±3°.6943);Mf:1.1432(±0.0484),5°.2235(±2°.4253);Mtm:1.2276(±0.2245),-17°.5648(±10°.4758);C1:-0.312(±0.015)×10-8m·s-2/100Pa;P:1.9047(±0.0695).重力长期变化在Chandler周期附近的振幅约为3.26×10-8m·s-2。  相似文献   
157.
浅谈乌鲁木齐地区的地面塌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地面调查资料,对乌鲁木齐地区地面塌陷的成因类型和特征、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并提出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8.
基于IEC-4G冰期后地壳反弹模型,和地球上Laurentia,Fennoscandia,Antarctica,andGreenland四大冰盖最近21000年以来的冰融参数,计算了对地球最大主转动惯量的影响△I33,并进而由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资料分析得到的地球自转非潮汐加速项为约束,估计了地球平均下地幔(670km以下)粘性vLM为(0.9~2.5)·1022Pas,这个结果表明了vLM应具有1022Pas量级.  相似文献   
159.
全球水分布和气压变化对固体地球质心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旭华 《天文学报》1998,39(1):61-66
根据IERS决议,国际地球参考系的原点是地球固体部分、海洋和大气的共同质量中心因此,地球上流体部分质量分布变化会改变固体地球质心相对于国际地球参考系原点的位置变化.空间技术如SLR和GPS的观测结果表明,固体地球质心可能有幅度达10毫米的位置变化,所以给出固体地球质心位置变化以及地球物理原因已成为重要问题.本文采用了全球4000多个地面气象台站从1949到1982年的月平均降水、温度和气压值,对水和大气的分布变化引起的固体地球质心位置变化进行了计算,得出水储量分布变化对固体地球质心运动比气压分布变化有更大的贡献,固体地球质心位置变化的最大值可达4毫米.  相似文献   
160.
本文利用了小扰动方法、轨道法以及粒子的运动区域,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带电粒子在中性线磁场中的运动。其结果是: 1.带电粒子的运动轨道可分为漂移轨道、波动轨道与8字形轨道三种形式。小扰动方法不能使用于中性线的区域内,在这个区域出现一个与小扰动漂移运动相反方向的运动。 2.在沿中性线方向的电场的作用下,中性线周围的部分粒子可以聚集到中性线附近。当粒子进入非小扰动区时,它们将被中性线磁场反射,并被电场加速。 3.计算出磁尾中性片的厚度为在这个区域内,大部分带正电的粒子的平均运动是沿晨昏方向,带负电的粒子的运动则相反。磁尾区出现一个等离子体中性片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