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8篇
  免费   981篇
  国内免费   1128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358篇
地球物理   451篇
地质学   2152篇
海洋学   1070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23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98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积累区海拔4 130 m处12个月、每周1次的气溶胶和表层雪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号冰川气溶胶与表层雪中Ca2 、Mg2 的平均浓度均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气溶胶中Ca2 、Mg2 浓度变化规律极其相似,二者在一年内出现两次峰值,第1次出现在春季,第2次出现在夏末秋初.表层雪中这两种离子浓度变化趋势也相似,峰值均出现在夏季,且Ca2 浓度峰值的出现稍早于Mg2 ,二者浓度在冬季都有所升高,尤其Ca2 更为显著.气溶胶和表层雪中对应离子间在整体变化趋势上较为相似,且在日时间尺度上的对应关系有显著的特点.相应离子的对应关系,可能受粉尘微粒的溶解、离子的清除比率、离子的淋溶强弱等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海牡蛎的研究始于1845年, Hanley(1845)描述了产于中国近海的新种 Ostrea chemnitzi sp.nov.。我国的张玺教投也在3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1956年报道了13种牡蛎,在这之前国内、外学者已先后报道了24种和1亚种(张玺等,1956)其中有很多种鉴定错误,或是同物异名。近年来通过海洋底栖生物调查和附着生物的研究,作者又发现了4种牡蛎,它们是:新硬牡蛎 Neopycnodonte cochlear (Poli),侏儒牡蛎 Nanostrea erigua Harry,褶牡蛎 Alectryonella plicatula ( Gmelin) 和日本巨牡蛎 Crassostrea nippona (Seki),在中国近海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3.
试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构造演化和盆地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根据东海陆架盆地和周边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盆地的基底岩性特征、结构特征。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的基底除元古界片麻岩外,还分布有一定范围的中生界及古生界。基底构造特征是纵向上多层次,横向上不均一,南北有别,东西分带。构造演化上经历了张、合、压、扭等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用材料是1984年12月至1985年2月我国首次南大洋综合考察,“向阳红10”号调查船于12个底栖拖网站、25个采泥站和3个箱式取样站采到的标本。调查海域为南纬60°11.''1-66°49.''3,西经55°06''.2-69°19.''7之间,包括南设得兰群岛(South Shetland Is.)周围海域、布兰斯菲耳德海峡(Bransfield Str.)和阿德莱德岛(Adelaide I.)西北海域。所得标本经鉴定,共有15种,分隶于5科8属。  相似文献   
15.
江苏大丰潮滩潮流边界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7月中小潮期间使用MIDAS-400用户化数据采集系统在江苏大丰潮滩上进行了垂向多层位同步的流速和悬沙浓度观测。根据观测资料研究了潮流作用下的潮滩底部边界层过程,结果表明,观测地点的潮汐不对称现象十分明显,落潮流速、历时和输水输沙量皆明显大于涨潮;在潮周期内的多数时间里流速剖面符合对数分布,但在风力较强、水流快速增加和流速缓慢的情况下,流速剖面常偏离对数分布;悬沙颗粒垂向混合均匀,悬沙浓度剖面符合Rouse公式;落潮时的底部切应力和摩阻流速明显大于涨潮,摩阻流速与各水层流速通常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滩面糙度主要与沙纹形态和推移质运动强度有关,它与摩阻流速存在密切关系;悬沙浓度具有明显的减阻效应,受其影响,摩阻流速和底部切应力分别减小了28%~41%和40%~62%。  相似文献   
16.
早在30年代,张玺教授就领导采集团对胶州湾的海产动物进行了系统的调査。全国解放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胶州湾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吴宝铃教授发现了多毛类的许多新种和新记录。作者自1980年以来在胶州湾进行了连续三年的逐月底栖生物调査,又发现了许多过去未曾记录的多毛类,基本掌握了胶州湾多毛类的全貌。本文根据现有资料,报道胶州湾多毛类46科213种,其中前人已记录的有132种,作者补充了81种(名录中带*号者),有23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本文对新记录的种类作简单描述,并在后列出胶州湾多毛类名录。  相似文献   
17.
关于浙江近海的裸鳃类,过去仅有张玺、齐钟彦(1961)、林光宇(1965,1975,1981,1985)洪君超、尤仲杰(1965,1983)等先后零星报道12种,但尚未进行较系统的分类研究。我们整理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硏究所历年来在浙江近海进行调查所采集的标本和浙江水产学院1961-1985年在浙江沿海潮间带采集的标本,共鉴定出90种后鰓类。本文报道其中的裸鳃类共32种,分别隶属于14科,17属,其中有1新种,6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 在这些种中,1种是环赤道分布种:海神鳃 Gulaucus (Gulaucus) marinus ;2种分布于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雪白心海牛 Noumea nivalis,围鳃海牛 Joriana tomentosa;有9种是印度-西太平洋的热带种:双色裸海牛 Gymnodoris bicolor,多枝鬈发海牛Caloplocamus ramosus,草莓叉棘海牛 Rostanga arbutus,网纹舌尾海牛 Glossodoris tinctoria,黑枝鳃海牛 Dendrodoris nigra,溅斑舌尾海牛 Glossodoris aspersa,芽枝鳃海牛Dendrodoris denisoni,红枝鳃海牛 Dendrodoris rubra,白斑马蹄鳃 Sakuraeolis enosimensis;其余是西、南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种和少数温带种。浙江沿海和日本南部沿海的共有种有20种之多,可见两地区系之相似。这些种能向北越过长江分布至黄海、渤海的有9种,向南分布到南海的有13种,其区系性质应为热带、亚热带。  相似文献   
18.
有机氯农药(DDT,BHC)和多氯联苯(PCBs)是人工合成的有机氯化合物。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环境中能持久地残留并不易受环境中各种因素的作用而降解,它们在生物体内的累积和生物链中的浓缩已构成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公认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物。许多国家的学者对不同海区、各大洋海水、沿岸海水、沉积物以及海洋生物体内的DDT, BHC, PCBs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Elear, 1976; Edwand et al, 1975; Ehrhardt, 1981; Harvey, 1973; Osterroht, 1977;Robert, 1976)。我国对近海海域有机氯农药污染状况作过一些调查,但对多氯联苯未见有过报道。、1980年8月作者在渤海湾采集了26个站位的海水样品,22个站位的沉积物样品和8个毛蚶(Arasubcrenata Lischke)样品,分析了其中DDT, BHC, PCBs的含量水平,并对其在渤海湾中的分布特征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滨,浅海沉积砂砾石资源的利用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为建筑骨料的砂砾石资源传统上来自陆地山体的开采、风化的碎石、废弃的矿渣、古河道和现代河道底床沉积砂砾以及海岸带的沙体。由于全球人口增长,特别是经济发展引发的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极大地刺激了对建筑用料的需求膨胀;另一方面,人均土地资源的锐减引起土地价格上升,陆地建筑用料资源的持续开采和不断减少以及环境保护的压力都导致陆地来源的砂砾石开采成本大幅度提高,80年代以来,以英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各自发展了自己的海上采砂产业和相关技术,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滨、浅海砂砾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是上升流多发区,近年来已引起众多海洋学家的重视。我国海洋学家通过对台湾海峡区水团、海流和营养盐等的分析研究,不仅得出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升流的分布范围和特征,并对其成因也作了探讨,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由于这些研究都是采用间接方法,因此对上升流的主要成因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引起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升流的各驱动力因子量级的分析,进而判断出上升流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