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457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82篇
地质学   1183篇
海洋学   17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刘凤山  石准立 《矿床地质》1995,14(3):205-215
文中首次从闪长质岩包体的角度讨论了上地幔,中,下地壳成分及岩浆演化过程对成矿作用的影响,指出太行山-燕山造山带成矿作用及其区域成矿规律明显受到壳幔成矿体系的制  相似文献   
112.
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太古宙怀安杂岩以南发育一条花岗岩带,和怀安杂岩以高压麻粒岩混杂岩带相隔,是该区一个单独的岩石构造单元,规模较大,宽20多km。从山西繁峙白马石经天镇南部向北东一直到宣化西葛峪和二道岭,断续相连。北东东向延伸近200km,延伸方向与区域片麻理和主构造线方向一致。该花岗岩带由众多中小规模花岗岩侵入体和其间残留体组成。大部分花岗岩呈肉红色,以富钾质和含有高压基性麻粒岩包体为特征,许多花岗岩发育片麻构造。岩石学研究表明,大多数花岗岩经历了变质作用,一些花岗岩经历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具有麻粒岩相矿物组合Q+Per+Pl±Gt+Bi(棕)±Hb+Mt,石榴石、黑云母等矿物的成分显示出麻粒岩相变质的特征。大部分花岗岩都是近低熔花岗岩的组分,并显示某些钙碱性岩系的演化趋势。微量元素组成表现出较大的变化范围,多数花岗岩富K,Rb,Ba,贫Zr,Y,Yb,部分样品还亏损Th,Ta和Nb,稀土元素从低到高有4种不同的配分型式。这些花岗岩由许多不同类型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具有与碰撞型花岗岩相似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性质。锆石U-Pb一致线年龄为2370Ma,指示出这些花岗岩形成于太古宙末期。这条花岗岩带有可能是  相似文献   
113.
114.
115.
镜质组异常低反射率机理分析是煤岩光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不同类型显微组份反射率谱特征的研究,发现富氢性对其特征有显著影响。正常镜质组反射率谱在400~700nm范围内无明显变化,长波位没有明显上扬或下降;惰性组在长波段呈下降趋势;壳质组长波段位明显上扬;富氢镜质组的长波斜率参数位于正常镜质组和壳质组之间,长波段位上扬。根据对反射率谱特征的数量化描述,提出了一个长波斜率参数,利用该参数可以来定量估计组份的富氢程度和反射率的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16.
爆破振动使荥河电站六管段管沟裂缝、支墩下沉、钢管弯曲。该段第四系堆积层深厚,淤泥质亚粘土是滑坡形成的内因,在振动荷载作用下,产生触变,稀释,抗剪强度降低是滑坡形成的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117.
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分布的日喀则群(K_2TK)砂泥质细粒复理石中发育着一种独特的沉积单元——蛇绿岩质砂砾质海底扇。这些扇体规模小,内扇和中扇相序典型。无论是内扇还是中扇,水道都特别发育,而且水道游荡作用明显。盛行砂砾质高密度浊流和粘性碎屑流沉积,沉积物粒度粗,含大量卵石级以上的粗碎屑,具有近源、快速堆积的特点。其碎屑组分为世界现代和古代海底扇沉积所罕见,主要是蛇绿岩碎屑,并含少量岛弧火山-岩浆岩碎屑和老地层的碎屑。这些扇体具有活动边缘型海底扇的典型特征,但又有其特殊性,它们发育在雅鲁藏布洋盆闭合、印度板块与藏北板块开始碰撞时的残留复理石盆地边缘。板块碰撞导致蛇绿岩质杂岩体和洋壳物质逆冲、抬升形成一个外弧造山带。该外弧造山带成为这些扇体的主要物源区。同时,强烈的逆掩和纳布作用也可将部分岛弧岩和老地层带到残留盆地边缘,一起作为来源母岩。  相似文献   
118.
本区钙铬榴石含钙铝榴石分子,两者组成类质同像系列矿物,颜色和透明度随成分变化而变化。目前找到的钙铬榴石成翠绿色十分美丽。但是,透明者少,粒度均小于4mm,达不到宝石级标准。但埋于坡积层中的含钙铬榴石铬透辉石岩的转石风化强烈,钙铬榴石易于脱出,晶体保存完整,采选容易,是寻找宝石的理想地区。  相似文献   
119.
通过对云台水平式太阳光谱仪 1 982年太阳光谱观测中的成像质量情况统计分析 ,初步得到光谱仪一年中成像质量优良的时间在秋夏 9月和 8月份 ;一天内有两次像质优良的时间 ,上、下午各有一次 ,分别在日出后 2~ 3小时和日落前 3~ 4小时各有半小时到 1小时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0.
喀喇沁玻基橄辉岩中的磷酸盐质熔体及磷灰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济安  王志海 《岩石学报》2000,16(3):449-453
磷酸盐在本文讨论的坡基橄辉岩中以多种形式产生,有早期结晶的磷灰石斑晶;有熔离的磷酸盐质熔浆液滴;也有晚期穿入橄榄石斑晶的磷酸盐质细脉,表明元素磷活跃在岩浆演化的每一个阶段。磷酸盐质熔浆液滴的存在,说明磷酸盐质熔体可能是由于岩浆的熔离作用而形成的。沿着橄榄石晶格生长石出现的磷酸盐质玻璃细脉则进一步证实地幔中含磷流体不但存在,而且具有很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