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通过对南极磷虾不同部位中含量的测定,结合在测区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及南极磷虾体中其它元素的分析资料,讨论了在磷虾体内的分布和赋存形式,并对其可能的富集机理及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2.
F既是重要的岩浆挥发分,又是重要的助熔剂和矿化剂,同时也是克拉克值较大的元素之一,并且在(铝)硅酸盐熔体中高度可溶。本文从F的常见工业矿物和主要赋存形式、分配行为的多样性、对其它元素分配行为的影响、矿化作用(即亲元素在热液体系中的化物络合形式、存在环境和沉淀机制等)、萤石和冰晶石的溶解及沉淀机制以及富F岩浆一热液体系的成矿专属性及特征6个方面探讨了F的地球化学成矿作用。结论认为:F必须有能力大量进入与花岗质或伟晶岩质熔体共存的含水流体相中才具有进一步的成矿学意义,云英岩化、钠长石化、含黄玉—萤石石英脉、具有较高F/CaO比值的残余熔体以及F在高度演化花岗质岩浆中的过饱和等因素均可能导致含矿富F热液的出溶;但总体上,富F岩浆—热液体系具有成矿专属性的原因之一仍在于:F首先通过对熔体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间接支配着高场强亲元素如W、Sn、Nb、Ta、REE、U等的热液成矿效应。  相似文献   
63.
Ti是自然界中丰度最高的高场强元素(HFSE),其主要赋存矿物——金红石的溶解度决定了俯冲带HFSE的活动与循环。而富流体被认为是影响Ti等HFSE能否活化、迁移的重要因素。本文对不同浓度的钛络合物(K2Ti F6)在100MPa压力和200~500℃温度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在热液条件下发生显著水解,水解程度与温度和初始浓度密切相关,即温度越高、初始浓度越低,则水解程度越剧烈。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首次获得了K2Ti F6的表观水解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式:-ln K=(8972±788)/T-(4.16428±1.40362),其中获得的热力学参数为:ΔrHΘ=74.59±6.55k J/mol,ΔrSΘ=34.62±11.67J/(mol·K)。同时,运用上述获得的关系式将温度推广到俯冲带条件,计算了金红石溶解度和流体中Ti的最大迁移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当金红石的溶解度大于1000μg/m L时,富F流体能有效迁移的Ti大于1μg/m L;随着金红石溶解度的增加,Ti的有效迁移百分比也逐渐增大,但俯冲流体中Ti的最大迁移量可能不超过6700μg/m L,比之前的预计要低得多。本文的研究证实了富F流体能最大程度活化并迁移Ti等HFSE。其中,对于岩浆-热液体系而言,F主要通过在岩浆中预富集,然后再大量分配进入晚期流体中而形成富F流体;对于俯冲带而言,多硅白云母的脱水或热解是形成富F流体/超临界流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4.
何俊杰  丁兴  王玉荣  孙卫东 《岩石学报》2015,31(7):1870-1878
钛是自然界中最不活泼的金属元素之一,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钛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能进入热液流体中发生迁移,其中可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研究了300℃和50~400MPa压力条件下钛络合物(K2Ti F6)的稳定性以及沉淀-陈化-返溶作用和压力对钛络合物水解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钛络合物水解的过程中,由于Ti O2沉淀物的陈化作用,在稳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沉淀物的返溶很难发生;但在缓慢降温和机械性振荡过程中,沉淀物的返溶会明显发生。而且,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力的改变对K2Ti F6水解并没有显著的影响,显示钛络合物不管在高压还是低压环境下均遵循近似的水解规律。本文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压力的增高会促进水解反应沉淀物的陈化,进而抑制沉淀物的返溶,但并不破坏水解反应的平衡。最后,本文提出金属络合物的形成-水解-沉淀/返溶-陈化过程是水-岩作用或热液成矿过程中高场强元素活化、迁移和成矿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5.
内蒙古河套平原浅层高铁高氟地下水分布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内蒙古河套平原高铁高地下水的分布与形成原因,通过实地调查、监测、资料分析和试验测试等方法手段,详细研究了地下水中铁、的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高铁水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的冲湖积平原,地势低洼和地下水的排泄地带含量最高;高水主要以条带状分布在山前的冲洪积扇地带;在调查研究区12510.83 km2的范围内,深度在10~40 m的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有高铁水9310.66 km2,高水2308.35 km2,分别占调查研究区总面积的74.40%和18.45%;研究认为,河套平原高铁高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地质环境所致,是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环境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地下水中的铁主要来源于由黄河携带来的大量的第四系沉积物,而溶出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地下水中的主要来源于平原周边的山区,气候、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水化学条件是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河套平原高铁水与高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6.
冯辉 《城市地质》2015,(2):27-30
北京延庆葡萄产地北侧山区出露大面积花岗岩。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特殊地质条件造成土壤存在明显的高异常,全、水溶含量高,部分地下水化物含量超过相关标准,是导致当地居民因饮用地下水而患有中毒地方病的主要原因。尽管农作物含符合相关标准,但高地质环境对农作物的含量仍具有富集趋势。  相似文献   
67.
在流纹质熔岩的气孔和裂隙中出现黄玉,表明母岩浆中F及亲F元素(Sn、W、Mo、Be、Li、Ta、Nb等)的含量很高,因此可能伴生有这些元素的火山成因或次火山成因的矿床。在墨西哥中央高原上分布极为广泛的黄玉流纹岩,与美国西部黄玉流纹岩的不同之处在于:①它们在科迪勒拉东部边缘的高原上呈线性带状产出,而不像美国西部的盆岭区那样呈大面积分布;②它们的年龄范围较窄,代表了大约在30Ma以前发生的岩浆幕,而不像美国西部那样代表在50Ma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③黄玉流纹岩分布区未出露前寒武纪岩石,而在美国人们通常假定黄玉流纹岩下伏有前寒纪岩石;④它们与双峰火山作用的伴生关系远不如美国西部那样清楚,而且不涉及玄武质岩石;⑤似乎没有含石榴石的黄玉流纹岩;⑥它们伴有大量的锡矿化,但在美国,黄玉流纹岩伴有克莱马克斯型斑岩钼矿床;⑦与此相当的侵入岩特别富B。直接与喷出的黄玉流纹岩穹丘有关的矿床仅包括:(1)玻斑状顶盖角砾岩、陆倾斜流动条带、交叉断裂中的喷气孔锡石和木锡矿以及边缘砂矿;(2)充填裂隙的宝石黄玉和宝石黄玉砂矿。明显地与同期岩浆作用有关的地下矿床包括(3)产于碳酸盐岩中的Ag-Pb-Zn脉状矿床和交代矿床;(4)近地表花岗岩接触带中的含铀萤石矿床;(5)与更深处花岗岩有关的矽卡岩/萤石/Zn-Pb-Ag/Sn/Be矿床。在Pinos、Zac地区流纹熔岩下之很厚的火山泥矿床,可能是由于岩浆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这些与岩浆相互作用的地下水后来在平流循环时引起碳酸盐岩围岩中出现银矿化。 Spor山型的铍矿床可能产于某些黄玉流纹岩熔岩流还未出露的底部,但这还没有得以证实。  相似文献   
68.
本文以大庆西部地区地下水含量的分布规律为例,较全面地论述了的来源、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并应用热力学公式计算了在地下水中各存在形式的分配分数。  相似文献   
69.
70.
魏少妮  古丽冰 《岩矿测试》2009,28(6):590-592
采用对磺基苯偶氮变色酸分光光度法对岩石样品中的含量进行测定。确定的最佳测定条件为:测定波长570 nm,放置2 h后测定,盐酸介质浓度0.84 mol/L,显色剂用量5.0 mL。离子浓度在0~1.4 mg/L时符合比尔定律,方法检出限为0.06μg/g。以岩石标准物质代替标准溶液制作标准曲线,可有效降低杂质元素的干扰。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日本玄武岩标准物质6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7%~6.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