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9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51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厂产生的高废水直接排入了流经羊八井热田的藏布曲(河)。利用离子色谱仪(IC)测定了藏布曲水样的浓度;通过浸提实验提取了藏布曲河床沉积物中的总和各种存在形态的,并确定了其含量。藏布曲河水的浓度明显受到地热废水排放的影响,河床沉积物中水溶态和可交换态的分布也与地热电厂排污口的位置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然而,河床沉积物中的铁锰结合态、有机束缚态、残余态和总的分布与地热废水排放无显著联系,表明地热废水来源在进入藏布曲后主要向河床沉积物中的水溶态和可交换态转化。藏布曲河床沉积物是地热废水来源的一个汇。  相似文献   
82.
研究区东部属低山丘陵区及山前侵蚀堆积阶地,西部为黄河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资源丰富.是灵武矿区的主要水源地,但由于地下水中离子含量较高,给地下水的利用带来了影响。通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中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地下水中的含量与水化学类型关系不明显,与PH值及钠/钙值呈正相关关系。初步探讨了影响地下水中含量的富集因素及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区内潜水含水层含量变化大,常发生突变;承压水含水层则多呈渐变形式;地下水中含量的高低主要与补给源中含量的高低有关.  相似文献   
83.
伊朗西北部南Azarbaijan省北部的Maku区存在高地下水。地下水是常住区域主要的水源。2006年6月和8月期间,对选择的72个点包括40个玄武岩和32个非玄武岩的泉和井分两个阶段进行地下水采样。确定高区域,调查浓度变化的潜在因素。区域水文地球化学调查说明水.岩关系可能是导致地下水中离子浓度高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的F^+浓度与HCO3和Na^+是正相关性,这说明高浓度的HCO3、Na^+的地下水有助于溶解一些富含化物的矿物质。所有的水样都是采自化物浓度和其他参数不符合水质标准的玄武岩区域。因此,这些水如果不进行预先处理是不适合饮用的。饮用玄武岩区域的泉和井的水的居民都患有斑牙病。研究区域的居民,由于缺乏对化物的了解,没有意识到过多摄入化物的量对人体的危害,所以,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都存在中毒的高风险。  相似文献   
84.
曹磊  赵斌  周泳德 《江苏地质》2012,36(2):216-218
采用扩散法提取植物样中的,用离子色谱法检测的含量。经试验,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7%~104.7%之间,样品质量分数为7.10μg/g时,RSD为1.41%。此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是一种测量植物样中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为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研究表明乌兰布和沙漠地下水中离子含量大部分都超过饮用水标准,离子主要来源于沙漠中含量较高的矿物,高水的分布与其干旱的气候、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及地下水流径流条件有关。此外,当地下水中(K++Na+)/(Ca2++Mg2+)比值小时,水中F-含量也相应较少,反之当水中(K++Na+)/(Ca2++Mg2+)比值大时,F-含量就会增多。  相似文献   
86.
在内陆干旱区,作为重要饮用水源的地下水常面临含量超标问题。查明内陆干旱区高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了解在地下水中的富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既可丰富高地下水的研究体系,也是保证内陆干旱区饮水安全的重要基础。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典型山前洪积扇——依格齐艾肯河-喀拉玉尔滚河河间地带为研究区,基于水文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刻画了高地下水的分布区;结合离子含量与特征性水化学指标间的关系,揭示了高地下水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地下水中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8~6.1 mg/L,83%的水样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上限(1.0 mg/L);②总体上,含量沿地下水流动路径逐渐增大,低地下水(ρ(F-)≤1.0 mg/L)分布在国道314以北的补给区,高地下水(ρ(F-)>1.0 mg/L)分布在国道314以南的径流区和排泄区;③高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以Cl·HCO3-Na型为主,而低地下水则以Cl·SO4-Na型为主,高地下水相比于低地下水优势阴离子偏向于HCO3-;④地下水的pH值范围为7.9~8.9(均值为8.4),表明其处于弱碱环境中。地下水中ρ(F-)与pH值呈正相关,此外构成浅层含水层的上更新统沉积物中含有黑云母、磷灰石等矿物,其表面存在一定数量的可交换F-,这表明水中OH-与矿物表面F-间的阴离子交换可能对的富集有一定贡献;⑤地下水的F-含量与Ca2+含量呈负相关,即高地下水中ρ(Ca2+)小于低地下水。考虑到化钙(CaF2)是自然界中的主要含矿物,也是地下水中的主要来源,ρ(F-)与ρ(Ca2+)间的这种负相关指示着高地下水中可能存在去Ca2+、Mg2+作用,如阳离子交替吸附或碳酸盐岩沉淀等。研究区地下水样中ρ(F-)与ρ(Mg2+)间也呈负相关关系,且和ρ(F-)与ρ(Ca2+)间的关系高度相似,也佐证了高地下水中去Ca2+、Mg2+作用的存在;⑥绝大部分地下水样品都位于氯碱性指数图的负值区域,且ρ(F-)与CAI-1和CAI-2均呈较好负相关,CAI-1和CAI-2都随ρ(F-)的增大而减小,这表明高地下水中存在Ca2+、Mg2+与Na+间更强的交换作用,对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地下水中ρ(F-)与SAR间呈较好正相关关系,且高地下水样的SAR均值(5.71)远大于低地下水SAR均值(1.67),这也进一步证明高地下水中的Ca2+、Mg2+与含水介质的Na+间存在强烈的交替作用,对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⑦所有地下水样中的萤石均处于未饱和状态,且萤石的饱和指数(SI)与F-含量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这表明地下水对含矿物(主要是萤石)的持续溶解应是导致研究区地下水中富集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反,研究区所有地下水样中的方解石均处于过饱和状态(SI>0)。这表明CaCO3的沉淀可能促进了CaF2的溶解,导致地下水中离子质量浓度增高;⑧研究区低地下水的δ18O值介于-11.20‰~-10.67‰间,平均值为-10.94‰,而高地下水的δ18O值介于-11.65‰~-11.21‰间,平均值为-11.49‰,即低地下水较高地下水富集δ18O。此外,F-质量浓度较低(ρ(F-)≤3.0 mg/L)的地下水样中δ18O值与F-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即低地下水具有更正的δ18O值;F-质量浓度较高(ρ(F-)≥4.8 mg/L)的地下水样中δ18O值与F-质量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随F-质量浓度的增高,δ18O值基本维持不变。以上表明蒸发浓缩作用对地下水中的富集贡献较小;⑨研究区地下水中ρ(F-)/ρ(Cl-)比值与ρ(F-)间呈现正相关,即ρ(F-)/ρ(Cl-)比值随ρ(F-)增高呈增大趋势,这也说明地下水中富集的主要原因是含矿物的溶解,而不是蒸发浓缩作用。此外,Gibbs图也提供了证据:研究区地下水样基本处于水岩作用主导区域,表明地下水化学特征(包括的富集)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蒸发浓缩影响很小。总之,地下水中的富集主要由溶解作用引起,OH-与矿物表面F-间的交换也有贡献,但蒸发浓缩作用影响微弱。含矿物持续溶解的驱动机制是阳离子交替吸附(地下水中Ca2+与岩土颗粒表面Na+之间)及方解石沉淀所引起的地下水中Ca2+的衰减。   相似文献   
87.
冀中南平原土壤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研究了冀中南平原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其控制因素。冀中南平原整体含量较高,且分布不均匀,具有明显分带性,分别出现4个高带和4个低带。在该区的分布明显受自然地理、地质因素和人为因素控制,且以自然地理、地质因素为主。在自然地理、地质因素中地貌起主导作用,而在人为因素中化肥为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8.
安达市是饮水型中毒高发区,分布面积大;控制安达市中毒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地质、地球化学环境、水文地质及水化学环境等条件,通过对比分析含量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饮水型中毒病区防病改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双辽市中毒病区与非病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均处于重碳酸型水带内。病区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处于元素迁移—富集的过渡阶段或元素富集阶段的初期,其水化学类型呈现由HCO3→HCO3.Cl→Cl.HCO3型水的分带性展布,地下水溶解固体浓度为0.5~2.0 mg/L;非病区则处于元素迁移阶段,其水化学类型则为单一的HCO3.Ca型水,地下水溶解固体浓度一般均低于0.5 mg/L。地方性中毒的分布与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此种关系虽然不可作为病因看待,但仍可当作一种环境标志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0.
李静  杨洁 《云南地质》2013,32(2):229-231
试样经氢氧化钠分解、提取酸化,在EDTA存在下分离铁、钛等。在弱酸性溶液中使铝和过量EDTA配位,用锌标准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再用盐取代与铝配位的EDTA,最后用锌标准溶液滴定取代出的EDTA,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