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8篇
  免费   2235篇
  国内免费   2875篇
测绘学   745篇
大气科学   1047篇
地球物理   1394篇
地质学   7933篇
海洋学   2011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874篇
自然地理   1214篇
  2024年   135篇
  2023年   450篇
  2022年   547篇
  2021年   509篇
  2020年   415篇
  2019年   488篇
  2018年   388篇
  2017年   390篇
  2016年   366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657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574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645篇
  2009年   619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576篇
  2005年   491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431篇
  2000年   377篇
  1999年   328篇
  1998年   316篇
  1997年   329篇
  1996年   314篇
  1995年   311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216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253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46年   5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使用水块混合层模式模拟上层海洋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块体混合模式对一个固定海洋观测站所测的上层海洋之物理特性进行了模拟,结果发出了难以重复观测到的许多物理特征。文章提出了水块混合层模式,着重模拟了扩展湾流体系中的一个水块,在它被海流从佛罗里达海峡带到挪威海的过程中,其物理特性(其中包括温度、盐度、混合层深度和夹卷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较好地再现了所观测的物理特性的演化。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采取K_2 S_2O_8氧化法,研究了氧化条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最佳条件以及可能产生的干扰及消除方法。利用本法测定天然水中总氮回收率100±2%,检出限为0.010mg·dm~(-3)。方法快速准确,与Kjedahl法相比可提高工效27倍。  相似文献   
103.
对水文泥沙测验资料的分析表明,洪季海甸溪为一由东向涨潮流控制、净输沙向东的水道,而新港航道内的净输水输沙均向东,表现为一略有冲刷特征的航道:枯季时,航道内净进沙量远大于净出沙量,因而与洪季相比淤积特征显著。而巳扩展为海甸溪西口分汊槽的开挖槽,使海甸溪西口水域进一步向瘀积型变化,因而在开发海口新港及新港道时,应充分重视开挖槽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4.
箱式超大型浮体结构在规则波中的水弹性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三维线性水弹性理论研究了箱式超大型浮体结构在正弦规则波中的动力响应,用Bernoulli-Euler梁解析解计算结构在真空中的动力特性,用弹性体三维势流理论计算结构的水动力系数,浮体结构在单位波幅规则波中的刚体运动幅值与DNV/WADAM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垂向弯曲模态的位移,弯矩随波浪频率的变化规律,由于箱式浮体结构的低阶固有频率很低,相应的弹性振型的响应与刚体运动耦合,结构在波浪中没有发现明显的低阶弹性模态谐振。  相似文献   
105.
丁贤荣  张鹰 《海洋科学》2003,27(2):8-12
在1981、1991(1990)和1998年3次海洋环境调查的基础上,通过相同水质要素时空比较分析,江苏海域的溶解氧、磷酸盐、硝酸盐和亚硝酸 盐这4种主要海水化学因子具有时空变化特征,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灌河口、扁担港口、射阳河口、川东港和长江北支口北侧,且河口、近岸值高,向海含量渐小,不同年份、季节也有变化。沿海水化学性质主要受陆源排污(农田化肥等)影响,主要是入海河流携带污染物、海洋生物作用和本海域水体运动特征的影响,此外,溶解氧变化还受到水温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本实验进行了不同雌雄比对海带雌配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雌雄比(鲜重)为1:1及2:1,实验组出现排卵时间最早,且发育率高,实验第20天,发育率超过70%,孢子体正常。5:1,10:1,20:1实验组随着雄性比例的减少,发育率逐渐降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三个实验组均出现未受精卵及畸形孢子体,雌雄比越大,未受精卵数目越多。  相似文献   
107.
自生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点,是体现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的一个侧面。在布莱克海岭气体水合物赋存的沉积区域里(ODP994#、995#、997#)就利用这点来评价成岩作用。碳酸盐矿物的分布特点揭示了三个独特的成岩分带:(1)在上部20mbsf (bsf:below seafloor,海底以下深度)处的碳酸盐矿物主要是生物成因的,没有显示成岩作用的存在。这个区域的方解石FOC和8180值(PDB)反映了海相碳酸盐的特点,是与海水平衡的条件下沉淀形成的;(2)在20mbsf和100mbsf深度,方解石的FOC值明显呈现负数(低至-7.0‰),自生白云石较普遍可见(2—40wt%),δ^13C值在3.6‰~13.7‰之间;(3)在,100mbsf以下,白云石从含量丰富减低至微量分布,而分散状的菱铁矿成为主要出现的矿物。菱铁矿的δ^1C和δ^18O值分别在5.0‰~10.9‰、2.9‰~7.6‰之间变化。把溶解无机碳(DIC)的δ^1C剖面分布特点和孔隙水的浓集梯度趋势与自生碳酸盐矿物的δ^13C和δ^18O值对比,我们发现,自生碳酸盐矿物在一个独特的深度区域里形成,呈带状分布。在20mbsf深度及以下,无机碳的δ^13C DIC出现最小负值(≤-38‰)、方解石白云石出现δ^13C负值,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伴随着孔隙水碱度的增加、硫酸盐的亏损和孔隙间Ca^ 2 、Mg^ 2 离子的减少一起发生的,这表明自生方解石和自生白云石的形成是在硫酸盐还原带的底部开始(21mbsf左右)而在100mbsf附近深处大量出现。菱铁矿的形成很显然是在120~450mbsf之间发生,这个区间在气体水合物赋存的沉积物区域内和上部(赋存区域200—450mbsf)。菱铁矿的δ^13C和δ^18O值从它们出现的薄层一直到沉积物底部都几乎一致。然而,现在孔隙水中的δ^13C DIC仅仅与120~450mbsf间的菱铁矿的δ^13C值相似。此外,从菱铁矿中计算出来的与之平衡的δ^18O值与120~450mbsf区段处菱铁矿的δ^18O测量值很好地匹配起来。该区段以高碱度(40-120mm)、低Ca^ 2 、Mg^ 2 浓集度为特征,这符合菱铁矿的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08.
利玛原甲藻腹泻性毒素的生物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和1995年分季度从海南省三亚海区采集附生于褐藻上的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Ehrenberg)Dodge,经丙酮提取。提取液用pH=3的水除去麻痹性贝毒(PSP),取残留液注入小白鼠(BaB/C纯系),有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ShellfishPoisoning即DSP)中毒的症状出现。初步确定此种藻中提取的毒素为DSP。  相似文献   
109.
本文研究一类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 X+q(t)φ(X,X)+p(t)g(X)h(X)=0的解的振动性。文[1]研究了方程 X+q(t)φ(X,X)+p(t)g (X)X~α=0的解的振动性,而文[2]研究了方程 X+p(t)g(X)h(X)=0的解的振动性。本文所得的结果包含了文[1]的全部结果及文[2]的部份结果。  相似文献   
110.
珠江口伶仃洋温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向平 《热带海洋》1994,13(1):76-80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令仃洋冬,夏季的水温分布特征及其变化,冬季湾内水温的分布和变比较单一,夏季由于河流入海流量增大,河流与海洋水体的相互作用加强,明显可见两个冷,暖水锋在河口湾中段相交,上段为高温的河流淡水控制区,下段为低温的陆架水控制区,两者显著的特点是其控制区内温度变化很水,而在锋面转折地带的河口湾中段,盐淡水混合强烈,其温度变化大,温度等值线呈倾斜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