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6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378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760篇
海洋学   28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南海曾母盆地南部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母盆地作为发育于古巽他陆架上的盆地,南部的古巽他河所携带的巨量沉积物和曾母盆地的陆架特征使得陆架边缘三角洲在曾母盆地南部发育成为必然。通过对曾母盆地中中新世以来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地震、钻井及进积特征分析,认为曾母盆地内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形态呈分别向陆和向海减薄的楔形体,古巽他河携带多期次的沉积物向陆坡沉积过程中形成多套沉积复合体,这些沉积体由于具有良好的生储条件,因而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72.
轮廓与特征点研究是头足类角质颚形态特征鉴别的基本方法,对于轮廓与特征点的提取最常用的方法是手动描绘与标定,利用计算机视觉进行轮廓与特征点的提取,不仅可以降低手动提取带来的误差、提高准确性,而且更加快速、便捷。文章将利用计算机视觉提取头足类角质颚的轮廓与特征点,首先将自制装置拍摄得到的角质颚三视图放入MTALAB软件中进行编程处理,然后利用Canny算法提取角质颚轮廓,最后根据地标点的定义标定特征点位置并建立空间坐标系得到角质颚的特征点坐标。研究结果显示,利用计算机视觉提取角质颚的轮廓图像以及特征点坐标是可行的,当标准差σ取值为0.1时角质颚轮廓图效果最佳,在得到的轮廓图上进行特征点的标定,通过迭代遍历轮廓图获得各个特征点的空间坐标。研究分析认为,将计算机视觉应用于头足类角质颚形态学的研究可以提高研究的便捷性,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3.
针对水下小目标探测与识别难的问题,开展基于侧扫声呐的声呐图像滤波、图像分割及目标提取方法研究。常规滤波方法难以有效清除图像中存在的噪声,从而造成图像质量下降。采用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与GPU加速的方法,在获得声呐图像较好处理效果的同时,满足水下小目标检测实时性的要求;同时,采用膨胀算法与Canny边缘检测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水下真假目标的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74.
向奎 《古地理学报》2006,8(2):233-240
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发育甫沙-齐姆根和柯克亚-和田南2个压扭构造体系,前者主要是帕米尔弧形构造东北侧的侧向滑移与西昆仑造山带向塔里木盆地的不均匀冲断活动的联合作用结果,后者则主要与西昆仑造山带向塔里木盆地的不均匀冲断作用有关。这两个压扭构造体系主体形成于新近纪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其构造样式在平面上主要为走滑-逆冲断裂和雁列式分布的断裂与背斜,在剖面上则呈现为双重构造与反冲构造的叠加。压扭构造带所遭受的压扭作用从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形成新的油气圈闭、促进油气运移与成藏等方面对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的油气成藏发挥了积极作用,压扭构造带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部位。  相似文献   
75.
近十年来,我国在亚洲大陆边缘沉积学和古海洋学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空间上,对北起拉普捷夫海、南至孟加拉湾的广大海域进行了沉积物调查取样,开展了跨纬度"源-汇"过程研究,建立了陆架第四纪高分辨率地层层序,初步揭示了构造运动、海平面变化、亚洲季风、海冰、海流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对亚洲大陆边缘"源-汇"过程...  相似文献   
76.
西秦岭关家沟组地层时代、物源及其构造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秦岭关家沟组贾昌沟砂板岩所夹的硅质岩层中发现晚石炭世和晚二叠世的古生物化石;在关家沟组砾岩中所采的花岗质和火山质砾石,利用氩-氩(40Ar/39Ar)法测年所获得的年龄为晚三叠世。对关家沟组物源及其古水流分析,其古水流方向230°~356°,其物源主要来自南东侧活动大陆边缘的碧口岛弧,且秦岭全面碰撞造山期为早中生代。由此,初步推测关家沟组形成时代可能与秦岭全面碰撞造山为同期——早中生代。  相似文献   
77.
李冠达  杨涛  吕世海  陈凯 《测绘》2023,(4):176-181
本文基于传统的边缘检测算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边缘检测算法,算法对传统边缘检测的4个过程进行了替代与改进,适用于遥感影像。本算法对梯度算子依据距离加权,构造了较为精确的梯度算子模板;通过二次非极大值抑制,保证了单次响应原则,间接提高了定位精度;提出了阈值圆的方法进行阈值判定,并通过静态动态结合的检测方法提高了算子对不同频率区域的适配性;引入引导滤波进行影像平滑,在去噪同时,良好地保持了边缘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本算法符合单次响应原则,误检率低,定位精度高,细节清晰,边缘检测完整,适合于遥感影像的边缘检测。  相似文献   
78.
矿区位于佳木斯隆起的西北边缘,西接张广才岭褶皱带。次级构造单元列属鹤岗凸起西部的结列凸起(北沟-丽林复背斜)东邻乌拉嘎中新生代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79.
80.
通过2D热-构造-地层盆地模拟,研究了在大陆裂谷作用过程中地幔蛇纹石化的条件,该模拟试图追踪大陆地壳流变学演化,阐明沉积物覆盖效应,并且动态地控制蛇纹石化过程。基本思想是如果要发生地壳规模的断裂作用和地幔蛇纹石化,那么整个伸展陆壳必须是脆性的。这种反应的均衡和潜在的热效应与构造和热溶解完全相关。系统的参数研究表明存在一个使得地壳完全脆化和蛇纹石化发生的临界伸展因子。由于沉积物的覆盖效应致使地壳温度升高,沉积速率的增加可以使这个关键伸展因子变得更大。因此沉积物供给通过温度控制的粘性流动,强烈控制了地壳的强度,而地幔的蛇纹石化反应仅仅可能当沉积速率低而伸展因子高的时候发生。在一个典型的实例,挪威陆缘,我们试验了位于More和Voting边缘之下的内部下陆壳体(LCB)是否可能是蛇纹石化地幔。Scheck-Wenderoth和Maystrenko(2011)以3D资料为基础建立了多条2D剖面。我们发现蛇纹石化反应是可能的,而且可能是在侏罗纪裂陷作用阶段。预测的部分蛇纹石化地幔的厚度和位置与地震和重力资料确定的LCB信息吻合。我们认为挪威陆缘之下的一些LCB可能是部分蛇纹石化地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