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03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286篇
地球物理   88篇
地质学   466篇
海洋学   191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61.
随着塑料制品在工农业和生产生活中的广泛使用,大量微塑料被释放到土壤中,带来不可忽视的生态环境与健康风险。长久以来,人们更关注微塑料本身的生态毒性,对微塑料与环境中的其他化学污染物的联合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较少。由于土壤微生物在微塑料降解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认识土壤微塑料是如何通过影响土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和土壤生态功能的微观机理,已成为未来推进微塑料的降解和科学认识微塑料生态系统风险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塑料在土壤中吸附和迁移机理,以及微塑料的吸附程度和位置对其迁移行为的影响。总结了微塑料与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的复合作用的进展,探讨了这些复合作用对土壤环境风险的影响,包括污染物的毒性、生物利用度和迁移性的变化。评述了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微塑料对微生物的物种丰富度、活性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微塑料表面的定殖和选择性富集能力。建议未来应该加强以下三方面的研究:(1)深入探索微塑料与环境污染物的复合作用及其生态毒理作用的微观机理;(2)认识土壤中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变的微观机制;(3)探索通过科学调控土壤理化特性、特异性微生物在微塑料表面的定...  相似文献   
162.
某废弃煤矿竖井经倾倒有机废液,导致环境污染事件,造成巷道及采空区内地下水污染。本文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选取倾倒竖井(事故井)及周边区域为中试区域,采用“抽出处理+原位氧化循环”两阶段联合修复技术对污染场地开展中试研究。本文介绍了场地污染概况、地下水修复中试方案设计和实施,以及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试处理后地下水中COD和二氯甲烷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7.88%和99.74%。中试试验表明, “抽出处理+原位氧化循环”两阶段修复技术,对处理矿区内巷道及采空区等复杂地层结构下深层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以结合现场实际情形对整个污染场区进行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163.
顾吉林  汤宏山  刘淼  耿杨  于月  陶涛 《地理科学》2019,39(3):516-523
分别对2015年6~12月和2016年6~12月大连地区的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的浓度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基于ENVI软件平台利用MODIS数据反演大连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通过回归建模研究气溶胶光学厚度与大连地区10个地面监测站点的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的浓度数据的相关性。回归建模以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为自变量,以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为因变量,在SPSS软件中分别选取线性、对数、三次、乘幂、指数5种函数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R2,选择最优拟合模型,探讨利用遥感数据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监测大气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气溶胶光学厚度与NO2、PM2.5和PM10的最优拟合模型均为三次模型,其拟合优度R2分别是0.685、0.801和0.845;与O3和SO2的最优拟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其R2为0.367和0.482;与CO的最优拟合模型为对数模型,其拟合优度R2为0.810。该结果为分析大气气溶胶污染来源以及治理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164.
为了解象山近岸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文章根据2012—2016年象山县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分析象山近岸海域水质现状及年际变化。应用灰色预测的模型来对象山近岸海域水质主要污染物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得出主要污染物的预测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象山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用预测结果和实际数值通过残差验证,最后模拟出今后几年的监测值,为象山县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5.
某生产CaCl2化工厂因环境问题被停止生产,厂区周边土壤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为掌握污染土壤中污染因子的含量和地下水受污染情况,布置了土壤采样点和地下水监测点,利用厂区周边已有机民井进行水样采集,通过室内检测、分析研究等工作,得出在厂区周边土壤60~300 cm深度范围内存在Ca^2+,Cl^-富集,鉴于土壤的天然吸附和自净能力,目前条件下,厂区及周边地下水污染状况受影响较小。通过抽水试验、渗水试验和弥散试验,圈定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查明了污染物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污染物影响变化情况的预测分析,为后续区域污染地块的风险评估和修复治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6.
应用大气化学模式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Chemistry),分别选用亚洲排放源清单INTEX-B(Intercontinental Chemical Transport Experiment-Phase B)、REASv2.1(Regional Emission inventory in Asia version 2.1)以及全球排放源清单HTAP_v2(Hemispheric Transport of Air Pollution version 2),对浙江省2013年12月进行模拟,分别记为IN、RE和HT试验,研究人为源排放清单对大气污染物浓度数值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3组试验合理的反映出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即细颗粒物)、PM10(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10μm的颗粒物,即可吸入颗粒物)和NO_2近地面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相关系数为0.5~0.8,85%以上的模拟值落在观测值的0.5~2倍范围内,但对SO_2近地面浓度模拟较差。IN、RE、HT试验对PM2.5和PM10的模拟偏差均成递减趋势,约为30%、16%和6%,HT试验的模拟值更加接近观测。INTEX-B清单中PM2.5的一次排放与二次气溶胶前提物SO_2均高于REAS与HTAP清单,因此会导致更多的硫酸盐生成,从而进一步增加PM2.5浓度。HTAP_v2清单中较低的NH3排放会抑制硝酸盐的生成,从而有助于降低PM2.5浓度。3个清单的基准年与模拟年的差异对SO_2浓度模拟的准确性影响更大,INTEX-B清单中SO_2排放量明显高于REASv2.1与HTAP_v2清单,尤其在浙北和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导致IN试验模拟的SO_2在这些地区存在明显高估。3组试验模拟的NO_2浓度偏差最小且更为接近(-8%~4%),主要原因是3个清单在浙江省的NOx排放十分一致。从3组试验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来看,浙江省范围内PM2.5、PM10、SO_2和NO_2逐日浓度模拟值之间的平均差异程度分别约为14%、15%、51%和16%,最大差异程度分别为69%、78%、137%和132%。月均浓度与逐日浓度的平均差异程度基本一致,但最大差异程度明显更低。总体来看3组试验模拟的PM2.5、PM10与NO_2的差异程度明显低于SO_2。  相似文献   
167.
葛孝贞  雷孝恩 《气象科学》1997,17(3):213-220
为了研究整个对流层中水平扩散系数(Ky)随高度变化的参数化形式以及平流格式的数值扩攻对物质浓度分布的影响及二者对模式结果影响的相互关系,本文用“高分辨对流层物质交换模式”(EM3)对三咱不同KY参数化型能对行星边界层(PBL)内受下垫面影响的高湍流PBL以上整个对流层受水平风切变产生的切变湍流分层结构具有良好的描述能力;模式采用几乎无数值扩散二阶矩守恒的Prather平流差分格式代替模式Smola  相似文献   
168.
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是政府和人民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利用库尔勒市2014年9月1日-2015年8月31日州政府、棉纺厂、开发区三个环境监测站逐时观测资料,分析了库尔勒市空气质量等级和首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并分析了污染天气发生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三站污染天气出现频率分别为49.4%、40.9%和34.7%,符合州政府>棉纺厂>开发区的分布规律。三站污染天气均是春季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到44.7%,39.4%和48.5%,其次为秋季、冬季和夏季;(2)库尔勒市首要污染物中, PM10的频率最高,其次为PM2.5,CO、NO2、O3及SO2出现频率均低于10.0%。PM10作为首要污染物在春季出现频率最高,三站出现频率为33.9%-36.3%,PM2.5则是冬季出现频率最高,三站出现频率为59.1%-86.4%;(3)库尔勒市污染天气和重污染天气发生频率符合傍晚与夜间高,白天低的变化规律。污染天气发生频率最高值出现在0:00时,最低值出现在6:00-7:00时,重污染天时延迟到9:00时。上述结果表明库尔勒市春季周边自然污染源的排放与输送对该市的空气质量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69.
适用于大中尺度污染物输送模式的粒子干沉降参数化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二层”模式给出一个适用于污染物输送模式的粒子干沉降参数化方案,它比较详细地考虑了近地面层的气象条件,地表特性和气溶胶粒子的物理、化学特性等。从计算值与观测值的比较来看,计算值的离散范围能涵盖所有的观测结果,因而从总体上看此参数化方案是合理的,能够描述粒子总污染物干沉降的主要物理过程及机制。    相似文献   
170.
目前有关硝化反应动力学及其共代谢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多为实验室微生物纯培养体系,来源于野外环境样品的很少.以受污染湖泊严家湖1号塘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野外钻探采样,并选取不同深度沉积物进行室内外加氮源的硝化实验.结果表明:表层土和钻井一处50~100 cm沉积物发生明显的硝化反应,同时有机污染物中六氯苯含量降低最多,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