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4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污水污泥对染料废水的吸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讨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和开发新型的染料废水吸附剂 ,在对污水污泥吸附处理染料废水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 ,得到污水污泥对 3种染料 (中性橙、中性黑BL ,元青 )的最大吸附量及其吸附类型。结果表明 ,污泥焙烧温度、废水pH值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有影响 ,而废水温度的变化则不会引起脱色率的较大改变。在最佳工艺条件 (污泥经 40 0℃焙烧 ,废水pH值为 1,吸附时间为 3 0min ,水温为 3 0℃ )下 ,3种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均达到 98% ,其最大吸附量都在 2 9mg·g-1左右 ,与活性炭的效果相当 ,而高于其它种类的吸附剂。焙烧后的污泥对中性黑BL的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 ,对中性橙和元青的吸附符合Henry方程。焙烧污泥的优良脱色性能使其在染料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2.
千岛湖水环境质量调查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2年7~8月,对大口鲇幼鱼进行了不同饲料喂养和驯化试验,对其摄食、生长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大口鲇生长迅速,尤其投喂适口的活鱼,其生长速度极快,21天增重2.67~4.60倍,比投喂鱼肉组的体重增长快37.9%~84.3%。具有早晚摄食的习性,平均每克体重日摄食活鱼量为0.1~0.2g,摄食鱼肉量为0.18~0.29g,其饲料系数前者为2.32~3.12,后者为4.15~7.86。试验还表明,大口鲇幼鱼亦摄食人工混合饲料,5cm左右便可用人工饲料进行驯化,但驯化过程要逐渐过渡,驯化期间生长速度受到影响,饲料系数亦较高。  相似文献   
93.
关键词 水专项课题申报指南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发布了2013年度第一批水专项“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产业化”等13个课题申报指南。  相似文献   
94.
王自磐 《极地研究》1988,1(2):28-36
本文报导了南极大陆沿海伯尔顿湖两种越冬浮游动物:双刺镰状水蚤和球栉水母的耐热和耐过冷能力的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动物具有较强的温度耐性,其12小时LD_(50)的上、下限温度,雌性双刺镰状水蚤可在14.8℃和—10℃偏下,球栉水母可在13.1℃和—8℃偏下.它们忍受的温度范围大于其他一些南极沿岸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这两种动物的耐温能力有明显的季节差异,表明动物具有较强的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和生理调节能力,这可能是受环境温度自然驯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
鲈鱼(Lateolabraxjaponicus)又称花鲈、寨花,是我国广大沿海地区土池和网箱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具有广温、广盐、生长快、肉质鲜美等优良品质。  鲈鱼人工育苗的关键在于优良亲本的获得。实践证明,在鲈鱼的繁殖季节,很难捕获性腺发育良好(期、期)的野生亲鱼,使得利用海捕亲鱼进行人工授精培育苗种的工作很难实行。培育人工亲鱼的方法虽然较为困难,但势在必行。我国南方沿海由于网箱养殖条件优越,无需越冬,人工养殖4~5a可以成为优质的亲鱼。而北方尤其是山东沿海,由于存在着越冬的障碍,致使养殖业户难以坚持养殖数年,以培育出鲈鱼亲鱼。…  相似文献   
96.
将体重(20±1.8)g的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以不同的盐度日变幅由盐度33驯化至盐度5和47。结果表明,褐牙鲆幼鱼血清渗透压与驯化到的盐度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以日变幅3.5驯化至5和47的过程中,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升高趋势,以其他变幅驯化则鳃丝Na+-K+-ATP酶活力无显著变化。以日变幅7驯化,褐牙鲆幼鱼血清渗透压达到稳定的时间均为2d。以日变幅14,驯化至5后,达到稳定的时间为4d,驯化至47,实验期间内未达到稳定。以不同盐度日变幅驯化至5和47后,在之后的适应期间,不同处理Na+-K+-ATP酶活力的变动趋势均不同。实验中未发现驯化过程中及驯化到高盐度和低盐度后适应阶段褐牙鲆幼鱼的耗氧率与鳃丝Na+-K+-ATP酶活力有明显相关性。褐牙鲆幼鱼的氧氮比在盐度驯化过程中均出现下降和波动,在适应阶段均未恢复至对照水平。研究结果为丰富褐牙鲆适应环境盐度的机制提供了资料,可为增养殖中进行盐度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contamination caused by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oily sludge and soils around it in the Zhongyuan Oilfield. The content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oily sludge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with HPLC. The contents of PAHs of oily sludge from three different oil production plants vary from high to low in the order of the Wenming oily sludge dumping site of No. 3 Oil Production Plant (3W)>the Mazhai oily sludge dumping site of No. 3 Oil Production Plant (3M)>the Wen’er oily sludge dumping site of No. 4 Oil Production Plant (4W). Naphthalene, acenaphthylene, acenaphthene, fluorine and phenanthrene are the major pollutants of PAHs in oily sludge. The contents of PAHs in soil samples around the oily sludge dumping sites vary widely from 434.49 to 2408.8 ng/g. Naphthalene, acenaphthene, fluorine,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are the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PAHs in soil samples of 3M and 3W, and naphthalene, acenaphthene, fluorine and phenanthrene are the characteristic factors of PAHs in soil samples of 4W. According to these data and the ratios of Fl/Py, PAHs in oily sludge samples come mainly from petrogenic sources, and soil samples are divided into petrogenic soil samples and mixed-source soil samples, and both petrogenic and pyrogenic soil samples in terms of the sources of PAHs. The classification by Nemero index P indicates that soils around the oily sludge dumping sites have been seriously polluted.  相似文献   
98.
99.
对上海曲阳污水厂污泥及其快速堆肥产物中的Zn.Cu,Ni.Cd,Pb,Cr等六种重金属进行了含量及化学形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不会改变污泥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堆肥前后重金属主要以稳定的形态存在,但堆肥过程进一步提高了重金属元素稳定形态的比例。变化最为显著的是污泥中含量较高的Zn,其不稳定形态的比例由37%降为16%.使得Zn的活性与毒性大大降低。经过快速堆肥.考察的六种重金属元素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减小了污泥土地利用时重金属的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