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5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156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128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208篇
海洋学   80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53篇
自然地理   2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将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环境划分为构造稳定性、坡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三个评价层面 ,其中包括由 9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五级分级标准和环境质量的五级标准 ;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将广东沿海 190个评价单元划分为 2 2个地质环境质量区。在灾害基本数据库和灾害时空分布分析的基础上 ,划分了 9个地质灾害一级分区及 32个二级分区 ,确定了地质环境、气候气象和人为活动因素三大类致灾主控因子 ;构造了三种地质灾害系统的概念模型和灾害预测指标体系框架 ,建立了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02.
东南沿海中生代安山岩的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东部大陆边缘中生代火山岩带中,东南沿海火山岩岩性岩相出露最全,火山地质调查研究程度较高。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面积酸性火山岩和与之共生的玄武岩,而对安山岩注意不够。作为过渡性岩类,安山岩的成因研究对于探讨中生代火山岩带物质来源、岩浆分异演化、大地构造背景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在东南沿海新生代玄武岩中陆续发现了一些基性麻粒岩包体,为研究底侵作用与壳幔作用过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材料。结合基性麻粒岩印刷体的研究,进行系统的安山岩成因研究,对于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带成因、进而探讨东部大陆边缘形成演化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对中国东南沿海不含幔源包体的中生代玄武岩和含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进行了微量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对比研究。中生代玄武岩呈Ta、Nb和Hf负异常,低Ce/Pb、Nb/U比值和高La/Nb比值,与岛弧火山岩和陆壳岩石的微量元素特征相类似,说明在岩浆生成和上升过程中,幔源组分受到了陆壳组分的混染。新生代玄武岩呈Ta、Nb正异常和Pb负异常,高Ce/Pb、Nb/U比值和低La/Nb比值,与海岛玄武岩(OIB)相类似,Nd-Sr同位素成分与夏威夷玄武岩类似,因而它们未受明显的陆壳混染。143Nd/144Nd与206Pb/204Pb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和87Sr/86Sr与206Pb/204Pb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本区新生代玄武岩起源于中等亏损程度的软流圈地幔,并与EMII富集地幔组分发生了混合。  相似文献   
104.
虞南 《浙江测绘》1996,(3):50-50
以往在编制浙江省地图时,总认为浙江省不涉及到国界,省市界线有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权宜画法,县、市界线有习惯画法,如有争议之处可以不绘,对境界线的表示未引起高度重视,以致在有些地图上对沿海一些重要海洋岛屿漏绘或绘得不准确或名称有误.影响我国领海基线的正确画法。  相似文献   
105.
东南沿海地震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凤  林世敏 《地震》1996,16(2):197-201
研究190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序特征,并进行了地震活动分幕,结果表明,1986年开始进入了本世纪以来的第V地震活跃幕,本活跃幕将延至2000年左右,期间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最大可能的发震区是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06.
107.
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热带气旋暴雨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芳芳  陈德全 《气象》1992,18(9):31-34
运用数理统计和聚类分析,得出了登陆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暴雨频数服从泊松分布;同时总结出6类相似的热带气旋暴雨的频繁区与影响区及其相应的主要路径的客观模式。  相似文献   
108.
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大震重复性和大震减震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物质分异的角度出发并利用现代小震活动资料,讨论了东南沿海地震带历史大震震源区及其附近,今后一段历史时期内是否有大震(M≥0)震源区大震重复性和大震减震作用问题。结果表明,这些历史震源区目前还处在减震阶段,今后一段时间只能以小震或中强地震的活动特点来显示这一弱化区。  相似文献   
109.
程乾盛 《福建地质》1992,11(2):97-102
摘要本文根据岩性、岩相、孢子花粉、微体古生物和~(14)C同位素测年结果,认为我省沿海在距今17 470±410年至早全新世之前,有一海-陆过渡相地层存在,因此在这一时期存在一次海侵。经联测,海-陆过渡相地层的顶板黄海高程为85.1m,因而有关距今1 500—20 000年间,福建陆地与台湾连成一片之说值得商榷。晚更新世海-陆过渡相地层的发现,对于研究我省沿海晚更新世以来第四纪地层、新构造运动和古地理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闽东沿海构造带—东海陆架西缘断裂、钓鱼岛隆起带(台湾—宍道褶皱带)以及帛琉—九州洋脊在中生代期间先后经历了自转换断层向俯冲系统的转变,这种转变构成了中国东南及毗邻海区独特的大陆增生方式,它表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的演化对这一地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格局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