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14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随着中国近年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承载力下降的速度也随之加快,生态环境遭受的压力也日益增大,虽然已经有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方向,但由于中国目前仍实施单纯追求GDP增长为核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导致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从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及环境破坏.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几乎已经达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因此,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将绿色GDP纳入干部政绩的考核指标,就成为当前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2.
山东沿渤海地区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测山东沿渤海地区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可为政府制订对策保护影响人口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模型方法预测 2030年、2050年和 2100年百年一遇高潮位高度值。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识别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区、预测影响人口。研 究结果如下:如果不对百年一遇高潮位采取防范措施、不考虑百年一遇高潮位持续时间和不考虑人口自然增长,山东沿渤海 地区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2000年、2030年、2050年和 2100年年分别为 86. 79伊10 4 、93. 33伊10 4 、97. 43伊10 4 和 115. 40伊10 4 人。 研究结果表明:(1 ) 影响人口占沿海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大,2000年、2030年、2050年和 2100年年分别为 10. 34% 、11. 13% 、 11. 61% 和 13. 75% ;( 2 ) 影响人口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寿光、东营、昌邑、广饶、垦利、河口和寒亭地区,占 85% ~90% ; ( 3 ) 由于影响区范围不断扩大,影响人口逐年增多,增加的影响人口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东营、沾化、寿光、广饶、无 棣、河口和垦利,占 93. 48% ~94. 63% ; (4 ) 影响区抢险、自救和逃生困难不断增大,从 2000年到 2100年,影响区内岸线附 近的水深将增加 0. 47~1. 19 m;(5 ) 人口密度大、地形坡度小的河口、垦利、东营、广饶和寿光是百年一遇高潮位影响人口 多、随平均海平面上升影响人口增加快的地区,应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53.
分析了短期和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确定的不统一性。重点研究了以长期验潮站作为控制,将验潮站组网传递确定深度基准面的方法,具体阐述了最小二乘拟合求取潮差比与平差方法求取深度基准值的计算方法与原理。利用仿真实验与实例计算论证了该方法的合理与可靠性。得出的结论是:在海道测量作业海域,基于验潮站组网确定深度基准可以达到理想的精度,且获得含义统一的深度基准面。  相似文献   
54.
海水盐度对沉降泥沙固结过程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每年输送上亿吨泥沙入海,其中80%以上沉积在河口附近水下三角洲。受黄河入海径流量、气候及海洋动力条件影响,黄河口海域海水盐度变化显著。目前,不同盐度海水环境下入海泥沙沉降形成的海床土,固结过程有何差异尚不清楚。本文在黄河水下三角洲潮坪配制不同盐度的流态沉积物,模拟不同沉积环境下新沉积土的固结过程,利用轻型贯入测试、十字板剪切测试等现场原位试验,实时观测沉积环境盐度对沉降泥沙固结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海水盐度增加,沉积物固结强度增大,沉积环境盐度每增高1‰,沉积物固结后强度可增加0.15倍;海水盐度对沉积物固结速率的影响,在初始阶段表现不明显,在沉积物固结后期,盐度每增高1‰,固结速率可增长1.23倍;海水盐度的增高,还加剧了沉积物固结强度的空间非均匀性。本研究的发现,促进了对河口区海底工程环境的认识。  相似文献   
55.
孟祥梅  贾永刚  宋敬泰  侯伟  刘涛  单红仙 《岩土力学》2010,31(12):3809-3815
河口入海泥沙沉积固结过程中抗侵蚀性的变化直接决定着沉积物的再悬浮和二次迁移,对河口岸滩的稳定具有重要决定作用。在现代黄河三角洲潮滩模拟入海泥沙快速沉积,现场测试不同固结时间沉积物的抗侵蚀性和物理力学指标的变化。研究发现,黄河入海泥沙沉积物的抗侵蚀性随固结时间增长迅速提高,当沉积固结时间达8h时,其临界侵蚀切应力就超过了原状潮滩表层沉积物;新沉积泥沙的临界侵蚀切应力与其重度、贯入阻力、剪切强度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与含水率呈良好的负相关关系。黄河入海泥沙临界侵蚀流速的试验值随固结时间的增长速率要高于各泥沙起动公式计算值的增长速率,前者是后者的1.5~4.1倍。  相似文献   
56.
珠江三角洲年际潮差长期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网河内17个主要控制水文站的年际潮差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和突变点分析.通过Trend Free Pre-Whitening方法削除了水文时间序列中的自相关成分,利用非参数的Mann-Kendall检验研究了珠江三角洲年均潮差的变化趋势,指出潮差在珠江三角洲的变化趋势存在着空间变异性.在网河内的中、上游河段,潮差呈现明显的增大趋势,且越往上游,潮差的增大趋势越为显著;而在下游的口门区,由于受到围垦等人类活动影响,大部分站点的潮差表现为显著的下降趋势.Pettitt检验的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潮差发生突变的时间段主要在20世纪80年代,这基本与河网内大规模的无序采沙开始的时间是同步的,表明挖沙是引起珠江三角洲内潮差变异的主导因素.潮差显著增大的趋势表明航道网内潮流动力明显增强,这亦是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咸潮频发的机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7.
酒怕掺水     
<正>笔者有个不合时宜的小乐趣:忙碌一天后,坐在电视机前,倒上打来的二两糟烧,就着新闻小酌,整天的烦累顿散。但有几次,小乐趣变成了苦涩脸:喝的酒掺了水!再名贵的酒掺了水也就不好喝了,何况是糟烧。前段时间看新闻,说一个知名的妇女登山者为了尽快创造纪录,在登山中乘上了直升机。用直升机把自己"运上"珠峰,严重有悖"用脚从大本营攀登到峰顶"的登山精神,这恐怕是登山运动中难得一见的"酒掺水"典型吧。登山本来是冰天雪地里的一项脚踏实地的运动,但一旦染上了浮躁气、附上了功利心,照样会有人去做虚功。饭怕掺沙,酒怕掺水,刷金的菩萨不经擦。前不久在一个机关部门上班的朋友告诉我一件事:他单位的一名合同  相似文献   
58.
为综合评估单线程、多线程和多协程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数据下载中的性能,以武汉大学国际GNSS服务(IGS)数据中心为下载源,从下载文件的时间跨度和量级大小两个方面对三种方法的下载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中小型文件下载过程中多线程的优势大于单线程和多协程;在大型文件下载中,多协程的下载效果略优于多线程,且都相较单线程性能更佳;由于GNSS数据普遍是中小型文件,所以多线程更适用于GNSS数据下载工作.  相似文献   
59.
陆徐荣  杨磊  陆华 《江苏地质》2014,38(2):293-297
从淮河江苏段与地下水含水层关系出发,认为淮河河床切割了地下水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的水动力特征表明地下水接受了淮河水的补给。从水质研究的角度印证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将淮河水与潜水、微承压、承压水之间进行聚类分析,印证了微承压、承压水与淮河水同源。  相似文献   
60.
陆海统筹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破解陆海二元经济、资源结构难题,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陆海兼备、滨江临海是南通典型、独特的地缘优势,伴随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机遇,南通市经济社会步入了加速发展新时期.如何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陆海统筹发展新要求,走出传统发展模式的困境,形成“陆地”与“海洋”、“沿海”与“腹地”、“沿海”与“沿江”之间强有力、可持续、全方位的互动关系,进一步释放和激活沿海大开发的潜能,是南通当前和未来一定时期迫切要解决好的现实课题.正是基于此,南通市从2012年起着手推动“陆海统筹发展”工作,力求通过统筹优化陆海空间,合理配置陆海资源,强化节约集约与高效利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探索陆域与海域互为条件和优势互补的要素资源利用复合体系,构建科学、合理、集约、高效、生态的用地用海新机制和管理新模式,有效破解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地矛盾突出、规划空间不足、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现实难题.2013年,南通陆海统筹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已经江苏省委、省政府批准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