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3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2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历史大震与泉州古建筑塔寺桥类的结构抗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泉州市一些经历了1604年泉州海外7.5级大震并保存至今的典型塔、寺、桥类建筑的结构抗震,同时探讨这次大震对这些古建筑可能产生的地震影响,及这些古建筑在场地特征、结构设计、材料强度、施工工艺等方面与结构抗震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2.
利用最新测深资料绘制了泉州湾地形图、地貌图,对海岸带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表明泉州湾水深为0~20 m,等深线走向基本平行于海岸线,局部地形变化剧烈,地貌类型可分为潮间带地貌和海底地貌(水下岸坡),且呈滩槽(水道)相间展布的特征;认为地质构造、全新世海侵、现代水动力以及人类活动等内外营力的共同作用,控制了泉州湾...  相似文献   
53.
张跃平  洪一川 《台湾海峡》2009,28(3):379-385
本文根据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在泉州地区3个海湾的调查资料,对其浮性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特点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结果表明,本调查海域共出现鱼卵和仔稚鱼51种(含未定种),隶属于21科,主要是近岸底层鱼类、近海中上层鱼类和港湾河口型鱼类三个生态类型.各站鱼卵总平均丰度是81.2彬网,仔稚鱼总平均丰度31.0个/网.数量平面分布呈现优势种明显,占总量比例大,不同季节不同海湾差别较大,规律性不强等特点.整体数量上与往年比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4.
任君梅 《福建地质》2010,29(2):146-152
泉州湾软土分布受物源、地形(地貌)和水动力环境影响,自湾内向湾外厚度逐渐减小,由河道及航道向海岸厚度逐渐增厚,具有高含水量、高孔隙度、高压缩性、高灵敏度和渗透性弱、抗剪强度低等工程特性,在工程建设中一般采用挤淤换填法、预压法和水泥土搅拌法进行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55.
根据2018年春、秋两季在石狮东部近岸海域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并对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通过春、秋两季的调查,经初步鉴定,共145种浮游植物,隶属于3门51属,种类以硅藻为主,其中硅藻122种,甲藻21种,蓝藻2种。在春季的调查中,优势种有奇异棍形藻(Bacillaria paradoxa)、密连角毛藻(Chaetoceros densus)等7种,秋季的优势种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琼氏圆筛藻(Coscinodiscus jonesianus)等5种。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81×10~4~410.65×10~4cells/m~3之间,春季明显高于秋季。春季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3.24,秋季为3.3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石狮东部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水温、盐度、无机氮含量和活性磷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56.
以聚酰胺吸附—硝酸铝显色法测定泉州湾湿地南方碱蓬(Suaeda australis)种子水提物的总黄酮含量,并测定评价其在羟基自由基体系、二苯代苦肼自由基(DPPH·)体系、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体系中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南方碱蓬种子水提物得率为18.49%;水提物的总黄酮含量为2.74%,显著大于95%乙醇提取物(1.94%)、丙酮提取物(0.62%)、乙酸乙酯提取物(0.51%)、甲醇提取物(0.37%)和石油醚提取物(0.10%)的总黄酮含量。在不同的自由基体系中,南方碱蓬种子水提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对很弱,在水提物的浓度为153mg/mL时,清除率仅为30%;但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在施测浓度为20mg/mL时,水提物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79.50%,弱于95%乙醇提物(90.98%),强于乙酸乙酯提物(70.35%)、丙酮提物(68.40%)、甲醇提物(65.50%)和石油醚提物(63.18%),其半效应浓度为0.53mg/mL;水提物对二苯代苦肼自由基的清除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当水提物浓度为200mg/mL时,对二苯代苦肼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2.44%,其半效应浓度为57.56mg/mL。可见,南方碱蓬种子水提物具有较高的总黄酮含量和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具有作为植物源抗氧化剂开发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7.
尤宇星 《高原地震》2011,23(1):49-52
泉州四至井1986—2008年的水氡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其日变、年变和多年变规律,并与正常年动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与中国台湾中部、东部及附近海域6级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为今后利用泉州四至井水氡异常资料进行地震预报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58.
蒋惠明 《福建地质》2013,(4):325-329
根据泉州火车站建设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建设场地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断裂破碎带、古冲沟、高边坡、地震可液化饱和砂土及地下水等,针对建设场地不均匀地基稳定性分布,提出对不良地质的工程治理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9.
泉州湾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88年、1993年、1997年、2002年和2005年泉州湾河口湿地的遥感影像数据,将该湿地分为永久性河流/河口水域/浅海水域、潮间沙石海滩、潮间淤泥滩涂、红树林、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沼泽、水产池塘和其他湿地7个类型,对该湿地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8~2005年间,泉州湾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整体景观越来越呈多类型均衡化分布,各景观斑块的形状趋于复杂;潮间淤泥滩涂的面积明显减少,从1988年的3 043.62 hm2减少到2005年的2 009.42 hm2,面积共减少1 034.2 hm2;而互花米草沼泽和水产池塘的面积在明显增加;1988年互花米草沼泽的面积仅为20.16 hm2,到2005年时其面积已达563.05 hm2,互花米草沼泽面积增加了542.89 hm2,平均每年增加约32 hm2,且目前仍处于扩大阶段;水产池塘的面积从1988年的30.87 hm2增加到2005年的185.01 hm2,其面积增加了154.14 hm2;由于人工红树林生态恢复工程的实施,使红树林面积在2005年达到50.72 hm2,人工造林是恢复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潮间淤泥滩涂、红树林和互花米草沼泽的破碎化程度增大,景观异质性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0.
泉州湾河口湿地退化现状及人为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自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入侵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面积大幅增加、水环境质量恶化和生物质量下降等方面概述了泉州湾河口湿地的退化现状;认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互花米草入侵、水利工程修建和大规模围塘养殖,是造成泉州湾河口湿地退化的主要人为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