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新能源发电生命周期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各类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开发、建设、运行过程,也会带来一定的温室气体排放,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新能源发电技术“低碳”属性的担忧。遵循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在对国内外大量资料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中国传统火电和主要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国家发展规划目标,对新能源发电替代火电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进行了估算。分析结果表明,即使考虑生命周期内的排放,新能源发电技术的温室气体排放系数仍远远低于火电,新能源发电技术替代火电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2.
风光互补发电技术在边防、通信、公路等已得到广泛应用,能否将这一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应用于地震无人值守台站,山东省在龙口地震台已做先期试点,通过一年试运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能够满足地震无人值守台站的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43.
沉箱防波堤兼作岸式波力发电装置是1种新型的港工建筑物,它是集合了防波堤与岸式振荡水柱波力发电装置的共性特点设计而成.本文主要是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研究沉箱气室捕能效果.试验中主要采集了沉箱气室内的波高、气压以及输气管的空气流速等数据.  相似文献   
44.
《地理教学》2008,(5):48-48
新建的较大规模太阳能电场,有望并入国家电网,不再自成“孤岛”。国内最大的太阳能薄膜电池企业之一强生光电,昨天在沪宣布:一处占地30亩、40个电池方阵组成的兆瓦级并网电站,最快将于今年8月底在江苏如东洋口港落成,现已同地方政府签约共建。  相似文献   
45.
资讯     
<正>动态我国实现采煤气化燃烧发电近日,我国自主创新的新奥无井式气化采煤项目成功实现采煤气化燃烧发电,标志着地下气化采煤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吴艳霞)  相似文献   
46.
动态     
我国实现采煤气化燃烧发电 近日,我国自主创新的新奥无井式气化采煤项目成功实现采煤气化燃烧发电,标志着地下气化采煤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47.
《地理教学》2010,(23):62-63
据丹麦媒体23日报道,丹麦政府计划实施一项清洁能源计划,在包括首都哥本哈根在内的全国5大城市减少燃煤发电比重,逐步转向以生物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48.
托亚 《西部资源》2013,(2):41-41
日前记者从山西省经信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了解到,晋城煤业集团借助CDM(清洁发展机制),用煤层气发电减少的温室气体甲烷排放,向发达国家出售碳排放指标赚取外汇,2012年收获CDM补贴2.78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49.
不受地理位置限制的地热和太阳能联合发电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刚  倪晓阳  李金锋 《地球科学》2006,31(3):394-398
为解决能源问题,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闭式循环将地热系统和太阳能系统联合起来发电.发电系统可以避免因大规模开发利用地热水资源可能造成的地震、地面沉降、地热水资源衰减、地热水有害成分污染、热污染等环境问题,也可以克服地热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受地理位置限制的缺点.地热系统地下部分由两垂深3~5km的井在井底由一5~7km的水平井连接而成,水平井中流体温度可达150℃左右,适合于ORC发电.太阳能系统采用槽式聚光镜集热,集热流体可选水或油,最高温度可达350℃以上.ORC一级循环工质为水,二级循环工质为异丁烷;ORC发电效率,白天最大为20%,晚上最大为12%.系统采用化学储能,储能密度为显热储能和潜热储能的10倍以上.钻井和完井、太阳能热能转换、载热流体、ORC和储能等技术的研究结果证明该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0.
为解决能源问题而提出了地下闭式循环地热交换发电系统.该系统地下部分通过全井下套管形成一个封闭系统,克服了传统地热发电和干热岩发电受地质条件制约、对环境造成危害等缺点,是一种新型的不依赖位置、环境友好的地热发电系统.采用大位移技术进行钻井,应用悬链线技术对井身剖面结构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地下连接技术要求,应用分支井和膨胀套管技术固井,设计了水泥配方并进行了相关试验,优化了载热流体,计算了有机工质朗肯循环(ORC)的发电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