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5篇
  免费   1116篇
  国内免费   2036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707篇
地球物理   1045篇
地质学   3532篇
海洋学   1734篇
天文学   407篇
综合类   321篇
自然地理   444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20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357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261篇
  2018年   186篇
  2017年   216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428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25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83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1942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刘恒魁 《海岸工程》1990,9(1):60-66
本文依据鲇鱼湾油码头附近水域实测潮汐、波浪和海流资料,分析了本区潮汐和潮流分别以M_2分潮和分潮流占优势。潮位和潮差均具有季节性变化。潮流和余流流速的强弱主要与地形效应有关。本区东南向强浪的生长,主要依赖于偏南季风,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分析了济州岛南部区域温度双跃层现象的类型及其成因。特别阐明了双跃层的波状现象,指出:强流锋区的侧向效应,黑潮次—中层混合水的爬升,黄海冷水团边缘密度环流引起的侧向流动,以及上、下层流速、流向不一致引起的剪切作用,是导致双跃层波状现象的主要原因。发现上、下跃层之间存在着“跃层间环流”,这是一个有趣的海洋学现象,它将导致双扩散的发生和有利于双跃层的维持。  相似文献   
63.
地形和流同时影响下波向线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一种同时考虑地形和均匀流影响的波向线数值解法及其具体的计算步骤。作为例子,对一种理想的简单地形作了数值计算并绘出波向线图.计算结果表明.流对波浪折射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海浪能量方向分布形式对近岸波折绕射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考虑海浪能量在方向上的分布,结合组成波折绕射控制方程组,建立了海浪方向谱的折绕射联合模型,并在简单地形上实施数值计算,比较简单波及折绕射的计算结果,表明:考虑海浪能量的方向分布,能减弱波动能量辐聚、辐散的程序,改变辐聚、辐散的位置。  相似文献   
65.
A vertical two-dimensional turbulence numerical model for the interaction of waves and currents is developed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nonlinear two-equation k-ε model with the VOF method.The one-dimensional equivalent advection velocity and equivalent mixing coefficient are defined and the solving process is introduced: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field,generated by an instant source in waves and currents,is calculated with the model,and then the equivalent advection velocity and equivalent mixing coefficient are obtained by calculating the time derivative of the mean and variance of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The effects of wave period and wave height on the equivalent mixing coefficient for waves and wave-currents a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66.
Wave induced excess flow of momentum(WIEFM)is the averaged flow of momentum over a wave period due to wave presence,which may also be called 3-D radiation stress.In this paper,the 3-D current equations with WIEFM are derived from the 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over a wave period,in which the velocity is separated into the large-scale background velocity,the wave particle velocity and the turbulent fluctuation velocity.A concept of wave fluctuating layer(WFL)is put forward,which is the vertical column from the wave trough to wave ridge.The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f WIEFM in WFL and below WFL are given separately.The parameterized expressions of WIEFM are set up according to the linear wave theory.The integration of WIEFM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equals the traditional radiation stress(namely 2-D radiation stress)given by Longuet-Higgins and Stewart.  相似文献   
67.
我国常用的风推浪计算方法在多岛屿区域波浪要素计算中具有一定局限性。论文通过不同方法计算的波浪要素计算结果的比较,认为STWAVE模型在满足计算精度的前提下,操作简单,方法简便,在多岛屿区域波浪要素计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8.
南极普里兹湾气旋的生消发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1989~2000年现场观测的气象资料,特别是自1997年以来在南极考察船上接收的NOAA卫星极轨高分辨的卫星云图,研究了普里兹湾气旋的生消发展;提出了夏季绕极气旋进入普里兹湾内也会发展加强,在湾内东风带里也能生成气旋的新观点,修正了普里兹湾仅是气旋墓地的不全面说法,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南极西风带绕极气旋和东风带上气旋生消发展的理论;研究了普里兹湾冰-气-海相互作用的机理,解释了气旋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用整体动力学输送法计算了进入普里兹湾980205号绕极气旋爆发性发展的能量交换,指出气旋在超过冰坝进入冰间湖可以获得巨大的热量,使气旋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南极特色的强风暴,风力达12级以上,平均风速为38m/s;瞬时最大风速达100m/s.  相似文献   
69.
提出波浪作用下岸坡和海底动态和静态平衡条件的数学模型。在已建立的推移质泥沙体积输沙率基本关系式的基础上,根据连续方程,计算出底坡、泥沙、波浪三要素在动态和静态平衡情况下的关系式,得出反映这种关系的底坡平衡函数曲线图。用实际资料对这一函数曲线进行了验证,并对实际资料相对模型的某些差异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70.
本文依据多年实测波浪资料揭示了琼州海峡的波浪特征,结果表明,本海域以风浪为主,其出现频率占76.7%以上。波浪随季节变化显显,觉浪向和强浪向频为一致它们是NE-ENE。一般来说,本海区的最大波浪是由台风产生的;海峡两端海区的波浪比中闻海区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