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0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394篇
测绘学   738篇
大气科学   320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441篇
海洋学   147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20篇
自然地理   370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7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37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雷  杨波 《地理研究》2018,37(8):1485-1494
资源环境既是人类诞生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文明发育与成长的物质平台。作为世界上文明发育最早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长期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资源环境要素综合与地理开发条件的集成分析表明:① 中国的资源环境本底及其开发条件总体上决定了国家人文活动的空间结构基本特征是由沿东南—西北走向的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大规模开发的三大区域组成;② 决定上述三大区域格局的关键不仅在于资源环境本底特征的差异,更在于地理开发条件的优劣;③ 这一资源环境基础的结构框架始终决定着国家人文活动空间格局的主体走向,无论是在农耕文明时期,还是在工业文明时期,国家人文活动空间的总体格局依然没有跨出资源环境要素构成及其开发条件所设定的门槛。  相似文献   
992.
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8  
刘春芳  张志英 《地理科学》2018,38(10):1624-1633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城乡关系进入了一个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采用Citespace1.0软件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识别了城乡关系研究热点,梳理了城乡关系研究在理论探索、影响因素、测度与评价、空间组织及推进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基础与总体思路、多源数据与方法集成等方面提出了基于要素流动的城乡融合分析框架,指出了城乡融合研究的重点是基于多源数据的城乡关系测度与评价,城乡要素流动的特征、格局与效应,城乡要素融合发展的流动机制,城乡融合发展调控策略等。  相似文献   
993.
广州市37℃以上酷热天气形势及相关要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黄忠  熊亚丽  林良勋 《气象》2005,31(7):24-27
对1951年以来广州市出现的37℃以上的酷热天气的形势特征和广州气象要素进行分析,发现这类天气多发生在地面气压场西北高东南低的形势之下,与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活动关系密切,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广州附近多数情况下出现下沉气流。结果还表明,广州地面和低空吹偏北气流更易出现酷热天气,酷热天气还与前期的气温和降水等要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4.
在海洋调查研究过程中,对海水温、盐、深的测量是最关键的几个水文要素。目前国内对于该数据的获取大多是采用定点温盐深仪(简称CTD,如海鸟系列、XR系列等)进行测量。该方法是根据研究需要,在某些断面预先设定好需要观测的站点,然后分别对这些站点进行定点测量,通过所得的站点数据对整个断面进行分析。但由于仪器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断面上设定的站点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利用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型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MDO(Mellor-Donelan-Oey)波浪模型以及可分层的植被波耗散参数化方案,通过对比有无红树林工况评估红树林的波浪衰减能力,研究了不同形态的红树林在高水位与低水位情况下的消波能力,分析了植株密度对红树林消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红树林的消波系数与林带宽度呈非线性正相关,与水深的关系则与红树结构有关。以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为代表的A型植株形态在低水位下的消波系数极大值为67.9%,高水位下则能够达到94.4%;以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为代表的B型植株形态的消波系数在低水位和高水位的极大值分别为90.6%、89.4%;以角果木(Ceriops tagal)为代表的C型植株形态的消波能力在高低水位区别不大。植株密度的增加能提高红树林消波系数上限,还能使得红树林消波系数对林带宽度的变化更为敏感,减小达到消波系数极大值所需要的林带宽度。在保护现有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或建立新的红树林综合减灾防护系统时,应注意不同植株结构红树林的...  相似文献   
996.
简要回顾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建校60 a来在气候与气候变化方向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简称南信大)气候学科在辐射气候、山地气候、应用气候、气候诊断与预测、统计气候、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及其未来预估等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97.
基于2000-2018年全国30个省份(港澳台、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升级、全要素能源效率及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在不同区域对碳排放均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不同区域的抑制强度呈现“西部>中部>东部”的规律;产业结构合理化在不同区域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差异较大,在中西部地区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在东部地区抑制作用不显著;各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均较为显著,抑制强度呈现“西部>东部>中部”的规律。进一步通过中介检验发现,不同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的作用中具有部分和完全中介效应,能够促进和加强产业结构升级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因此,研究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是促进碳减排的有效手段,但单独依赖产业结构升级的碳减排效果并不理想,需与提升全要素能源效率相结合才会对碳减排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多粒度时空对象具有多粒度、多类型、多形态、多参照系、多元关联、多维动态、多能自主特点,可用于直接描述从微观到宏观的现实世界.基于时空对象建模理论构建多尺度地理对象耦合演化的集成表达是多粒度时空对象模型支撑地理分析与建模的关键.本文基于多粒度时空对象建模理论,在概率图和条件概率表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基于Bayes网络的地理...  相似文献   
999.
王磊  李欣  杨建民 《海洋工程》2006,24(1):9-13
应用三维线性势流理论和Ir J A Pinkster的近场分析方法,对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系统(32万吨FPSO)的二阶波浪定常力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研究浅水情况下,不同水深对FPSO受到二阶波浪定常力的影响,对浅水油田中FPSO的设计应用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李炎保  刘璠 《海洋工程》2006,24(3):124-130
简要介绍2005年9月在韩国举行的第三届亚太海岸会议(APAC2005)论文概貌。分析会议论文内容和特点,从而透视亚太海岸工程研究进展。会议论文特点可概括为:波浪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密切结合,海岸灾害和环境研究,海洋动力因素观测与预报关注恶劣海况、海况变化和预报精度,泥沙运动与河口海岸演变注重机理研究,海岸动力特性数值模拟新发展,波浪-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关注随机性和地基土特性研究,工程案例与其他。初步讨论了我国这一领域发展水平及主要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