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23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滩浅海地震勘探采集技术应用   总被引:5,自引:1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胜利油田滩浅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表条件和复杂多变的表层结构,既不同于陆上勘探也不同于海上勘探,尤其在两栖地带存在海陆两种施工方式,如何在地震波激发和接收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料一致性,及优化观测系统设计以拼接好过渡带的地震资料是施工任务的关键.为此,依托中石化地震勘探重点基础研究实验室,在地震波的激发、接收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面作了大量研究试验工作,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滩浅海地区的地震勘探技术.通过冀东和垦东等地区应用联合表层调查和检波器精确定位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改进了成像精度,取得了很好的地震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02.
海底热液活动是海洋地质的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之一,相比于深海热液活动较高的关注度和取得的较多的研究成 果,浅海热液活动研究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但浅海热液系统一般靠近人类活动的区域,对人类生活具有一定的 影响,深入开展浅海热液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热液流体循环过程、热液成因机制及相关动力学过程。文章在简要介 绍国内外浅海热液活动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对浅海热液活动的研究应主要集中于以 下几个方面:浅海热液流体及气体的来源;浅海热液系统模式及与构造环境的关系;浅海热液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张启锐 《地质科学》1996,31(2):147-153
通过野外观察,发现了以下沉积构造:下冰厂涯埠组的落石构造和与下伏休宁组的连续沉积关系;间冰期洋安组有水平层理和韵律性水平层理;上冰期雷公坞组有顶、底部的重力流沉积构造,外来岩块,变形层纹,砾石团和撕裂片等。根据这些资料,认为本区下涯埠组的沉积环境可能是三角洲前,洋安组为潮下浅海,上冰雷公坞组则为陆坡或外陆架。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吉林大阳岔寒武系—奥陶系层型剖面野外地质考察,对其界线附近的沉积岩岩石学以及对区域地层对比有标志作用的海绿石进行了各种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并对界线附近的沉积环境进行了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5.
开化环形迹产于浙西开化上奥陶统复理石中,为发育于泥质岩顶面的椭圆形多圈水平旋槽,一般3-5圈。椭圆长轴可达35厘米,短轴可达18.5厘米。椭圆个体之长轴均沿北东方向平行分布,且和古水流方向一致,是造迹动物在水底觅食时选取最佳方向以减小水流推力所致。痕迹化石和大量的浅海沉积构造共生,说明痕迹产生于浅水环境。  相似文献   
106.
Based on the data about sedimentary facies and palaeogeography, this paper proves the existence of the Cathaysia (the part in eastern Zhejiang and northern Fujian, the same hereinafter) and makes a survey about its palaeogeography since Sinian Period. It also discusses the evolution of the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this region during Phanerozoic Eon,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such as the composition of sandstones derived from the old land and alkalinity of volcanic rocks and so on. Continuous uplifting was maintained in Cathaysia during Sinian Period and Paleozoic Era, typically with no significant tectono-magmatic activity being observed. Its northwestern margin belongs to the type of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 phase of Caledonian Cycle. It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steady continent in late Paleozoic era, but was turned quickly into an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fter the middle Jurassic period.  相似文献   
107.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idal Flow Reynolds Stress in Shallow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tidal flow Reynolds stresses of the field observations,indoor experiments,and numerical models,the parabolic distribution of the tidal flow Reynolds stress is proposed and its coefficients are determined theoretically in this paper.Having been well verified with the field data and experimental data,the proposed distribution of Reynolds stress is also compared with numerical model results,and a good agreement is obtained,showing that this distribution can well reflect the basic features of Reynolds stress deviating from the linear distribution that is downward when the tidal flow is of acceleration,upward when the tidal flow is of deceleration.Its dynamics cause is also discussed preliminarily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water depth is pointed out from the definition of Reynolds stress,turbulent generation,transmission,and so on.The established expression for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tidal flow Reynolds stress is not only simple and explicit,but can also well reflect the features of the tidal flow acceleration and deceler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n the velocity profile of tidal flow.  相似文献   
108.
2005年夏末、秋初在黄海南部进行一次多家联合海洋声学实验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浅海内波(线形、非线性)及其海洋温度峰面对远距离声传播的起伏效应及其声学方法监测海洋新方法研究。文章综述这几年实验数据处理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09.
赋存于茅口组下部含泥质灰岩段的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长3 500~5 600m,平均厚4.39~5.15m,矿石品位一般8%~20%,最高可达65%.矿石有原岩型和粘土型两类,粘土型矿石一般呈灰-深灰色,干燥后呈灰白色,硬度1~2,比重1.6~2.3 t/m3,粘性强,可塑性好,透水性强.主要矿物成分有海泡石、石英、方解石、滑石、蒙脱石、伊利石和氟磷石等,矿石富Si、Mg,贫K、Na,CaO、A12O3含量偏高.早二叠世江南古陆两侧局限(浅)海或海湾环境有利于海泡石沉积.在永顺-石门、安化-浏阳、怀化-浏阳成矿带,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估计海泡石资源量在300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110.
根据统计资料阐明了胜利埕岛油田所在海域全年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风浪、潮汐、海流产生机理和方向及黄河三角洲区域对其诸要素的影响。同时 ,介绍了在深水及浅水区域目前国内几种海底电缆的铺设工艺 ,从施工机械到水动力学原理对挖沟的应用进行了技术上的分析 ,指出了每种施工工艺的优劣 ,选择了较为理想的电缆埋设工艺和定位技术 ,确保了 35k V 3× 1 85mm2 电缆入泥深度和铺设轨迹。由于选择了较为合适的铺缆方法 ,施工电缆实际长度误差控制在设计长度的 1 %范围内 ,进而大大节省了一次投资的费用 ,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种工艺的选择和推广必将为海上油田的开发做出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