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503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溞对中国对虾早期幼体的循环系统及血液流向进行了活体观察 ,描述了中国对虾早期幼体发育阶段中幼体循环系统血管的走向与分布、血液的流向及循环路径等 ,比较各期幼体循环系统的形态 ,并探讨对虾早期幼体循环系统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32.
莱州湾东部水域出现的文昌鱼幼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莱州湾东部水域出现的文昌鱼幼体进行了初步调查。该水域的文昌鱼幼体分布面较广,从5m和12m等深面上均有很高的出现频率和一定的生物量。6-8月间文昌鱼幼体体长为1.3mm-7.8mm,进入8月份后,幼体态转入底栖潜沙生活。  相似文献   
133.
冬季和春季长江口及其近海水域浮游病毒丰度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荧光显微技术,对2006年长江口及近海水域20个站点的表层及10m层或潜水体冬、春两季的浮游病毒丰度进行了检测,对浮游病毒丰度在季节(冬、春两季)、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上的变化进行了探讨.调查区浮游病毒丰度在冬、春季节上并无明显差异,但在水平分布上存在很大差异,河口区浮游病毒直接检测量(Virus Direct Count, VDC)达到10^7个/ml,近海水域VDC为10^6个/ml,河口区的浮游病毒丰度都明显高于近海水域病毒丰度 (P<0.01).在垂直分布上,冬、春两季长江口水域水深小于10m的站位,表层浮游病毒丰度与底层病毒丰度无明显差别,水深大于10m的站位,表层水样的浮游病毒丰度都高于10m水层病毒丰度,说明长江口浮游病毒的垂直分布与站位总水深有关.还通过比较各站点VDC与叶绿素a含量的数据,分析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冬季浮游病毒丰度与叶绿素a含量成正相关性;春季浮游病毒丰度与叶绿素a含量成负相关性,但病毒丰度受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仅为10%-11%.  相似文献   
134.
对琉球群岛东部海区12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浮游有孔虫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有孔虫组合在溶跃面以上表现为Globigerinoides ruber-Globigerinata glutinata组合,溶跃面以下为Globorotalia inflata-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 (dex.)组合,局部受黑潮影响区域黑潮标志种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含量相对丰富,为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P.obliquiloculata组合;表层沉积物中浮游有孔虫的丰度及组合分布特征对于碳酸盐溶跃面深度及碳酸盐补偿深度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另外,碳酸盐保存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域现代碳酸盐溶跃面深度约为3100 m,碳酸盐补偿深度约为4300 m。  相似文献   
135.
根据2002—2003年珠江口12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探讨了不同调查时间和区域浮游幼虫的组成类型、丰度变化和环境因子的影响。以表层盐度(S)变化将调查海域划分成三个区域:I区(S<25)、II区(2530)。1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出现浮游幼虫12个类型,隶属5个动物门,II区和III区的类型数一般高于I区,软体动物门和棘皮动物门的幼虫只出现在II区和III区。其中2002年7月(夏季)、2003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的3个大航次结果表明珠江口浮游幼虫的平均丰度为61ind/m3,三个区域的平均丰度比较为II区(124ind/m3)>I区(33ind/m3)>III区(27ind/m3),春夏季的丰度高于冬季。另外在I区进行了9个小航次调查的研究表明:I区浮游幼虫平均丰度较高,月份之间的丰度差别明显,不同站位之间也有差别。温度和食料是影响珠江口浮游幼虫丰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6.
基于功能性状的生物多样性分析是当前生态学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之一.浮游动物作为水生态系统食物网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功能多样性受关注的程度远不如其重要性.本文通过对14个水体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其功能多样性指数,包括功能丰富度(FRic)、功能均匀度(FEve)、功能离散度(FDiv)和功能分散度(FD...  相似文献   
137.
以细角滨对虾Litopenaeus stylirostris为实验对象,按时间顺序观察了胚胎各期的形态特征。通过解剖从无节幼体到仔虾第1天各期幼体的附肢,对其发育形态及其刚毛着生方式进行了描述和统计。比较研究了细角滨对虾和凡纳滨对虾L.vannamei无节幼体期形态差异以及色素的变化、溞状幼体期眼上棘形态的差异以及大颚齿数目。结果表明,无节幼体期细角滨对虾的色素明显多于凡纳滨对虾;两者溞状幼体期眼上棘的形态存在明显差异;两者在无节幼体至仔虾第1天各期大颚活动齿的数目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38.
通过研究蜈蚣藻中空型的生长周期、形态构造及其生殖系统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其主要特征与蜈蚣藻不同,并非蜈蚣藻的一个变型而是一个物种(Species)。建议这个种的学名应为中空蜈蚣藻Grateloupiaporracea(Mert.)comb.nov.  相似文献   
139.
在室内实验条件下,对罗氏沼虾各期蚤状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量及早期饥饿对蚤幼发育变态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幼体从ZⅡ开始摄食,ZⅢ摄食量明显增加,日摄食卤虫无节约体量为19个,随着蜕皮变态.日摄食量逐渐增大.到ZⅥ日摄食量达90个,但在蜕变皮间期内日摄食量差别不大,从Z1发育至P1平均每尾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总量为1094个。饥饿对罗氏沼虾幼体早期的变态和成活有明显影响,罗氏沼虾幼体的PNR10O约为4d。  相似文献   
140.
海洋浮游细菌生长率和被摄食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武昌  赵丽  陈雪  赵苑  董逸  李海波  肖天 《海洋科学》2016,40(5):151-158
海洋浮游细菌利用海水中的溶解有机碳合成自身物质,是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二次生产者。微型浮游动物是细菌的主要摄食者,也是细菌生产向较高营养级传递的中介。研究海洋浮游细菌的生长率和被(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对理解海洋浮游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利用改变海水中生物类群组成(或功能)的培养方法研究海洋浮游细菌生长率和被摄食率的历程和现状,为我国的同类研究提供借鉴。改变海水中生物类群组成(或功能)进行培养的方法有海水分粒级培养、海水稀释培养和添加选择性抑制剂培养。这些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应用并不广泛。细菌及其主要摄食者异养鞭毛虫群落在自然海区和实验室内都有生长周期,鞭毛虫的生长周期落后于细菌,因此细菌的生长率有时会小于被摄食率,有时会大于被摄食率。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落后,应值得引起重视,建议从海水稀释培养法入手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