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304篇
  国内免费   360篇
测绘学   148篇
大气科学   236篇
地球物理   120篇
地质学   188篇
海洋学   650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74篇
自然地理   17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邹斌  解思梅  郝春江  陆军  尹涛 《极地研究》2000,12(4):291-300
船载卫星遥感图象处理系统是针对南极考察气象航线预报、冰区航行的海冰预报和导航需要而研制的船陆两用多功能软件系统。采用了最新的 DEL PHI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 ,开发了用于 WINDOWS98环境下的 32位的程序 ,并针对接收系统开发了 WINDOWS设备驱动程序 ,提高了在 WIND0 WS98多任务环境下 ,接收程序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开发方法和开放式的体系结构 ,便于功能的更新和提高 ;采用 SGP4/SDP4轨道模式及两行元素的轨道参数计算出卫星星下点的位置 ,实现了在 1 A图象上计算逐点经纬度的快速动态定位和图象显示的功能 ;采用迭代法利用电子地图网格数据 ,在接收的卫星云图上迭代套上地形及海岸线。组成了适合船陆两用的多功能快速灵活的图象处理系统 ,可以在 1~ 2分钟瞬间内完成一幅图的定位套网格和套地形线的工作。解决了南极海冰监测和冰缝、水道预报的难点。可以使图象上下滚动、左右移动、任意放大、缩小和剪取 ;可以随着鼠标的移动显示出图上任意一点的经纬度 ;能够在图上标出任意目标物 ,如船位、站位、岛屿等等 ;能够方便地在图上画出航线 ,直观地判断船所处的位置和航线周围的气象和海洋环境状况 ;解决了在茫茫海洋和冰区中航行找不到参照物时的困惑 :能够输出任意大小的 2 4位真  相似文献   
932.
南极普里兹湾海冰数值模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林  程展  任北期  李同娟 《海洋学报》2000,22(1):131-135
海冰在全球气候的变化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气候模拟中,海冰预报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对气候的中、长期预测。海冰的成长和消融受诸多物理过程控制,其中海冰的热力过程是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33.
渤海冰-海洋耦合模式Ⅱ.个例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渤海1998~1999和2000~2001年度冬季的海冰发展过程为例,采用实时气象数值预报场作为大气强迫,利用渤海冰海洋耦合模式模拟渤海整个冬季的海冰生消和演变以及渤海冰季冰气、冰水和气水界面的热收支.模拟结果显示大气和海洋的热力效应对渤海的海冰发展非常重要,特别在海冰的冻结和融化阶段,海洋热通量在热力耦合中起着重要作用.模拟还显示了冰覆盖内部区域和冰外缘线附近不同的热力特征,分析讨论了冰区内和冰边缘两个特征点冰厚分布、界面热量收支和海表水温等.  相似文献   
934.
Calibrations between sodium (Na^+) concentrations from a Mt. Logan ice core and sea level pressure (SLP) series show that Na^+ concentrations a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utumn-time (September-October-November) Aleutian low (AleuLow). A deepening of the AleuLow strengthens the transport of sea-salt aerosols from the North Pacific to the Mt. Logan region. The Mt. Logan Na^+ record is used to develop a 292 a (1688-1979) reconstruction of the AleuLow revealing a dramatic intensification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over the North Pacific region since the 20th century. Mean SLP of the AleuLow was about 1 hPa lower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than during prior periods. The strongest deepening of the AleuLow appeared in the 1950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re also found between the Mt. Logan AleuLow proxy series and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and Pacific circulation (PC) index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Evolutionary 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proxy record shows significant periodicities from 15 to 30 a consistent with PDO fluctuations and the bidecadal oscillation of North Pacific atmosphere-ocean circulation. A period of 11 a in the AleuLow record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chwabe 11-a cycle of sunspot activity. Additional longer ice core records from this region will aid in the effort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climatic change over the North Pacific region.  相似文献   
935.
Ship-based sea ice observation data (concentrations,ice thickness,topography and overlying snow cover) were collected from Middle Weddell Sea to Prydz Bay,Antarctic during the period of 4 to 17 Jan 2003.Antarctic ice chart of first week of Jan 2003 was derived from National Ice Center (NIC).The compared analysis of sea ice concentrations and thickness distributions were conducted though in situ data and NIC chart.Results from sea ice concentration-analysis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large-scale open water between 2000 and 4100 km along transit route resulted from sea ice drifting.We describe the existence of mostly smooth first-year sea ice in study region ranged between 30 and 120 era.We also display the derived overlying snow coverage.Our results reveal the strong correspondence between ship-based observations and remotely sensed ice charts whatever in ice concentrations and ice thickness distributions.  相似文献   
936.
极地海冰的研究及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极地海冰作为全球气候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影响大洋表面的辐射平衡、物质平衡、能量平衡以及大洋温、盐流的形成和循环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从最初研究极地海冰的强度和承载力到目前海/冰/气相互作用全球气候耦合模型的建立,使海冰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结合起来.这些研究领域主要有:海冰及其表层雪的物理特性和过程、海冰区域生态特征、海冰区与气候相关的反照率和物质平衡研究以及海冰气候耦合模型等大的领域.模拟显示,21世纪因为全球变暖,南北极海冰都将减少.海冰和全球气候系统其它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极地海冰的厚度季节性区域性分布问题、极地海冰边界及范围变化趋势问题、生消关键过程及其影响因素问题、冰间湖的作用以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将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37.
星载SSM/I微波遥感渤海海冰的辐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亚秋 《海洋学报》1998,20(3):40-46
根据我国渤海区域星载微波遥感DMSP SSM/I1994 ̄1996年的观察数据的研究,指出现有的星载微波遥感海冰的数据标定和验证TBI和OSI算法是不适用的。用22和85GHz的散射指数SI和19GHz的极化指数PI,讨论了渤海区域海冰的主要辐射特征,用矢量辐射传输理论数值模拟了SI、PI与海冰覆盖及其厚度变化的定量关系,用SI-PI图规划了渤海区域性海冰的识别方法,给出了渤海海冰的空间分布及其辐  相似文献   
938.
金亚秋 《海洋学报》1998,20(3):40-46
根据我国渤海区域星载微波遥感DMSPSSM/I1994~1996年的观察数据的研究,指出现有的星载微波遥感海冰的数据标定和验证TBI和OSI算法是不适用的。用22和85GHz的散射指数SI和19GHz的极化指数PI,讨论了渤海区域海冰的主要辐射特征,用矢量辐射传输理论数值模拟了SI、PI与海冰覆盖及其厚度变化的定量关系,用SI-PI图规划了渤海区域性海冰的识别方法,给出了渤海海冰的空间分布及其辐射特征的时间序列变化。  相似文献   
939.
弯曲破坏是冰与船舶和锥形海洋结构物相互作用时经常发生的一种冰破坏模式。全球变暖延长了渤海海冰的冻结期,导致冰层中粒状冰的比例呈增加趋势。为了更好地理解渤海粒状海冰的弯曲力学行为,使用2010-2011年冬季在辽东湾收集的粒状海冰进行了实验室三点弯曲试验。在?5、?10和?15°C条件下,共测试了42个海冰试样。应变速率范围为1×10?6~6×10?4 s?1,加载方向垂直于原始冰面。在试验过程中,测量每个冰试样的盐度和密度以计算孔隙率。试验分别给出了弯曲强度和有效弹性模量关于孔隙率的参数化关系,归一化后,弯曲强度在整个应变速率范围内没有速率依赖性。相比之下,有效弹性模量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以孔隙率和应变速率为因子,建立了冰试样有效弹性模量的参数化方程。  相似文献   
940.
海冰在结构前的破坏模式以及产生的冰载荷与结构尺度和海冰厚度密切相关。采用海冰离散元方法(DEM)模拟平整冰与直立结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海冰破坏模式及整体冰载荷。该离散元方法的计算参数通过与Norstr?msgrund灯塔的现场实测数据对比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宽厚比(结构宽度与海冰厚度的比值)工况下平整冰与直立结构作用过程中的海冰破坏模式和整体冰压力进行了离散元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当宽厚比<10时,海冰破坏模式主要为挤压破坏;当10≤宽厚比<30时,海冰混合破坏发生;当宽厚比≥30时,海冰屈曲破坏发生。从海冰断裂长度与平均冰压力两个方面进一步说明了海冰破坏模式的转变过程。最后,构建了直立结构极值冰压力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可为寒区直立结构的整体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