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2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437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0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48年   3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81.
1605年海南岛琼州大地震及其发震构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1605年发生于海南岛北部的琼州大地震,震中烈度Ⅺ,震级73/_4—8级。极震区强烈下陷,大片陆地沉没为海。极震区长轴方向为北东东,东端向东南偏转为南南东向。该地震是在主压应力轴约为北西300°方向的水平应力场作用下,发生于强烈上升与强烈下降的现代地垒与地堑的边缘转折地带。发震断裂可能为一对X型的北东东向和北北西(以前者为主)的高角度平推正断层  相似文献   
882.
侯威  肖勇  陈翻身 《地质科学》2007,42(3):483-495
在详细介绍了海南石碌韧性剪切带宏观和显微构造特征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构造控制成岩成矿”新理论,对石碌铁矿成因进行了全面剖析。通过多年的调查及研究,提出石碌矿床控矿构造是韧性剪切带及其“构造透镜体(箭鞘褶皱)”。石碌富铁矿床主要成因是:原始沉积的贫铁矿在构造透镜体形成过程中经过塑性流动富集、压溶去硅等构造—成岩成矿作用,使贫铁变富铁,形成厚大的“北一”式矿体。总结了“北一”式铁矿的主要特征,根据厘定的石碌韧性剪切带及其构造透镜体的构造控矿及成岩成矿机制圈定了“北一”式矿体的找矿靶区,并进一步探讨了在基底变质岩系中和深部的找矿问题。  相似文献   
883.
海南儋州-屯昌地区二叠纪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海南岛中部儋州-屯昌地区前人划归石炭系地层中采获放射虫等古生物化石,新厘定出一套二叠系地层。其下部为一套滨浅相碎屑岩,局部夹碳酸盐岩、变质基性火山岩;上部为一套深水沉积岩系夹硅质岩,局部夹变质基性火山岩。与海南岛西部、西南部一带出露的二叠世地层比较,岩性组合特征、沉积类型、沉积相、生物富集程度和属种组分及所处沉积构造背景均存在显著差异。该套地层的确定,对研究海南岛二叠纪地层的沉积相,重塑古地理环境,以及研究古特提东延及构造演化等问题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4.
海南岛东部地区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纵向分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海南岛东部地区发育典型的5个砖红壤剖面的REE组成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基岩与成土母质决定着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最初含量,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的REE含量大于砂页岩风化而成的砖红壤的REE含量,土壤表层强烈的淋溶作用又导致由土壤剖面深部至浅部∑REE逐步减少。基岩及成土母质决定了砖红壤中呈现的LREE富集及Eu亏损的特点,而土壤发育过程中REE分异作用又使这些特征在成土母岩的基础上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叠加。砖红壤剖面表层氧化和水解作用导致Ce在土壤表层中的富集,并导致由剖面深部至浅部,Ce呈现出由负异常向正异常演化之趋势。  相似文献   
885.
通过用压力计和从波谱中确定卓越周期,在日本纪伊半岛观测28个海湾的水面波动。波谱用汉宁窗口6小时中抽取一分钟样本的时间序列获得。比较1944年东南海海啸和1960年智利海啸在海湾顶部对应最大波高的卓越周期,我们确定海啸的高度取决于卓越周期。而且,海啸的高度比定义为海湾顶部最大海啸波高与开阔海面波高的比值,被绘制作为卓越周期的功能。它们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在1944年东南海海啸和1960年智利海啸分别为12~25min和31~60min,这被归因于海湾共振。在共振时期内,1944年和1960年海啸的高度比分别为2和4,于是得出卓越周期作为基础数据对于预测海湾海啸放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86.
山脉地形对热带风暴Fitow结构和运动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段丽  陈联寿  徐祥德 《气象学报》2006,64(2):186-193
热带风暴自东向西穿越琼州海峡时常常与海南西部的强天气相对应,尤其当风暴中心在海峡中部或海峡西端出口处有向西南方向的偏折时。Fitow(0114)是这类热带风暴的一个典型。通过对Fitow热带风暴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一个事实:Fitow在沿海峡西行过程中,其外围中尺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风暴中心西南象限有一个中尺度对流(MCS)小涡生成和发展。受到这个诱生MCS小涡的“吸引”,Fitow在穿行海南岛北部和琼州海峡时,路径向西南方向偏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海南岛中部的五指山地形对Fitow自东向西穿行海峡时的这种结构变化有显著影响:(1)当热带风暴Fitow(0114)自东向西穿过岛屿北部和琼州海峡时,其外围西北气流与山脉的辐合地带往往会诱生出中尺度强对流涡旋系统(MCS)。这种系统经过尺度分离和滤波处理后便会在山脉西北麓显现出来。(2)MCS小涡只生成在地形高度之下的大气层;地形高度之上并不显现这一小涡。用0高度作敏感试验的结果,在相同位置并不生成这种MCS小涡。(3)诱生小涡(MCS)的存在,对Fitow会产生“吸引”作用,使其向西南方向MCS所在处偏折。且MCS越深厚,维持时间越长,对Fitow中心的“吸引”程度越大,其中心向西南方向的偏折和移动越明显。0.0 km高度无MCS小涡时,Fitow中心并无这种偏折,而是向西北方向移动,在雷州半岛登陆。  相似文献   
887.
海南岛近35年气候异常初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较大范围的气候异常往往是自然灾害的根源。选取海南岛各站(18站)1966—2000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总降水量资料,经过要素检验,给定判别标准,统计分析了海南岛近35年气候异常的特征及变化规律。以便于今后开展气候异常的监测、诊断及预测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88.
分析了海南岛燕山晚期典型的屯昌岩体、千家岩体和保城岩体中的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角闪石的化学成分和成因特点。结果表明:(1)多数钾长石晶体的Or含量小于90,具岩浆结晶成因特征。大部分斜长石属奥长石一中长石,An含量与岩石的SiO2成负相关关系,显示岩浆发生了较高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2)黑云母为镁质黑云母,主要为岩浆结晶成因,部分为耐熔残余。角闪石均为钙质角闪石类,既有岩浆成因的,也有次生交代成因的,以相对贫铝、富镁、(Na K)A低为显著特点。(3)岩体最终定位深度可能小于等于3.3km,温度大于等于750℃,具深源、高温、浅侵位特征。  相似文献   
889.
海南岛土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890.
海南岛大岭地区二叠系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制大岭农场14—12队剖面时,在覆于相当昌江鸡实含Pseudouralinia带岩关阶地层之上的千枚岩中,首次发现菊石Altudocerassp.、Agathicerascf.vulgatum;河叉岭剖面首次发现牙形刺Neogondolela?sp.;在邦溪农场八队绢云母千枚岩中,第一次分析出以三缝孢子占优势的孢粉组合。据此,笔者认为大岭地区的晚古生代地层,除有下石炭统岩关阶地层外,还有二叠纪地层,并可与邻区二叠纪地层对比,并探讨了该区二叠纪岩相古地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