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245篇
海洋学   119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朱冠天 《海洋工程》2005,23(1):83-87
钱塘江海宁明清鱼鳞老海塘是保护浙北和苏沪南缘地区广大平原的大型防洪(潮)工程。修建于明清的古鱼鳞石塘具有雄伟的古朴特色,石塘采用条石纵横交错迭砌,条石间以铁榫相连,高达6m,绵延数十里,在社会经济中的历史地位显著,人称与长城、运河相媲美的三大古代土木工程。保护该古老水利工程使之继续发挥防潮防洪作用,其意义重大。由于建筑年久、工程老化、结构防潮标准偏低,亟需加固。经多方案比较,选择了顺直河段采用抛筑短丁坝、弯曲河段采用打长板桩以及与塘顶土埝后移相结合的总体方案。工程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22.
以野外露头调查、老井复查和岩心样品测试等为基础,通过现场解吸实验和等温吸附模拟的含气性分析,认为黔西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岩性主要为深水陆棚黑色碳质页岩和浅水陆棚粉砂质页岩,其中富有机质页岩段为牛蹄塘组底部的碳质页岩。页岩沉积厚度大(大于39m)、分布稳定。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Ⅰ型干酪根,有机碳含量较高(富有机质页岩段平均大于5%),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处于高—过成熟阶段;页岩储层中微裂缝、微孔隙发育,具较好的孔隙度(平均5.14%)和渗透率(0.011 4×10-3μm2),含气量大(平均1.3 m3/t),具有良好的气资源潜力。预测金沙—息烽以及仁怀两个地区为页岩气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123.
以初始体重(1.08±0.04)g的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幼鱼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不同饵料(虾肉、鱼肉、杂色蛤肉和水蚯蚓)对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摄食生长、体成分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每个缸内随机放养20尾幼鱼。结果表明:水蚯蚓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P0.05),鱼肉组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水蚯蚓组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而鱼肉组最低,虾肉组和杂色蛤肉组差异不显著(P0.05),水蚯蚓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饵料组(P0.05),但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胃蛋白酶活力为水蚯蚓组虾肉组和杂色蛤肉组鱼肉组(P0.05),各组的脂肪酶和淀粉酶活力差异不大(P0.05)。研究表明,水蚯蚓是云斑尖塘鳢幼鱼的最佳饵料,而实际生产中最常使用的鱼肉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4.
The effects of a diet containing Hanseniaspora opuntiae C21 on growth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were estimated in juvenile Apostichopus japonicus. Groups of sea cucumbers were fed diets containing H. opuntiae C21 at 0(control), 10 4, 10 5, and 10 6 CFU(colony-forming units)/g feed.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45 d the specific growth rate(SGR) of sea cucumbers fed a C21-supplemented diet at 10 4 CFU/g fee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P 0.05). Intestinal trypsin and lipase activitie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C21 administration at 10 4 and 10 5 CFU/g fe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P 0.05). After feeding for 23–42 d, C21 was demonstrated by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to be present in the intestine of sea cucumbers. In addition, after feeding the C21-supplemented diets for 15 d, the sea cucumbers were switched to an unsupplemented diet and C21 was confirmed to be capable of colonizing the intestine for at least 31 d after cessation of feeding. In conclusion, C21 was shown to successfully colonize the intestine of juvenile A. japonicus via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and improve growth and digestive enzym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25.
We developed a species-specific PCR method to identify species among dehydrated products of 10 sea cucumber species. Ten reverse species-specific primers designed from the 16S rRNA gene, in combination with one forward universal primer, generated PCR fragments of ca. 270 bp length for each species. The specificity of the PCR assay was tested with DNA of samples of 21 sea cucumber species. Amplification was observed in specific species only. The species-specific PCR method we develope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uthenticate species of commercial products of dehydrated sea cucumber, and was proven to be a useful, rapid, and low-cost technique to identify the origin of the sea cucumber product.  相似文献   
126.
室内刺参育苗池中新发现的一种敌害生物——日本毛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育苗池内PVC波纹板上新发现一种敌害生物——日本毛壶(Grantia nipponica),外观白色管状,体基端呈树枝状,中部膨大,表面遍生毛状骨针,活体长8~30 mm,宽2~6 mm。体表骨针为二辐骨针(diactine)和三辐骨针(trciactine),其中三辐骨针(trciactine)中包含了等角骨针(regular spicule)、羽状骨针(sagtittal spicule)和类羽状骨针(parasagittal spicule),二辐骨针的长度大约为80~800μm,三辐骨针的长度为30~350μm。毛壶大量繁殖的密度可达到0.144个/cm2。可从养殖用水过滤、饵料消毒和附着基及时清洗几个方面入手控制毛壶的过度增殖。  相似文献   
127.
四川盆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勘探已近40年,但迄今为止只发现了两个大中型气藏.近年来,雷口坡组钻井油气显示活跃,展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四川盆地中三叠统气藏储层主要位于底部雷一段、顶部雷三一雷四段,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各气藏天然气组分特征也不尽相同,储集空间均以各类次生溶蚀孔隙为主,多为低-中孔低渗的孔隙型或裂缝一孔隙型储层.气藏盖层发育,均具备良好的直接盖层和区域盖层条件.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储层主要位于其顶、底部的(藻)砂屑灰岩和泥晶灰岩,烃源岩和盖层与雷三、雷四段成藏条件相似.本文将四川盆地中三叠统一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生储盖组合特征概括为两种类型:1)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雷一-雷二段滩相储层+雷口坡组膏盐盖层;2)上三叠统烃源岩+雷三-雷四段-马鞍塘组底部(礁)滩相储层和(或)风化壳古岩溶储层+上三叠统泥质盖层.将来的油气勘探应更加重视对第二组合的关注.龙门山中南段前缘地区应是中三叠统雷三一雷四段和上三叠统马鞍塘组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8.
塔里木盆地近期获得重大突破的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很大程度上受岩溶型储层发育的控制,深入总结其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岩芯、薄片、阴极发光、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测试分析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储层的基质孔渗极差,难以形成有利的储集空间,而次生孔隙(溶蚀孔洞、洞穴、...  相似文献   
129.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分布于扬子克拉通西缘,属于印支期造山楔构造负载驱动的挠曲型前渊凹陷.其中卡尼期马鞍塘组是分布于底部不整合面之上的第一套地层单元,记录了前缘隆起边缘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构建和淹没过程.据钻孔揭示马鞍塘组的最大厚度超过250m,显示为西北厚东南薄的楔形结构,从北西向南东依次分布了深水盆地、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和浅水滨岸带等沉积物类型.其中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分布于前陆盆地的远端,呈面向西的条带状展布,其走向线与龙门山冲断带的走向大致平行.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的厚度介于30~100m之间,由北西向南东变薄.在垂向上,马鞍塘组由3部分构成,下部为鲕粒滩和生物碎屑滩,中部为海绵礁,上部为黑色页岩,显示为向上变细、变深的沉积序列.在Li et al.(2003)盆地模拟的基础上,本次对卡尼期前陆盆地的沉降速率、沉积速率、海绵礁生长速率、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进行了定量计算,其中沉降速率为0.10mm·a-1、沉积速率为0.04mm·a-1、海绵礁生长速率为0.03mm·a-1、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介于0.01mm·a-1~0.05mm · a-1之间.研究结果表明:在卡尼期早期,相对海平面处于初始上升阶段,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较小,盆地处于欠补偿状态,沉积了碳酸盐缓坡型鲕粒滩和生物碎屑滩;在卡尼期中期,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等于海绵礁生长速率,海绵礁持续保持垂直向上的生长状态,形成了高度达100余米的塔礁;在卡尼期晚期,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大于海绵礁生长速率,礁顶的水深逐步变大,导致礁体被淹溺致死,从而在卡尼期形成了鲕粒灰岩滩-生物碎屑滩-海绵礁灰岩-页岩的向上变细、变深的沉积序列,显示了前陆盆地早期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生长并被淹没的特有模式.本次研究成果表明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底部不整合面和碳酸盐缓坡、海绵礁的淹没过程是扬子板块西缘印支期造山楔逆冲构造负载的挠曲变形的产物,显示了在卡尼期松潘-甘孜残留洋盆的迅速闭合和造山楔构造负载向扬子板块的推进过程.  相似文献   
130.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野生中华鸟塘鳢(Bostrichthyssinensis)不同季节血清E2和1l—KT含量的变化,并比较了生殖季节养殖雌雄同体与野生雌雄异体之间E,、11一KT和17仪,2013一P三种性类固醇激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雌鱼和雄鱼血清E:和11一KT的含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高低均依次为5〉8〉2〉11月.在相同月份,雌鱼的E,含量显著高于雄鱼,而雄鱼的ll—KT含量显著高于雌鱼.生殖高峰期,雌雄同体E:含量高于雌雄异体雄鱼,但低于雌雄异体雌鱼;雌雄同体l1一KT和17仅,20]3一P含量均高于雌雄异体雌鱼和雄鱼;野生雌鱼和雄鱼血清170L,2013一P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性类固醇激素在中华鸟塘鳢的生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是野生中华乌塘鳢雌鱼的主要雌激素,而11一KT则是野生雄鱼的主要雄激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