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82篇
海洋学   61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揭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学报》2011,32(1):1-5
2011年1月10—11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2010年度科技成果汇报交流暨十大科技进展评选会。来自国土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震局  相似文献   
152.
硅质海绵动物是地球上最简单、最古老的多细胞动物,它经几百万年的自然进化成就了适应自然和接近完美的技术蓝图,为人类利用纳米生物技术仿生合成生物无机矿物材料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节能和"环境友好"技术,在光纤、微电子和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仿生应用前景.生长在深海1000 m以下水深的单根海绵动物的根须骨针长达3 m,是世...  相似文献   
153.
综合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以及制备HPLC等分离方法,从1种中国南海海绵Xestospongia testudinaria中追踪分离抗肿瘤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从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8个单体化合物,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分别为:E-18,18-二溴-9,17-二烯-5,7-二炔硬脂酸甲酯(1),E-18,18-二溴-9,17-二烯-5,7-二炔硬脂酸乙酯(2),麦角甾-5,7,22-三烯-3-醇(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4),胆甾-4-烯-3-酮(5),3-吲哚醛(6),3-吲哚酸(7)和5-吲哚醛(8)。其中,化合物2-5和8为首次从该属海绵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对肿瘤细胞株HCT116和A549显示较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54.
浙江桐庐二叠纪海绵生物丘的沉积环境和成岩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万容  杨长庚 《地层学杂志》1995,19(3):191-198,T001
浙江桐庐二叠纪茅口期海绵丘发育于碎屑陆棚上,呈透镜状,无礁前和礁后相。由于当时相对频繁的海进海退,使该丘在生长过程中出现三次成礁期,海进成礁,海退消亡。其主要的礁岩类型为海绵(或水螅)障积岩,在上部出现纹层藻和古石孔藻粘结岩,最后为潮坪相叠层石灰泥岩所覆盖。该丘经历了早期海底、海水潜流带、混合水和大气淡水成岩环境。早期成岩作用以灰泥淀积作用为主,大部分孔隙都为灰泥所充填,少量残余孔隙中可见形成于早期海底成岩环境的纤状和针状方解石胶结物。  相似文献   
155.
河南省西峡地区出露的信阳群浅—中级区域变质岩系中,首次发现含海百合茎、海绵骨针、腕足类动物化石碎屑及粗枝藻科叶状体化石。这为西峡地区信阳群的时代确认为古生代提供了证据。对研究该区构造位置、水体及沉积环境、地层划分与对比、找矿等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6.
本文详细研究了苏皖地区早二叠世孤峰组上部的放射虫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化石。根据其形态的变化,认为该种可以分成3种形态型,即m. triradiatus. m. subtriangulus和m. uralicus。文章对这3种形态型进行了描述,同时还讨论了它们的相互关系,演化以及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的生物地层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7.
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解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家宏  王佳  王浩  梅超 《水科学进展》1990,31(4):611-618
为加强海绵城市内涝防治基础研究,提出了包括源头控制系统、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蓄排系统等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构建方法,分析其防涝功能及其对应的雨洪量级。以北京通州试点为例,在50年一遇24 h降水339.85 mm的情景下,源头控制系统、雨水管渠系统、超标雨水蓄排系统承接的降水量分别为34.00 mm、130.70 mm、175.15 mm。引入GAUSS函数进行非线性拟合,研究了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防涝机理,将防涝功能评估过程转化为对GAUSS函数参数估计的过程。在成本效益分析法基础上,以内涝防治效果、全生命周期成本、占地面积作为决策指标,以不同方案情景下单位面积上的"效益/成本比值"最大化作为目标函数,提出海绵城市内涝防治系统的功能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58.
分析比较了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相关属性特征和海绵城市建设中相关控制指标,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同时也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拓展了思路,为城市建设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想法。  相似文献   
159.
根据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相关地表覆盖类型的属性特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中相关控制指标,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有效应用,及进一步对其进行定量化和空间化的动态监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0.
利用1986—2015年辽宁省60个气象站逐日降雨量观测资料和1986—2015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月全球的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划分及其分区分布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以划分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共4个区,比《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中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多1个Ⅴ区,且相同分区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年平均降雨量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区趋势具有一定指示作用,总暴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区关系密切,辽宁省水汽输送的特征和地形地势是形成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分布差异的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