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52.
根据2007年辽宁葫芦岛气象站资料分析了葫芦岛地区海陆风变化特征,并用MM5v3模式模拟了典型日的海陆风风场变化和热内边界层位温场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海风和陆风出现的频率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陆风较多,春夏海风较多,春季、秋季易形成海陆风;海风起止时间夏季长冬季短,陆风起止时间秋冬季较夏季长;典型海陆风日中,海风造成陆地湿度变大,海风风速大于陆风风速;通过海风的数值模拟,海风由生成到成熟海岸吹向内陆其厚度可增厚到2 000 m以上,伸向内陆距离可到40 km;热内边界层向内陆呈舌状分布,海岸边界层高度在200-300 m之间,抛物面高度随着向内陆延伸的距离增加而升高。热内边界层最高达1 800 m。  相似文献   
53.
北部湾海风锋暴雨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地面自动气象资料及欧洲数值模式格点数据,对1990~2007年广西暖区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影响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并重点就由于中-β尺度对流系统海风锋系统所引发的暖区暴雨天气过程个例进行了综合分析,首次指出海风锋系统作为一个中尺度系统,是触发北部湾暖区暴雨的一个重要中-β尺度系统,并归纳出北部湾海风锋暴雨海风锋系统环流配置的主要特征,得到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54.
渤海湾地区碰撞型海风锋天气过程的资料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地面自动站以及再分析资料对近年来7次典型的渤海湾地区碰撞型海风锋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资料分析显示对流系统正面碰撞海风锋时(偏东西向碰撞)得到显著发展,而追赶碰撞海风锋时(偏南北向)则没有明显加强。海风锋移动沿途近地面出现明显的降温和风切变可以帮助判断海风锋的移动位置。高层稳定的偏西风有利于引导对流系统与西进海风锋发生正面碰撞。而低层的风场辐合则有利于碰撞过程中对流运动的发生,同时副高西北侧的水汽输送为降水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渤海湾地区地形的热力效应形成的低层偏中性层结有利于对流运动的发生,另外,在高空偏西风环境下地形可能对与海风锋碰撞的对流系统的触发或加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5.
针对第29届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赛竞赛海域浮标站风力与背景气压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因地形等影响,奥帆赛海域的背景气流为东、西向或为均压场时不易出现弱风;而由于海洋冷平流、地形抬升水汽辐合,以及低空与补偿回流反向的背景气流抑制海风环流发展等原因,弱南向背景气流最易出现弱风;背景气流为北向时,因有利于陆地气温升高和海风环流的发展,情况变得极为复杂,配合以不同的天空状况,较强和较弱的背景气流条件都可能产生弱风。奥帆赛海域的风场不仅受当地背景气流和海陆风的影响,有时还受周围邻近地区(例如胶州湾等)强海风发展的连带影响。不同背景气流下的弱风,其预报难度也不同。南向背景气流弱风主要取决于气压梯度大小,北向背景气流弱风主要取决于天空云量多寡。  相似文献   
56.
青岛近海夏季海风分型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年7月上旬至2007年9月中旬青岛自动站以及近海浮标站逐小时的观测数据以及3小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场,根据大尺度背景地转风将海风分为7个类型,建立预报青岛夏季近岸海风的统计分型方法。分析表明当大尺度地转风为偏东风时,青岛近岸海风较强(海风风速大于6m.s-1),海风风向东东南。当大尺度地转风为北风时,青岛近岸海风风速大于3.6m.s-1,海风环流建立后风向逐渐向右偏转。当大尺度地转风为偏南风,且地转风向岸风分量较强时,青岛近岸海风起风时间较早,但海风环流较弱;当向岸风分量较弱时,海风环流发展较强。海风环流建立以后,海风风向的偏转受科氏力、气压梯度力、地形、摩擦力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从2008年8月的预报检验来看,该方法能较准确地预报青岛近岸海风的风向偏转趋势以及午后海风的风速,为近海风力专项预报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57.
一次海风锋触发的多单体雹暴及合并过程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综合利用雷达、SAFIR3000三维闪电定位系统、微波辐射仪和加密气象自动站等多种观测资料,针对一次与海风锋有关的多单体雷暴造成的大冰雹事件,通过雷达图像和多种雷达、闪电参量的定性、定量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地面局地不稳定区配合湿冷的海风锋是触发雷暴并促进其发展的机制,局地背景条件对雹暴发生的预警时间达2h.(2)γ中尺度或小的β中尺度对流单体间的合并主要出现了2种类型,即独立型合并和喂养型合并.对流单体合并时,云桥有时在单体间的中空(4-6 km)、有时在高空(9-10 km),而二者成因的物理机制截然不同.(3)独立型合并的瞬间(约12 min内),雷暴整体上升的发展趋势受到抑制;合并后,上升重新加强发展.降雹和云闪频数峰值出现在独立型合并之后,而喂养型合并处在雷暴消亡阶段,闪电频数平稳下降.(4)雷达参量Zmax、Zmean15、V40、V50等可以定量地描述雹暴三维结构变化,并且,能间接地反映云体发展空间大小、上升气流强弱、水成物粒子多少及其相态.雷达参量V40-Fup、V40-Fdown、SET11能描述合并、降雹、闪电活动时雷暴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58.
海风锋导致雷暴生成和加强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焕珍  刘一玮  刘爱霞  张楠  孙密娜 《气象》2012,38(9):1078-1086
应用雷达和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结合订正的天津探空资料,分三种类型统计分析了2004—2009年雷达监测到的50次由渤海湾海风锋导致雷暴生成和加强的规律及对应的天气背景;应用VDRAS系统资料分析了第三种类型(在不稳定环境下,沿海风锋直接触发雷暴)的热力、动力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强对流不稳定环境下,沿海风锋可以直接触发雷暴并沿海风锋移动的同时发展加强;(2)不同的类型在雷暴生成的位置、发展加强的速度、强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3)Ⅰ型对应背景场的动力条件更为有利,强对流天气更为剧烈,Ⅲ型对应背景场的热力、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更为有利,对流抑制指数(CIN)小;(4)海风锋使得低层形成中尺度辐合线,沿海风锋垂直上升速度从地面一直延伸至3 km高度,强中心出现在1.5~3.0 km高度,最大风速达1.9 m·s-1。  相似文献   
59.
房文  王祖锋 《贵州气象》1996,20(3):33-36
本文建立了一个适用于中小尺度的非静力、完全弹性的二维中β(r)模式,利用该模式对海风环流进行了数值试验,模拟成功地模拟了海风环流的形成,发展消亡过程,并探讨了大气层结稳定性对海风环流的影响,该模式的建立对于中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如暴雨,冰雹等天气过程均有较好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60.
本文分析了近些年由声雷达观测到的海(陆)风、大风、下坡风和雾的回波图象和相应气象参数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