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392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
碎斑合并融合一直是林地变更、土地利用等内业数据处理的一大难题.本文基于ArcGIS Add-In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批量融合碎斑的工具.通过设定可视化界面的相关参数,灵活调整碎斑融合规则,以期达到不同项目的通用性,最后,结合具体项目实践进行验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完成碎斑批量融合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舒孝敬 《铀矿地质》2005,21(5):257-267
在湖南及邻区,无论从地表的地质构造还是地球物理场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环状分布特征。这种特征可能是地壳的旋转运动所造成,它对湖南及邻区大地构造的演化、大规模成矿作用等具有重大的影响。本文对这种旋转运动的可能成因,以及所伴随的一系列地质作用、与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飓风中的涡旋罗斯贝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钟科  康建伟  余清平 《气象学报》2002,60(4):436-441
文中从柱坐标系下的正压无辐散涡度方程出发,用WKBJ方法求解方程,发现在飓风中存在类似于行星罗斯贝波的涡旋罗斯贝波,这种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飓风中基态涡度垂直分量的径向梯度所决定。利用一次飓风过程的精确数值模拟所输出高分辨的资料,计算了飓风中径向涡度梯度的分布,指出这类波动主要存在于眼墙和眼心中。波动结构分析表明,波动能量具有径向频散,这有可能是飓风暖心结构的一种形成机制。最后用波射线法讨论了定常涡旋罗斯贝波的径向频散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对其东北侧干旱形成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应用再分析资料,指出高原边界层内存在北高南低偶极子型涡旋对的独特气候现象。根据当雄站1998年5月31日至6月4日感热通量的连续观测资料,确定了高原热力作用的时变特征,分别用不同的理想高原初始涡度场加定常热源强迫和时变热源强迫代入正压准地转涡度模式,研究了高原东北侧干旱的形成。认为有三种过程在起着重要作用,它们是:基流对上游反气旋涡旋的平流输送、南侧气旋涡旋的能量频散以及高原热力强迫引起的频散生成高值系统的增强。  相似文献   
15.
从一般的热力学原理或其它自然原理对唯象关系所强加的限制,能够演绎出大气系统的一系列热力学性质。利用非平衡态线性热力学导出了湍流K闭合理论中湍流交换系数同唯象系数的关系,从理论上证明大气系统热量湍流输送同水泡之间存在交叉耦合,还导出了湍流强度同速度和位温梯度的关系,从而证明速度和位温空间分布的非均匀性是湍流之源。并证明湍流强度定理,不可压缩气体和各向同性湍流大气中,湍流强度正比于速度与位温梯度的标积。进而证明大气涡旋定理,位温的切变将导致涡旋运动或各种环流运动,速度涡度等于速度同位温相对梯度的矢积。展现了线性热力学在大气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地图线状要素自动合并的重心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矢量数据的线状要素自动合并的重心算法,阐述方法思路和实现步骤。该算法可用于消除曲线的微小凹凸。  相似文献   
17.
一次强对流系列风暴个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54,自引:9,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对2002年5月14日19:00至21:00影响湖南常德地区的3个对流风暴的探测情况,其中两个为超级单体,一个为飑线。观测到了与超级单体相联系的中气旋和龙卷式涡旋特征(TVS)。上述强对流系统产生了地面大风、大冰雹和龙卷等强烈天气,与雷达的探测相吻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首次探测到了三体散射(TBSS)和龙卷式涡旋特征(TVS)这两个分别指示大冰雹和龙卷的雷达回波特征,并得到了地面报告的印证。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天气图、地面风场和雷达回波资料,对2003-07-07关中地区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发现500hPa槽后冷平流南下是这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飑线出现在地面流场辐合线上,移动过程中受秦岭山脉影响明显;西安地区强风暴天气是强对流回波合并造成的;富平冰雹回波呈典型的“V”型回波。  相似文献   
19.
江苏一次锢囚状MCS和相关中涡旋MCV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永林  俞小鼎  杨引明  王慧  刘红亚 《气象》2016,42(2):166-173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结合气象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分析了2009年6月14日15—23时(北京时,下同),造成江苏强对流天气的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锢囚状特征的形成过程及其垂直结构。地面中尺度分析表明,雷暴高压东侧在飑前倒槽北端发展的闭合低压环流的东南气流将暖湿空气输送到冷性雷暴高压的北侧形成东南一西北向的暖舌,从而形成锢囚状的结构。长三角探空网资料的垂直结构分析表明,在对流层下部地面到850 hPa为冷性的雷暴高压,在对流层中部700 hPa为冷性的α中尺度涡旋(MCV),而500 hPa已转变为暖性的MCV。静力学关系可以说明MCV仅仅存在于700~500 hPa的原因和MCS下冷上暖的热力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2015年6月1日21:30左右长江湖北监利段发生"东方之星"客轮翻沉特大事故。本文根据事发周边陆地区域现场天气调查结果,结合卫星和雷达观测资料分析认为,6月1日21:00-21:40左右事发江段和周边区域发生了下击暴流导致的强烈大风灾害,最强风力超过12级,并具有空间分布不连续、多尺度和强灾害时空尺度小等特征。事发周边区域北部受中气旋影响陆地区域(顺星村、老台深水码头、四台村养猪场附近、新沟子养鸡场附近等)灾情较南部阵风锋及其后侧下击暴流影响的陆地区域更为显著。综合雷达观测资料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判断多数调查点灾害为显著微下击暴流所致,其中老台深水码头有龙卷发生的可能。导致此次风灾的强对流风暴气流具有显著的多尺度性;事发周边区域北部的四台村养猪场附近树林中同时发生了多条相邻的微下击暴流条迹,呈现出辐散和辐合交替分布的特征,展示了此次强对流风暴中大气运动的复杂分布特点。虽然下击暴流会伴随中小尺度的涡旋特征,但此次现场调查发现的与下击暴流相联系的辐合特征水平尺度仅几十米,远小于弓形回波两端的书挡涡旋或者中涡旋等几千米级的水平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