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8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31.
对重组别藻蓝蛋白类荧光蛋白基因工程菌在装有150 mL液体培养基的250 mL摇瓶中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对起始pH值、接种量、诱导起始时间、诱导温度和时长以及IPTG浓度对重组荧光蛋白表达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装有150 mL液体培养基的250 mL摇瓶中,在起始pH值为7.5,6%接种量,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长为3~5 h,诱导温度为22℃,IPTG浓度为0.2 mmol/L,诱导时长为7~8 h的条件下发酵重组别藻蓝蛋白类荧光蛋白,其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332.
密度大于水的重非水液相(DNAPLs)有机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向地下介质深部迁移从而增加污染范围。前人通过一维砂柱和二维砂箱试验发现利用密度调节技术可降低DNAPLs向下迁移的风险,但目前缺乏微观尺度上密度调节影响DNAPLs迁移的定量观测。本研究试验模拟丁醇注入微空隙调节四氯乙烯(PCE)的密度,通过建立非水相中染色PCE浓度、密度与灰度的定量关系,监测注入丁醇后空隙介质中非水相密度的动态变化,基于空隙中代表性非水相PCE受力情况分析其运移状态,揭示空隙尺度介质性质和密度调节程度对DNAPLs迁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丁醇注入后,PCE浓度和密度迅速下降,离散状PCE与丁醇有效接触面积大且起效快;当非水相密度降至略大于水相密度时,非水相受毛细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停止向下迁移;当非水相密度小于水相密度时,非水相才在注入压力与浮力的作用下克服毛细力、重力和摩擦力向上迁移;注入压力、摩擦力、毛细力、浮力与重力影响着空隙中非水相的迁移行为,空隙半径越大,毛细力对调节PCE向上迁移的影响越小;密度比水小的丁醇注入介质后向上迁移,因此丁醇从DNAPLs下端注入可提高修复效率。试验证实了向空隙介质中注入丁醇能够显著减小DNAPLs的密度从而降低其向下迁移的风险,为实际场地DNAPLs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微观机制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333.
产甲壳素酶菌株HD001的发酵条件研究及酶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降解甲壳素菌株 HD001 的发酵条件研究,确定了其产甲壳素酶最适培养基组分为 ( w/v ):( NH4 ) 2SO4 2.0%, NaCl 0.5%, K2HPO4 0.07%, KH2P O4 0.03%, MgSO4·7H2O 0.05% 以及葡萄糖 0.1%、酵母粉 0.3% 和胶体甲壳素 1.5%;最适产酶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起始 pH 值 6.0,培养温度 30 ℃,培养时间 120 h,发酵液酶活力达 376.2 U/mL.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100 凝胶过滤层析对该酶进行纯化后,SDS-PAGE电泳显示单一条带,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85.7 kDa.  相似文献   
334.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产壳聚糖酶菌株P003,对其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其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NH4)2SO42.0%,粉末壳聚糖1.0%,葡萄糖0.1%,K2HPO40.07%,KH2PO40.03%,NaCl 0.5%,MgSO4·7H2O 0.05%,酵母提取物0.3%,调pH至5.0;2.0%接种量,500 mL三角瓶装液量为150 mL,32℃下150 r/min摇床培养96 h,在此条件下菌株发酵液的壳聚糖酶活力达108 u/mL.采用硫酸铵分级盐析、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等方法,从菌株的发酵液中分离出了分子质量为30.5 ku的壳聚糖酶.  相似文献   
335.
对湘江湘潭段周边污染水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筛选出一株能够耐受较高浓度镉的野生型酵母样真菌,命名为XTWJX菌株,并对其进行形态学特征、生理试验以及ITS序列和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假丝酵母属的发酵假丝酵母Candida fermentati。金属抗性试验表明,XTWJX菌株对测试的9种不同金属离子显示出较高的抗性能力,尤其是对毒性较大的Cd2+的抗性能力高达6mmol/L,暗示该菌株可能具有应用前景。研究了XTWJX菌株对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在Cd2+浓度为10mg/L的水溶液中,该菌株对Cd2+显示出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这一结果暗示XTWJX菌株的分离很可能为Cd2+污染的河流和湖泊等水生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336.
我国液体分离膜产业从1993年的2亿人民币上升到2008年的200亿人民币。产业需求量的增加使得终端用户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更加严格;产品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引起的诸多摩擦以及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构筑的贸易壁垒要求我国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液体分离膜产品检测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在液体分离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中引入第三方检测构,并且对这些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