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24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319篇
海洋学   37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介绍了埕岛海域水深及地形特征,简述了埕岛海域经历的快速冲刷、缓慢冲刷及冲淤调整的3个阶段,探讨了位于局部高部位、平坦海底及过渡地带3种井场的冲淤规律.  相似文献   
142.
崎岖列岛海区百年冲淤特征及其原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沈良 《海洋通报》2000,19(1):58-67
由南、北两列岛屿群组成的崎岖列岛海区,近百年来总体表现为淤积,年均淤积速率约2.3cm/a。然而,不同时期表现不同的冲淤演变过程。通过图件对比分析并结合海区水文泥沙和长江口河槽演变的研究得出,近百年来该海区总体冲淤演变主要受制于长江口河槽演变:而局部的冲淤变化与该海区独特的动力泥沙及其峡道效应有关,海区的冲淤分布特点反映出峡道效庆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3.
1976年黄河改道从水清沟入海后,黄河三角洲前沿桩106至黄河海港岸段的海底地形遭受强烈侵蚀,岸滩不断蚀退。黄河三角洲强侵蚀岸段岸线监测资料与历史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4年该区最大侵蚀深度达7.5 m,其强侵蚀区中心位置经历了由西北向东南移动的过程,范围不断缩小,目前局部地区已发生淤积现象。种种迹象表明,从冲淤并存和以侵蚀为主向冲淤平衡过渡的现象还将长期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44.
黄河三角洲河口段海岸线动态及演变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淤积造陆形成黄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区表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松散沉积物,以细颗粒的粉砂为主,呈松散—稍密状态,孔隙度较高,稳定性较差,极易受到海洋动力侵蚀造成海岸蚀退。随着黄河断流天数逐年增多,使黄河来水来砂量逐年递减,在黄河淤积和海洋动力交互或共同影响下,现代黄河三角洲海岸线迅速地发生着淤进蚀退交替的演变。自1976年黄河人工改道走清水沟流路以来,黄河三角洲河口段海岸线总体处于淤进状态。对河口地区1986—2004年间遥感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关岸线位置的原始数据间存在近似的二元一次线性相关关系,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2005—2010年河口地区海岸线形态进行了演变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黄河三角洲原河口沙嘴前端处于蚀退状态,而北汊1流路附近有一直淤进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5.
根据历年卫星遥感资料和水深资料,对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流路叶瓣体演化和海底冲淤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清水沟流路形成初期河口三角洲快速堆积,淤积中心厚度14m,1984年后河口三角洲淤积速度变缓,河口沙咀在波浪、潮流及科氏力作用下变得细长,并逐渐南偏,莱州湾内出现大面积的淤积,1996年黄河口人工改道后,在新河口处形成淤积中心,厚度4.5m。废弃三角洲遭受冲刷,原淤积中心成为冲刷中心。  相似文献   
146.
147.
王丽华  恽才兴 《海洋学报》2010,32(3):153-161
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于1998年开工建设,2002年和2005年一期和二期工程先后竣工,分别达到8.5和10.0 m通航水深。自2006年三期工程实施以来,北槽航道中段连续4a发生严重淤积,年疏浚维护量平均达6×107m3,影响三期工程目标的如期实现。通过自主开发的数字高程模型定量分析平台,建立时间序列的空间分布属性数据库,对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治理过程前后的河床冲淤变化规律和工程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揭示了长江口南港北槽深水航道近期淤积的泥沙来源、淤积过程、主要淤积原因和淤积部位,从而为工程治理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8.
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河口区近期冲淤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清水沟流路1996年汛前实施清8改汊工程后,河口区的冲淤发生了变化。据1996年10月至2005年9月清水沟滨海区固定断面测深资料的分析表明:新河口区总体上出现淤积,老河口区在总体上发生侵蚀。通过区域泥沙净冲淤量与入海沙量相关分析计算表明:新河口区的淤积速率与入海沙量呈正相关,老河口区的侵蚀速率与入海沙量互不相关。其原因在于:前者位于河流入海口,被海洋动力蚀失的泥沙能得到河流输沙的充足补给,属河流动力为主的河控型海岸;后者远离河流入海口,被海洋动力蚀失的泥沙得不到河流输沙的补给,属海洋动力为主的海控型海岸。  相似文献   
149.
海涂围垦工程中悬挂式爆破挤淤基础处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软土地基围涂工程中悬挂式爆破挤淤基础处理断面结构设计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对腰宽的处理,腰宽太窄则工后沉降大,反之,则断面石方量增大,投资增加,因此,试图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悬挂式爆破挤淤基础处理断面设计及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0.
爆破挤淤是处理淤泥质软基的常用方法,而研究由此产生的悬浮泥沙的输移扩散对于评价施工对工程区水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在对爆破挤淤产生的悬浮泥沙对水环境影响初步分析的基础上,就防波堤地基爆破挤淤处理产生的悬浮泥沙在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输移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爆破挤淤后悬浮泥沙输移扩散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爆破挤淤对水域附近的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并不大,且持续的时间亦不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