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4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883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88篇
地质学   2071篇
海洋学   100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5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2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席道瑛  谢端 《地震》1993,(6):55-60
本文对郯庐断裂带大水场黄绿色粘土型断层泥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本构特征。该本构模型能描述断层泥的弹性性态。破坏性态和帽盖性态,适应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962.
青藏高原甜水海地区中泥盆统落石沟组地层的发现与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5万《康西瓦》、《岔路口》等四幅区域地质调查中,在天神达坂一带,前人原划奥陶系冬瓜山组中发现丰富的古生物珊瑚和双孔层孔虫化石,经鉴定时代属中泥盆世,据其岩石组合特征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将其解体为中泥盆统落石沟组。  相似文献   
963.
查证测区内发育晚二叠世敌布错组,将原中侏罗世达雄群修定为二叠纪地层,完善与丰富了二叠纪地层系统.将原“木嘎岗日群“修定为沙木罗组.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资料,重新修定了班戈-八宿地层分区与隆格尔-南木林地层分区的界线.新发现晚白垩世中-基性杂岩、始新世造山型环斑花岗岩及新近纪白榴石响岩.新发现阿索构造混杂岩带和具特大型远景的富磁铁矿、具中型远景的铜多金属矿各1处.  相似文献   
964.
新疆境内一处泥火山群最近被专家发现,专家说,这是目前我国发现规模最大的泥火山群。  相似文献   
965.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东亚季风区大气湍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是末次冰期中的一段特殊时期,与全新世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为了深入分析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时期的大气环境特征,本文利用黄土粒度的多组分特征,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指出其动力学原因是粉尘在搬运过程中风力、湍流和颗粒重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分选结果;黄土-古土壤粒度分布中的粗、中粒组分中值粒径近似反映了源区起尘时和沉降区降尘时近地表大气湍流强度的变化.对渭南地区黄土剖面的分析发现,末次冰期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以来在中国黄土区存在大致以4千年为周期交替出现的强湍流期与弱湍流期,强湍流期对应于降温事件,如Heinrich事件,并存在着3种源区环境控制的不同大气湍流类型;在深海氧同位素第3阶段粉尘源区和沉降区都存在两种不同大气环境类型在时间上的频繁同步交替,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波动特点,与末次冰盛期的大气环流模式可能相似,而与全新世不同;同时在该时期的强湍流降温期源区进退较明显、沉降区环境稳定,而弱湍流期源区较稳定、沉降区大气环境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66.
王君慧  马学平 《现代地质》2003,17(3):251-258,T001,T002
详细描述了湘中上泥盆统弗拉斯阶腕足动物小嘴贝类的两个属种CamarotoechiashetienchiaoensisTien,1938和HypothyridinalinglingensisWang,1955的内外部特征,首次揭示了后者的内部构造。C.shetienchiaoensis曾先后归于不同的属,但因该种不具有盖板而区别于前人所归的那些属,如Ptychomaletoechia及Ripidiorhynchus等属,目前,暂归其于Hunan otoechia属,所修订的H.shetienchiaoensis包括了田氏的α、β、γ3个变种。这两种小嘴贝类分布于湘中浅海凹陷区及浅水混积岩相区弗拉斯阶的上部,均在弗拉斯—法门阶界线之下约20~40m处绝灭。华南的小嘴贝类材料表明腕足动物在F/F集群绝灭中呈一种长期的阶梯式绝灭的方式。  相似文献   
967.
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东秦岭北部,富碱侵入岩的侵位与空间分布受同一个区域构造带(华北陆块南缘)控制,构成一个区域性的富碱岩浆岩带。根据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岩石类型主要分为碱性正长岩、碱性花岗岩和石英正长岩三大类。富碱岩浆岩带自北而南可以划分为3个亚带:北部碱性正长岩亚带,中部碱性花岗岩亚带,南部石英正长岩亚带。3个亚带富碱岩浆在化学成分方面虽有差异,但都具有富碱高钾特征,ALK=9~15,ω(K_2O)为5%~15%,ω(K_2O)/ω(Na_2O)=1.26~8.30。岩石中的暗色矿物辉石类主要为霓辉石和霓石,角闪石类主要为钙质浅闪石、阳起石质闪石、镁质角闪石、钠钙质绿闪石,黑云母类主要为铁云母和金云母。岩石中的长石类主要为K-Na系列富K端员的微斜长石和最大微斜长石,少量钠长石,极少Na-Ca系列的斜长石。霞石类主要为钾霞石和钙霞石。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有以下显示:(1)REE总量200~1100μg/g,LREE/HREE比值4~15,δEu表现为无Eu异常或轻微正负Eu异常,(La/Yb)_n值多为10~30;(2)部分岩石类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不相容元素分布模式曲线总斜率为负,Ba,Nb,Zr具明显负异常,表明他们具有大陆裂谷碱性花岗岩的特征;(3)岩石Nd、Sr和Pb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富碱侵入体的源区应是以下地壳为主,带入少量地幔和上地壳物质。  相似文献   
968.
滇西北地区富碱岩体(脉)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滇西北地区广泛分布以富碱为特点的岩浆岩.这些富碱岩体(脉)主要形成于50~30 Ma,由区内近平行分布的近EW向构造控制,空间上可以划分为多个近EW岩带,各岩带内又可划分为多个岩体(脉)集中区;富碱岩体(脉)由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火山岩组成,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是由同源演化产物组成的富有特色的岩浆岩系列.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表明,岩体产出于经多次板块开合作用之后形成的统一但不稳定的陆块内部、古深大断裂于喜山期重新活动引发的张性环境中,岩浆源于壳幔混合带,是地幔富碱质流体经由深断裂上升至混合带内并引发该区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69.
大布苏泥林地质地貌景观的形成是新构造运动、地层岩性、地下水、风力及地形等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即是一种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又是一种属于水土流失的地质灾害现象。最后,提出了具体的保护与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970.
文章对大吉山钨锰矿矿石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 ,发现了一种主要元素为Nb、Ta、Fe、Mn、W的复杂氧化物矿物———钨铌锰矿。这种矿物与富钨铌锰矿交生 ,在成分上与后者呈渐变过渡。证实在自然界中黑钨矿与铌钽铁矿之间可能存在着广泛的W_Nb(Ta)类质同像置换现象。通过对其成分、形态和共生关系的研究 ,结合大吉山钨矿的形成期次 ,联系矿体与区域内两期花岗岩的内在关系 ,对大吉山钨矿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