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0篇
  免费   561篇
  国内免费   714篇
测绘学   2112篇
大气科学   342篇
地球物理   340篇
地质学   1477篇
海洋学   394篇
天文学   48篇
综合类   314篇
自然地理   148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52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71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252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87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图形坐标转换是CAD和GIS开发与应用的基本问题,涉及基础地理数据标准的统一、共享程度的提高和服务面的拓宽等重要问题,是地图制图输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专业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功能。本文以CAD和GIS的图形坐标转换与配准为例,介绍了相关的数学模型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992.
探讨了地质勘探线剖面三维坐标与剖面图二维坐标相互转换方法及其实现过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通过计算实例进行了验证。主要作法是,根据剖面图的特性选择勘探线剖面地表迹线与勘探基线所在垂直面的交点为转换计算基准点(B),以勘探线剖面内过基准点(B)的水平直线(L)为旋转轴,将勘探线剖面旋转至水平位置;再以基准点(B)为旋转点,将勘探线剖面在水平面内旋转至水平直线(L)成东西向,建立剖面内空间要素旋转前后的关系式,实现三维坐标向二维坐标转换。按相反的操作过程,已知转换后剖面图上点的二维坐标,可以计算出剖面上对应点的三维空间坐标,实现二维坐标向三维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993.
提出一种基于多层DEM与似三棱柱体元(QTPV)的混合三维数据模型。模型包含顶点、线段(棱边、三角形边)、三角形、侧面四边形、似三棱柱体元和DEM 6个基本元素,同时包含点对象、线对象、面对象、体对象、复杂对象、空间对象等6个对象。设计了6个基本元素和2种地质对象的数据结构和它们之间的拓扑关系。研究了基于原始采样点和基于内插点的两种建模方法。以模拟数据和地质钻探数据对开发的原型系统进行验证。研究表明,基于多层DEM与似三棱柱体元的混合三维数据模型具有同时表达空间对象的表面和内部结构的能力,适合地质勘探领域的三维建模。  相似文献   
994.
动荷载下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玉峰  王庶懋  王伟 《岩土力学》2007,28(9):1773-1778
砂土与EPS颗粒混合的轻质土(LSES)是一种通过减轻地基压力、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处理不良地基的新型轻质土工材料。由于LSES主要用作路基填土,因此,其在动荷载下的变形特性值得关注。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结果,讨论了围压、水泥掺量、EPS含量以及循环加载次数对LSES动变形特性的影响。当围压较低时,LSES会呈现出与EPS块体相似的线性动应力-应变关系;而在较高围压下,LSES的动应力-应变拟合曲线则为双曲线型。在给定的应变水平下,LSES的割线动弹性模量Esec随着围压和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循环加载次数的增多而逐渐衰减,EPS含量增多时,Esec-εd曲线更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995.
花岗岩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岗岩是地壳生长、发展以及再循环的地质见证,是地质科学中壳–幔相互作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流体与固体地球化学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前沿。近二百年来,有关花岗岩的研究经久不衰,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混合花岗岩派与岩浆花岗岩派的论争,代表花岗岩成因研究开始进入理性认识阶段。一派以变质作用条件下地壳重熔的地质观察为基础,另一派以简单的玄武岩浆分异为依据,而展开论争。(2)地壳重熔实验阶段。以地壳岩石为源岩的热力学实验的开展,是花岗岩热力学研究的开始。(3)随着重熔实验的全面开展,包括了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的研究,促使热力学熔融体系在花岗岩成因研究上进入全面应用阶段,使地质上的共生组合法则得以与热力学接轨。同时由于微量元素应用于花岗岩,它的多元机理(multiple stage mechanism)进一步确立,为动态研究的开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4)花岗岩成因与大地构造结合阶段,属于近代花岗岩研究的范畴,代表着花岗岩体系与动态地质演化过程的接轨,并开始建立一个地质实际的观察模式,为进一步向动力理论发展做好准备。为此,对花岗岩研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如平衡热力学的应用,流体在花岗岩中的重要性,花岗岩成因与大地构造的结合以及热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的压缩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是一种新型的填土材料,国内对其压缩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较少。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基础上,分析了聚苯乙烯轻质混合土的破坏应变、变形系数与抗压强度的关系;依据单向固结压缩试验,分析了不同配比条件混合土的压缩变形特性,得到压缩屈服应力和压缩模量,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7.
不同水泥土混合桩周围土体的扰动与强度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水龙  唐翠萍  庞晓明 《岩土力学》2006,27(10):1827-1830
针对由深层搅拌法或高压旋喷法施工的水泥土混合桩周围土体的扰动与强度恢复的问题,采用两种常用的施工法:高压旋喷混合法(简称旋喷法)和水泥浆搅拌混合法(简称湿法),在日本有明黏土中施工以观测周围土体力学特性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水泥土混合桩周围土体的扰动程度与其施工方法有关;两种不同施工方法施工后周围土体的当日强度与原状土的强度之比分别是0.42(旋喷法)和0.68(湿法),施工30 d后,旋喷法有44 %,湿法有40 %的初始强度得到恢复。结果亦表明周围土体模量恢复要慢于强度恢复的速度。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双目立体视觉与数字图像相关相结合的新方法,对静载作用下湿喷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的土体表面三维位移进行测试。给出了双目立体视觉系统的标定结果,提出了提取角点坐标的新方法及基于仿射变换的左右摄像机同名点的匹配搜索法,得到了土体表面三维位移随荷载变化的曲线。试验结果证明,将该系统应用于湿喷桩复合地基室内模型的土体表面位移测试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为土体位移测试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高桂甫 《江苏测绘》2000,23(2):32-33
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中需要设置大量圆曲线,设计、施工、监理中则要根据规划道路中心线等设计要素计算圆曲线主点的点位坐标,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准确计算曲线主点坐标的简捷算法。  相似文献   
1000.
求某点坐标     
于忠  于晓佳 《东北测绘》2000,23(1):3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