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研究了地震资料的现场处理技术--QPOG(Quickly Predicting Oil and Gas),提出利用QPOG技术右以在地震勘探中快速有效地进行油气预测,并给出了有井区和无进区的两种预测方法;有井区以人工神经网络、模糊相似优先比等方法为主,无井区以分形、混沌、突变等理论方法为主,通过对具体研究区的实际预测,证明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2.
对世界上不同地区的多条古气候曲线 ,采用相同的间距和同一种算法进行关联维数计算 ,结果表明各系统均具有非线性作用产生的混沌现象。与太阳辐射曲线关联维数对比表明 ,太阳辐射控制了气候变化的基本格局 ,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3.
从混沌分形看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混沌分形等现代科学前沿迅速发展的非线性系统科学理论,引入到对中国古典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及其空间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基础——“风水”理论的研究中,从而在对传统建筑与城市空间理念进行整体性抽象继承的基础上,为探索和发展新的空间分析与设计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4.
地震活动"密集—平静"现象的混沌特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罗灼礼  李志雄  王伟君 《地震》2007,27(4):1-17
把概率论方法与Logistic方程结合起来,采用随机变量(X)分布的统计参量:即变异系数Cv、偏态系数γ1、峰态系数2γ、信息熵H(X)和h*量值以及分数维维数D0*和D1*等参量,探讨了定量描述"密集—平静"不均匀分布现象和判断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和非平衡状态的方法。研究认为:地震活动性异常的实质是X的概率分布由单峰型(平衡状态)转为双峰型或多峰型(非平衡状态)分布,可以由上述参量尤其是γ2和h*量值的综合分析来区分。对于"密集—平静"的前震序列和强余震发生前的序列,这种转变可以由"时间分支行为"来解释;并且提出了根据有震(X≥1)和无震(X=0)两种定态的时段之比,来判断前震序列的一种简易方法。中国大陆M≥7.0地震年频度分布存在双峰型分布特征,可能说明中国大陆M≥7.0地震活动处于远离力学平衡状态。一个大地震在其发生演化过程中,地震活动及前兆现象经历了从弹性应变积累阶段的无序状态(表现为单峰型的泊松过程)到非弹性应变中期阶段的有序状态(有序的自组织结构,表现为双峰或多峰型),再到短临阶段的无序状态。这时出现各种异常现象的同步变化被显著破坏为特征的混沌状态,系统不可逆转地被推向失稳状态;触发因素在这时起重要作用,将引发大地震发生,使系统进入应变能大释放和长期衰减的新状态,而后开始新一轮孕育过程。对于地震及其前兆所具有的这种现象,似乎不可能在纯力学的基础上探索研究,而应该视为在远离平衡条件下非线性动力学体系一般性问题的组成部分。这种认识本身的深化可能就是地震预报研究领域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5.
“成矿动力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理论是笔者将复杂性理论及非线性科学与矿床地质学相结合 ,对中国扬子古陆周缘六个矿集区的基本范式进行长期系统研究所取得的总结性成果。研究指出 ,成矿系统总体上是开放、远离平衡、时空延展的动力学系统。它们具有复杂性和自组织临界性的内禀基本属性 ,并且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该理论以“地质作用与时 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作为根本立足点 ,建立起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框架。然后进一步将其具体化为三大组成部分 ,即 ( 1)矿床的动力学属性 ,( 2 )矿床地质学场 ,( 3 )成矿系统的演化。体现了成矿作用 (其核心为成矿作用动力学 )、空间结构 (矿床地质学场 )和时间结构 (成矿系统的演化 )三位一体的整体耦合与交织 ,从而又使该理论具有包容性。在此基础上进而归纳出“成矿动力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的 5项判定准则以及表征这些准则的 10项相应的动力学行为特征。最后笔者提出“矿质局部活化导致成矿的发生”的命题 ,拟定了“成矿的发生”的重要科学问题 ,以“元胞非线性网络”(CNN)作为复杂性的范式 ,定量揭示成矿的发生 ,并对矿床在混沌边缘作精确定位 ,对“成矿动力系统在混沌边缘”理论作进一步的延伸、深化与发展。该理论在矿?  相似文献   
126.
於崇文 《地学前缘》2001,8(4):471-489
:“成矿动力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理论是笔者将复杂性理论及非线性科学与矿床地质学相结合 ,对中国扬子古陆周缘六个矿集区的基本范式进行长期系统研究所取得的总结性成果。研究指出 ,成矿系统总体上是开放、远离平衡、时空延展的动力学系统。它们具有复杂性和自组织临界性的内禀基本属性 ,并且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该理论以“地质作用与时 空结构是一切地质现象的本质与核心”的自然哲学理念作为根本立足点 ,建立起一种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框架。然后进一步将其具体化为三大组成部分 ,即 ( 1)矿床的动力学属性 ,( 2 )矿床地质学场 ,( 3 )成矿系统的演化。体现了成矿作用 (其核心为成矿作用动力学 ) ,空间结构 (矿床地质学场 )和时间结构 (成矿系统的演化 )三位一体的整体耦合与交织 ,从而又使该理论具有包容性。在此基础上进而归纳出“成矿动力系统在混沌边缘分形生长”的 5项判定准则以及表征这些准则的 10项相应的动力学行为特征。最后笔者提出“矿质局部活化导致成矿的发生”的命题 ,拟定了“成矿的发生”的重要科学问题 ,以“元胞非线性网络”(CNN)作为复杂性的范式 ,定量揭示成矿的发生 ,并对矿床在混沌边缘作精确定位 ,对“成矿动力系统在混沌边缘”理论作进一步的延伸、深化与发展。该理论在?  相似文献   
127.
对水文时间序列混沌特征参数估计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  许武成 《水科学进展》2005,16(4):609-616
水文过程到底是不是低维混沌过程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相关文献在混沌特征参数估计中存在不少问题,包括:时延量估计的主观性很强,不同研究者的估计值差别很大;在关联维估计中,很多研究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只有在关联维估计图上存在明确的标度区的情况下才能准确判断存在有限关联维;很多研究者在计算水文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时仍采用原始的G-P计算公式,而没有采用Theiler提的修正公式,从而可能误将相点在时序上的相关性当做一种状态空间几何特征,造成关联维估计错误;国内相关研究中还普遍存在序列长度偏短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8.
全过程沉降量预测的Logistic生长模型及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基的全过程沉降量与时间的关系呈S形曲线,可用Logistic生长模型来描述。目前应用的Logistic生长模型,较少考虑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预测精度等问题。结合工程实例,比较了模型参数估计的三种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回归法估计模型参数,可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根据混沌理论,研究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预测性能。Logistic生长模型的动态行为由参数α(瞬时沉降速率)决定,当参数α的取值范围在[0,2]之内,该模型预测的最终沉降量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29.
赵洪声  和宏伟 《地震》2000,20(2):20-26
系统分析了本世纪以来云南地区逐年最大地震强度序列的演变,揭示出了地震活动强弱循环各阶段的基本变化规律,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指出地震活动的分期性和强弱交替性是云南地区地震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此基础上,运用混沌理论,建立了云南地区年最大地震强度的多维相空间相似统计预报模式,确定出构成最佳预报模式的最佳参变量。最后应用本模式对1987~1997年云南地区逐年最大地震强度进行了外推定量预测和定性预报准确率检验,结果表明,当外推时间L=1年和4年时,定量预测平均绝对误差$\Delta\bar{M}$分别为0.53和0.46;有无M≥6强震的辨识率ƒ=0.90,高于年自然发生率0.50。该预报模式输出稳定,可成为判断云南地区地震形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0.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边坡位移预测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周创兵  陈益峰 《岩土力学》2000,21(3):205-208
根据边坡位移时间序列的非线性性质, 应用基于相空间重构的实时预测方法, 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序列信息, 预测 各种边坡变形演化趋势。 讨论了局域法和基于 Ly apunov 指数的预测法。 实例研究表明, 基于相空间重构的预测方法具 有比非平稳时间序列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广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