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2篇
  免费   1570篇
  国内免费   2899篇
测绘学   177篇
大气科学   934篇
地球物理   851篇
地质学   4689篇
海洋学   3263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498篇
自然地理   356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28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322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303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333篇
  2014年   498篇
  2013年   414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442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429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441篇
  2005年   476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58篇
  2000年   261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29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205篇
  1993年   154篇
  1992年   122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118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50年   4篇
  1948年   7篇
  1946年   4篇
  1945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南海北部及广东沿海新生代火山活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调查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十分活跃。岩性以基性为主,少数属超基性Sr~(87/86)初始值最高0.706189,最低0.703178,陆区和海盆新生代火山岩均来自地幔。 K-Ar年龄最老62.86百万年,最新0.43百万年。从老至新可划分为8个活动期,分别为古新世早期、始新世早期、渐新世末期、中新世中期、中新世晚期、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晚期和中更新世中期。 海盆与陆区火山活动在岩性、同位素特征、活动时期、喷发方式以及岩浆来源等方面都十分相似,二者属统一的新生代火山岩区。  相似文献   
52.
使用NCEP/NCAR的海表温度(SST)、海面10 m风场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用联合SVD(CSVD)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季节南海的海气耦合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通过对不同季节的海-气耦合模的年际变化特征的分析。结果发现:第一模态为最显著模态,模态协方差贡献比在四季均超过80%,空间上SST表现为与南海等深线相一致的海盆模态,风场上主要表现为弱的冬季风或弱的夏季风,各个季节的海-气耦合模态都主要反映了SST-蒸发-风反馈这样1种正反馈的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而且冬季风期间这种相互作用要更强烈些。时间系数均主要表现为一致的上升趋势和1976年前后的年代际突变,以及与ENSO相关的年际变化特征。冬、夏季弱的季风对应暖SST的特征体现了这种耦合模态隔季相关的特征,都对应夏季华南旱(涝)、江南涝(旱),华北、山东半岛旱(涝),东北涝(旱)这样1种波列状的旱涝相间分布。  相似文献   
53.
造礁珊瑚骨骼中保存着丰富的古气候古环境信息。文中概述了90年代以来中国科技人员研究南海珊瑚礁和珊瑚礁、发展高精度珊瑚年代学,建立后报海面温度(SST)计,重建SST序列、由珊瑚礁推算古海平面变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54.
滨,浅海沉积砂砾石资源的利用潜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为建筑骨料的砂砾石资源传统上来自陆地山体的开采、风化的碎石、废弃的矿渣、古河道和现代河道底床沉积砂砾以及海岸带的沙体。由于全球人口增长,特别是经济发展引发的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极大地刺激了对建筑用料的需求膨胀;另一方面,人均土地资源的锐减引起土地价格上升,陆地建筑用料资源的持续开采和不断减少以及环境保护的压力都导致陆地来源的砂砾石开采成本大幅度提高,80年代以来,以英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各自发展了自己的海上采砂产业和相关技术,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重视滨、浅海砂砾石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55.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是上升流多发区,近年来已引起众多海洋学家的重视。我国海洋学家通过对台湾海峡区水团、海流和营养盐等的分析研究,不仅得出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升流的分布范围和特征,并对其成因也作了探讨,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果。由于这些研究都是采用间接方法,因此对上升流的主要成因尚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通过对引起台湾海峡西部海域上升流的各驱动力因子量级的分析,进而判断出上升流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56.
中纬度海洋的热力状况对大气环流的维持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冬季。汛期的研究表明,冬季黑潮海域海表面水温(SST)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平原汛期降水有密切的关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长期预报组,1978),夏季阿留申海域的SST异常与北太平洋上空大气环流场和后期秋季美国的气温和降水亦存在有意义的关系(Namias,1976)。赵永平(1986a;赵永平, McBean,1996)和Zhao and McBean(1989)曾用北太平洋海洋对大气加热场资料详细地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揭露了黑潮及邻近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半年至一年北半球大气环流的影响事实,并提出用海洋异常加热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作用的反相性假说来进行解释。以上研究表明,冬季中纬度海洋异常加热与大气环流的异常和我国汛期旱涝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冬季黑潮和湾流海域是中纬度海洋的两个巨大热源,它们对同期和后期大气环流有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了冬季中纬度黑潮和湾流海域海洋异常加热对夏季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度西风环流的影响,讨论了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前期冬季和同期大气环流型。结果表明,冬季东亚和北美冷空气都强时,黑潮和湾流海域对大气异常多加热,夏季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减弱,中纬环流平直,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旱的环流形势;反之,西太副热带高压、乌山和鄂海阻塞高压多趋加强,中纬槽脊系统明显,形成长江中下游偏涝的环流场。本文还对可能的物理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7.
本文第一作者早在1985年就提出,潮混合效应控制着夏季黄海冷水团的边界及海面冷水分布(赵保仁,1985)。1987年又进一步通过水文调査资料和卫星图片给出了黄海周围的浅水陆架锋(或称潮汐锋)的分布及强锋区的跨锋断面中的温度、盐度和坏流结构特征,并指出夏季的黄海沿岸流在性质上属沿锋面运动的强流(赵保仁,1987a,b),而后又对黄海西部的陆架锋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査(赵保仁等,1991)。此外,他还指出黄海的强温跃层的形成和转移现象也与潮混合现象密切相关(赵保仁,1989)。因此,研究潮混合现象对阐明发生在黄海的多水文物理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深入了解黄海的潮混合特征,作者把渤海、黄海和东海作为一个整体完成了一次精度较高的潮汐、溯流数值计算,在潮汐、潮流的分布方面,揭示了前人尚未阐明的一些特征。本文根据这些数值结果,计算了近最大潮流流速和层化参数,阐明了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潮混合特征及其对降温期黄海冷水团分布变化的影响。此外,还用 Sim pson等人(1981)的能量模式计算了南黄海西部的风、潮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58.
周学群  任崇 《海洋预报》1992,9(2):74-78
本文分析了10年中西北太平洋转向台风对南海冷空气的影响情况,揭示了几点事实,并对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转向台风影响冷空气过程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9.
周学群 《海洋预报》1992,9(4):52-58
本文用ECMWF2.5×2.5网格点资料通过一个例子,对有利于南海热带气旋发展的环流场作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几点事实:(1)扰动在风的垂直切变较大的环境中仍可发展。(2)扰动位于中、低空西南急流左侧,高空南支东风急流右侧时,有利发展。(3)中,低空西南急流形成了扰动环流的强风潮,强风潮从扰动南侧入角,并包围扰动的东半圆。(4)扰动中、低层的入流和高层的外流呈现严重的不对称性。(5)当扰动发展到一定强度时,对南海热带季风环流圈的加强起到正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60.
本文用耗散结构理论推导出南海热带气旋的移动公式,通过实际应用和实例检验,证明它对估计南海热带气旋路径演变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