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41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中国物流发展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搜集整理1991-2009 年19 年的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依据现代区位论原理、重力模型原理,建立物流量指数模型,利用此模型计算出2008 年中国31 个省区(直辖市、自治区) 之间的陆路物流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2008 年31 个省区之间的陆路物流交流状况、东北三省区(东北物流区域) 与全国其他省区、物流区域之间的陆路物流交流状况,计算出通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潜在物流量。利用一元回归模型,预测了2020 年、2030 年、2040 年、2050 年中国31 个省区之间的陆路物流交流量。根据预测结果,借助ArcGIS 9.2 软件系统,计算出2020、2030、2040、2050 年通过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东北三省区(东北物流区域) 与其他省区、物流区域的物流交流量。计算了中国物流重心移动的轨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区域物流发展对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的影响,为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结论表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使东北三省区(东北物流区域) 与其他省区或物流区域的物流交流,不仅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成本,还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成本,进而节约了大量的动力资源,其潜在的无形中的效益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52.
The results of the new concept of coastal sea circulation are demonstr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 three types of rectangular model seas illustrate the dependence of circulation on tidal phases due to the convectively nonlinear effect which is estimated by a newly defined drift dispersion index. Then, the present theory is applied in the Bohai Sea of China. At the Bohai Straits and the Huanghe River mouth area the circulation direction even reverses owing to different initial tidal phases which shows that the theory copes with nonlinearity well. The calculated M2 tideinduced residual circulation shows that a clockwise gyre exists in the center of an anticlockwise gyre in the central Bohai Sea due to the topographic features. In the Bohai Gulf the tide induced circulation shows a 3D structure with outflow at the surface and the inflow at the bottom which can partly explains the spread of the Huanghe River fresh water out of the Bohai Gulf and the inflow of the sediment from the Huanghe River.  相似文献   
53.
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的参数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2018年冬季渤海海峡两个站位的定点连续观测数据为基础,使用一维参数化方案,计算了观测站位底边界层内的水平悬浮物输运通量以及推移质输运量。在参数化方案中,简化的一维对流扩散方程被用于计算底边界层内的垂向悬浮物浓度。为了验证参数化方案的可靠性,本文基于观测数据对比了两种底剪切应力计算模型、四种临界起动剪切应力计算方法和两种一维对流扩散方程解法。对比结果表明:(1)不同模型计算的底剪切应力结果相近;(2)临界起动剪切应力受到颗粒间黏性作用的影响;(3)一维对流扩散方程的求解过程需要考虑沉积物浓度的分层效应和不同粒级颗粒临界起动剪切应力的差异。基于上述对比结果确定的最优参数化方案,进一步计算了观测站位的沉积物输运量:(1)在有再悬浮的时段,距底5 m内的水平悬浮物通量占全水深悬浮物通量的比例(T01站约为21%,T02站约为17%)显著高于相同层位水通量的占比;(2)依据参数化方案估算的冬季平均的悬浮物通量比忽略底边界层悬浮物浓度垂向变化的传统方法结果高约16%;(3)推移质输运量比悬移质输运量约低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4.
渤海海峡潮流能高分辨率数值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非结构化网格有限体积方法的海洋模式FVCOM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渤海潮汐潮流模型,通过与历史结果和实测资料的对比证明了模型的可靠性,然后描述了渤海海峡的潮波运动状况,以模型垂向平均流速为基础对渤海海峡的潮流能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渤海海峡的潮流以往复流为主;最大可能流速的最大值出现在老铁山西角,为3.3m/s;对于平均能流密度大于100W/m2的海区,老铁山角附近达515.9km2,比登州水道大一个量级,而登州水道比其余诸水道均大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55.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客货流量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搜集整理1990-2015年26年的相关统计年鉴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选取26项指标,以经济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原理为指导,以区域人口、经济、城镇化发展趋势为轴线,对未来渤海海峡跨海通道(Bohai Strait Cross-sea Channel, BSCC)潜在的客、货、车流量进行预测。预测涉及省区、全国和世界(国际贸易)三个层面和高、中、低三种方案。由于预测的时间长(2017-2050年),设定7个特征年份。本文借助EXCEL、SPSS、ArcGIS、MATLAB R2011b等技术平台,采用时间序列曲线估算法、建立客货流量指数模型、建立GRNN模型、交通可达性研究等多种方法有机结合进行预测;并在预测基础上进行以下分析:① 2020-2050年BSCC客货流量结构及发展趋势;② 2020-2050年BSCC客、货、车流量结构及发展趋势;③ 2020-2050年BSCC客货运输承载力;④ BSCC建设的可行性与不可行性;⑤ 未来BSCC建设的经济效益。预测结果表明:2050年以前建成BSCC,将会出现“特大工程特大亏损”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还将对BSCC的海运产生颠覆性影响,其损失将是巨大的。2040年以前完全没有必要建设BSCC,即使是2050年,其建设与否,也应该根据2050年前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6.
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方法所采集到的资料,对渤海海峡及两侧的活动断裂分布和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渤海海峡内主要受到NNE和NW向两组断裂构造的控制,且这两个方向上的主要断裂均在晚更新世以来有过活动,经过与地震资料比对,发现在这两组方向断裂交汇处活动性尤其强烈,历史上已经引起过较大的地震,并有继续活动的可能。此外,经过分析认为这两组断裂的分布和活动特征,是由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活动所致,且研究区内NNE向断裂和NW向断裂都参与了发震,但是主要的控震构造还是NNE向断裂。  相似文献   
57.
顾效源  王伟  何磊 《海岸工程》2021,40(3):226-231
浅地层结构通常是跨海通道工程建设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在渤海海峡地区,查明蓬莱至旅顺一线海域海底浅地层结构是开展该区域海底隧道施工的先决条件。以往的海底浅地层结构调查多关注南段蓬莱角至砣矶岛,少有涉及到北段老铁山水道。本文以老铁山水道海底地层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单道地震及钻探工作,获取了目标海域海底浅地层结构,对该海域海底基岩面埋深特征开展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老铁山水道南部以浅埋基岩为主,埋深多在30 m以浅;中部发育巨厚的粉砂黏土层,第四纪沉积层最厚186.30 m以上;北部大范围区域发育坚硬的厚砾土或铁板砂。本文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渤海海峡海底隧道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58.
《海洋技术学报》2005,24(4):F0002
长岛县位于渤海海峡、黄海和渤海交汇处,由32个岛屿组成,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辖8个乡镇,40个行政村、5万人口。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6公里,水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9.
渤海海峡沉积物输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蒋东辉  高抒  程鹏 《海洋与湖沼》2002,33(5):553-561
根据渤海海峡空间尺度的大小、潮流特征和沉积物的性质特征 ,构造了一个平面二维沉积物输运数值模型。模拟结果显示 ,在研究区内 ,成山头附近的海底沉积物净输运向东南和东北 ,渤海海峡西部的沉积物向西北输运 ,北部大连沿岸的沉积物顺着辽东半岛向西南方向输运 ,然后绕过辽东半岛的南端向北输运。在渤海海峡中部偏东 ,沉积物的净输运趋势形成一个反时针方向的旋涡 ,愈往中心沉积物的净输运率值愈小。海底冲淤趋势的计算结果与观测的结果相符 ,且中部泥区和山东半岛北部近岸泥区正好对应于海底淤积区 ,辽东半岛南岸的狭长泥带对应于淤积条带 ,泥质区的边缘为冲刷区。  相似文献   
60.
渤海海峡区域现代沉积速率分布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平面二维数值模型 ,计算了渤海海峡沉积速率的平面分布 ,计算结果与210Pb测年数据较为一致。渤海海峡中部泥区是现代泥质沉积区 (堆积速率<2mm/a) ,沉积速率分布趋势为南高北低 ;山东半岛北部近岸泥区的堆积速率在1mm/a以下。研究区西北部为海底冲刷区 ,其中渤海海峡北侧的老铁山水道附近为最强冲刷区 ,冲刷速率高达9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