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2篇
  免费   804篇
  国内免费   1486篇
测绘学   163篇
大气科学   634篇
地球物理   414篇
地质学   2358篇
海洋学   162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280篇
自然地理   20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24篇
  2011年   237篇
  2010年   248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1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51.
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属于脊索动物门(Chordata)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文昌鱼科(Branchiostomidae),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据认为(Carrol,1988),文昌鱼是和脊椎动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现存无脊椎动物,在系统演化上,它介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之间,是研究脊椎动物起源的珍贵材料。此外,文昌鱼体内蛋白含量高达70%,并含有丰富的碘、铁和磷,脂肪含量低(Svetashev et al.,1994),在我国福建省和东南亚地区被视为美味佳肴。但是,近年来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环境污染,文昌鱼种群在世界各海区都在减少(方永强,1987;Nishikawa,1992)。为保护这一具有重要学术意义和一定经济价值的濒危动物,开展全人工养殖的研究是十分必要和急需的。 杜琦等(1990)以及Wu等(1994)曾先后进行过文昌鱼人工培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我们又开展了实验室培养文昌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有关天然海区文昌鱼的产卵、排精及其受精卵胚胎发育已有大量描述(Wickstead,1975;金德祥,1964),但是,实验室培养文昌鱼的产卵、排精及其受精卵早期胚胎发育观察却未见报道。通过研究发现:(1)文昌鱼只有在雌、雄同时存在时才能产卵、排精,而雌、雄分开后都不产卵排精,说明文昌鱼产卵、排精很可能受性外激素的控制;(2)实验室培养的文昌鱼受精卵能正常发育,并形成正常幼虫。  相似文献   
952.
植物生长素(auxins)是指能引起与(吲哚乙酸IAA)有同样作用的物质的总称(山田长雄等,1997),作为植物激素(phytohormones)的一种,它广泛存在于水生、陆生植物中,对其生产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生物活性作用。相对于高等植物,藻类植物生长素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藻类中的植物生长素的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953.
胶州湾海水中悬浮体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中的悬浮体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主要为有机碎屑颗粒,例如植物碎屑、浮游生物等;无机物主要是无机碎屑矿物、粘土矿物,也有少量硅质生物骨骼。海水中无机颗粒物质能通过吸附作用,从海水中有效地富集有机溶解物质。海水中天然有机物的分布、变化与浮游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在海洋食物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水中的颗粒有机物是某些游泳动物和底栖动物的食物,因此,海水中有机物的存在不仅对海洋生物有一定的生态学意义,而且对海洋无机元素的存在形式和地球化学转移过程都有直接影响。 胶州湾是一个典型的半封闭海湾,平均水深7m,面积390km2,自然环境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因此胶州湾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及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研究对胶州湾的综合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胶州湾海水中悬浮体的分布与变化是胶州湾生态环境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胶州湾海水中悬浮体的定点观测资料,阐明了胶州湾海水中悬浮体平均含量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了影响悬浮体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4.
1983年11月中美首次在南黄海西部开展水文和地质联合调查,该调查共设5个浮标站和54个CTD站,其中CTD站所获的温、盐度和溶解氧、透光度资料早已有过一些报道,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丁宗信等,1986;熊庆成等,1986;赵保仁等,1986)。但对这次调查所取得的浮标测流资料尚未有人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也未曾报道过。这次测流还是比较成功的,所揭示的现象使人感到振奋,而且这也是迄今在南黄海西部使用浮标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浮标阵测流工作。 本文试图结合1983年11月调查时的海上风速和沿岸水位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并对那里的环流状态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以利于对南黄海西部水域的海流变动特征和生成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55.
X射线分析显微镜(XGT-2000V, Horiba Co.,Japan,1993年制造)是一种新颖、快速的元素分析仪器,可以用来分析海藻中元素的组成特点。本研究对1997年4,5月在山东省威海市采集的22种海藻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海藻的Ⅹ射线荧光光谱(XRF),并根据Ⅹ射线特性荧光的能量分析海藻的主要元素组成。然后采用基本参数法(FP法)对每种海藻的主要元素进行了半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Ⅹ射线分析显微镜可以快速观测海藻中的主要元素如钾、硫、钙、铁、锌、溴、锶等,是研究元素组成与化学种态的有效的非破坏分析手段。从Ⅹ射线荧光光谱可以看出,绿藻的特征元素是钾、钙、硫,孔石莼(Ulva pertusa)含有较多的铁元素,而浒苔则含有较多的溴元素。褐藻的特征元素除钾、钙、硫之外,还含有较多的锶元素。另外,酸藻 (Desmarestia viridis)含有大量的硫及溴元素,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单条髓藻(Myelophycus simplex)及酸藻 (Desmarestia viridis)中尚含有较多的铁元素。红藻的特征是多种红藻均含有较大量的溴元素,例如波登仙菜(Ceramium kondai)、松节藻(Rhodomela confervoides)、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及亮管藻(Hyalosiphonia caespitosa)。另外,珊瑚藻(Corallina pilulifera)中含有大量的钙质。  相似文献   
956.
本文基于POM(Princeton Ocean Model)建立起日本海环流的数值模式。通过几个在有入(出)流情况下的正压变水深数值实验,检验了地形对日本海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是控制日本海环流的重要因子。对马暖流在日本近岸的分支较多地受到地形的影响,这与前人的结论相一致。本文的研究发现在真实地形下,东韩暖流在正压情况下却很难由行星β效应维持。因此,层化效应是形成东韩暖流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7.
1990年作者《海南岛海鱼寄生复殖吸虫》一书正式出版,同年秋季(10-11月)及1992年春季(3-4月),作者又先后两次赴海南岛进行海鱼吸虫采集,取得标本经整理鉴定共有26种系原书中未曾记载者,其中有4种为新种。现将新种描述于后,并附新记录名录。文中测量单位均为mm,卵子为μm。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958.
中国近海多毛纲龙介虫科(石灰虫科)Serpulidae的分类区系,除吴宝铃和陈木(1985,1991)、陈木和吴宝铃(1978,1980)发表过6个新种以及杨德渐和孙瑞平(1988)作过一些常见种报道外,迄今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调查、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和作者近年来调查补采的标本进行系统整理。共鉴定龙介虫科盘管虫属28种,其中11种为我国首次记录、1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959.
960.
盐度对六株硅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温度为22±1℃,盐度为18‰、28‰和38‰的条件下,用F/2培养基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6株硅藻(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 B13; 筒柱藻Cylindrotheca fusiformis B211;三角褐指藻 Phaeodactylum tricomutum B114, B118,B221;新月菱形藻 Nitzschia closterium B222) 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末期进行收获,测定了6株硅藻的生长及脂肪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 盐度对六株硅藻的生长及脂肪酸组成均有影响,但作用结果因种而异.B13的相对生长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B114和B222的相对生长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B13的干重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盐度为38‰时达到最大值(0.21);B118、B114、B221 和B222的干重均在盐度为28‰时达到最大值;盐度对B211的干重影响不明显(0.35~0.36).六株硅藻的主要脂肪酸为16:0、16:1(n-7)和20:5(n-3),B211还含有较多的20:4n-6(5.6~7.4‰),B13含有较多的14:0 (20.O~30.9%).B211、B221和B222的饱和脂肪酸总合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盐度为18‰时达到最大值(占总脂肪酸的百分比分别为41.7%、37.6%和31.7%).而B13、B118和B114的饱和脂肪酸总合在盐度为28‰时含量最高(分别为48.1%、31.0%和33.0%).B118、B114、B221和B222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合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而B13和B211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合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B13、B118、B114和B222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合在18‰时含量最高(分别为31.3%、23.4%、19.6%和18.6%).B211和B221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合在28‰时含量最高(分别为25.1%和1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