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3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28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06篇
海洋学   56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4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海洋世界》2008,(12):6-6
日前,经鲸类研究专家鉴定确认,在江苏近海海域发现的鲸是首次在我国大陆海域发现柯氏喙鲸。今年10月10日,江苏连云港籍一艘渔船在作业时,一头鲸被渔网意外缠住,发现时已经死亡,后被拖运回连云港赣榆柘汪码头。连云港海洋博物馆获知信息后派出有关专家对这头鲸的实体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82.
The results of the new concept of coastal sea circulation are demonstra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 three types of rectangular model seas illustrate the dependence of circulation on tidal phases due to the convectively nonlinear effect which is estimated by a newly defined drift dispersion in-dex. Then, the present theory is applied in the Bohai Sea of China. At the Bohai Straits and the Huanghe River mouth area the circulation direction even reverses owing to different initial tidal phases which shows that the the-ory copes with nonlinearity well. The calculated M2 tide-induced residual circulation shows that a clockwise gyre exists in the center of an anticlockwise gyre in the central Bohai Sea due to the topographic features. In the Bo-hai Gulf the tide induced circulation shows a 3D structure with outflow at the surface and the inflow at the bottom which can partly explains the spread of the Huanghe River fresh water out of the Bohai Gulf and the inflow of the sediment from the Huanghe River.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利用核糖体大亚基5'端序列PCR-RFLP以及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nternal TranlsclqIbed Sppacer,rr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次对福建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进行了分子系统分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PCR-RFLP分析发现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系群共生藻,而ITS序列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山岛附近海域3种优势种类造礁石珊瑚共生藻都属于C1亚系群.研究结果表明ITS序列进化速度快,适合于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属亚系群水平的鉴定.而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的多样性低,暗示东山岛附近海域造礁石珊瑚共生藻共生系统面对外界环境压力的适应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84.
《海洋世界》2008,(12):8-8
全球海洋生物普查(C0ML)又取得了新进展,许多新物种纷纷“亮相”。其中一种龙虾的外貌十分独特:它的一只螯生长得非常夸张,其作用可能是与“敌人”发生冲突时自我保护。还有一种生活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附近的褐藻Aureophyous aleutious,它是人类首次在靠近海岸的浅水水域发现的褐藻。  相似文献   
85.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wind input and whitecapping dissipation on the simulation of typhoon-waves, thre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with the latest version of SWAN (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 model. The three experiments adopt the Komen, Janssens, and Westhuysen expressions for wind input and whitecapping dissipation, respectively. Besides the above-mentioned source tems, oth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these experiments are the same. It shows that the experiment with the Westhuysen expression result in the least simulation errors while that with the Janssens expression has the most. The results from the experiments with Komen and Westhuysen expressions show that the differenees in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SWH) have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dissipation energy caused by whiteeapping.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whitecapping dissipation source ter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sultant differences of the simulated SWH between the two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86.
福建福鼎太姥山位于闽浙边界的福建省福鼎市境内,北邻浙江温州118公里,南距福建福州200公里,雄峙于东海之滨,山海相依,傲岸秀拔,尤以"山海大观"称奇。据传说东海诸仙常年聚会于此,故又有"海上仙都"之美誉。它北望浙江雁荡,西眺福建武夷,三者成鼎足之势,闽人称武夷、太姥为"双绝",浙人视雁荡、太姥为"昆仲",构成"闽越三大名山"。太姥山观赏面积92.02平方公里,保护面积200平方公里,拥有太姥山岳、九鲤溪瀑、福瑶列岛、晴川海滨四大景区和瑞云畲寨、冷城古堡、  相似文献   
87.
历次核试验进入海洋的~(137)Cs对中国近海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5年以来,世界各主要核国家进行了数千次核试验,这些核试验产生的绝大部分放射性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海洋,对海洋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本文建立了一个准全球海洋的放射性物质输运和扩散数值模式,通过数值模拟手段评估了历史核试验释放的放射性物质137 Cs对中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影响。本文借助前人工作评估了核试验释放137Cs进入海洋的途径和总量;通过比较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表明本文建立的放射性物质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137Cs在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演变特征;模拟结果表明中国近海里的137Cs浓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达到最大,其中吕宋海峡海域137Cs浓度最高,达80.99Bq/m3;进一步分析了2011年3月份日本福岛核事故前中国近海137Cs浓度分布状况,2011年整个中国近海137Cs浓度介于1.0~1.6Bq/m3间,且其浓度垂向分布较均匀,相对封闭的南海浓度略高于其他海域。  相似文献   
88.
文章简单介绍了欧、美国家的远、近海海洋科学观测项目,比较分析了这些项目的发展轨迹,解析了几个海洋强国海洋科学观察的投资理念,并试图发现他们在处理海洋业务化观察与海洋科学观测关系方面的倾向性。借鉴海洋强国的理念,提出了提高我国海洋科学观察效率、理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中海洋科学研究与业务化关系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利用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及WAVEWATCH III模式预报资等料对2012年11月28日大连翻船事故的大风大浪实况、事故成因及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此次翻船事故高空的强冷空气促使冷涡加强,西部大陆高压和蒙古气旋不断加强东移,东南部海上高压稳定少动,蒙古气旋底前部与海上高压顶后部梯度加大,梯度密集区正好位于渤海海峡,造成黄海和渤海偏西大风;低层辐散和中层辐合的垂直结构加强了低层以下的上下扰动,构成南北垂直环流,中层以下动力强迫下沉气流将北侧中层的动量下传至辽东半岛南部地面及黄海、渤海海面,使其不断获得动能,有利于偏西大风的加强;西南向岸大风有利于浪高增长,偏西大风及与其同时增长的大浪是大连地区此次翻船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
冬季中国近海海表温度的长期升高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62—2011年HadISST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等资料通过回归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近海冬季海表温度(SST)的长期升高及其与中国冬季降水的关系。研究表明,近50年来中国近海冬季海表温度呈现明显的长期升高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近海冬季海表温度的升高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冬季降水的增加存在显著的相关。最后,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CAM5.1)模拟研究了近海海温长期升高对中国降水的影响,模式模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观测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冬季海表温度的长期升高确实对中国冬季降水存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