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2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2年   1篇
  1950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地面加热对飞机颠簸影响的动力学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积分变换法求解考虑了地面加热作用的中尺度二维不可压缩流体的Boussinesq方程,得到一组描述地面加热作用激发的垂直风场、水平扰动风场、扰动气温场的解析解,进而用动力学分析的观点定性讨论了飞机颠簸与地面加热场、风场、温度场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的关系,对动力和热力性气象因子对于飞机颠簸的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2.
强垂直温度梯度条件下强对流天气分析与潜势预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19年3~9月常规探空观测资料,对南昌ΔT850-500≥27℃这种强垂直温度梯度与江西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将区域强对流天气、局部强对流天气、无强对流天气的3类情况下的中低层气压、温度、湿度、风场及稳定度进行分类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当南昌ΔT850-500≥27℃时,且有天气系统作为触发条件时,江西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概率达85%;中低层低槽和切变等影响系统、江南华南暖湿气流、河套地区的冷空气都有利于江西强对流天气出现。对典型个例的探空曲线和对流有效位能分析表明:强垂直温度梯度结合中低层高湿度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条件。在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强垂直温度梯度有时比对流有效位能更有指示性。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建立了相应的预报流程,并在业务试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
1 初期方案 首先,将PVC材料和保温填充材料石英纤维制成的保温罩,罩在KS-2000拾震器上,并在KS-2000摆下方放置加热元件,该加热元件的加热功率由一块加热电子线路板控制,使其工作温度控制在我们所要求的范围内。当工作温度低于设定温度时,温度传感器将获得的电压量送入控制电路,加大加热功率,使工作空间温度上升,反之,则减小加热功率。起初,我们将两根石英加热管并排置于KS-2000拾震器下方进行加热,采用继电器开关控制电路。我们发现,这种方式会产生一些问题。由于采用开关方式,继电器频繁地吸合,将影响其触点寿命,而且…  相似文献   
24.
在“季节转换期间副热带高压带形态变异及其机制的研究Ⅰ :副热带高压结构气候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讨论亚洲夏季风爆发与当地对流层中上层东西向暖脊的经向位置变化关系。亚洲夏季风相继在孟加拉湾、南海和南亚爆发期间 ,除了对流层高、低空风场及深对流活动在季风爆发前后具有反相的变化以外 ,副热带高压脊面附近大气经向温度梯度亦具有明显的反相特征。对流层中上层 (2 0 0~ 5 0 0hPa)脊面附近建立的北暖南冷的温度结构 ,能够反映亚洲各季风区夏季风爆发共同的本质特征 ,根据季节转换的热力学基础 ,指出对流层中上层经向温度梯度作为度量季风爆发的指标是合理可行的。文中提出了以副热带高压脊面附近对流层中上层大气经向温度梯度作为表征季节转换的指数 ,给出了确定季节转换开始日期的具体定义以及历年季节转换日期序列 ,同时给出由85 0hPa纬向风和OLR表征的季风爆发日期序列。相关分析表明 ,85 0hPa纬向风只是个区域性指标 ,而南北温度梯度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25.
中国之雷雨     
吴泗璋 《气象学报》1938,(4):131-145
第一章雷雨之定义成因及分类第一节雷雨之定义降雨而同时有雷电现象者,谓之雷雨。故有雨,纵甚急暴,但若无闪电及雷声者,不得谓之雷雨;反之,如沙漠旋风、森林大火、火山爆发等,只有雷电交作而无雨者,亦不得称曰雷雨。但雷电现象,并非雷雨之因,实为雷雨之果,此可由下列事实证明之。 (一)一定高度间之电位差,全球各处几皆相等,然雷雨之数目与  相似文献   
26.
文中介绍了以安基山花岗闪长斑岩作试样所进行的成岩、成矿实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岩浆不混溶作用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27.
昌黎井水温潮汐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昌黎井水温具有潮汐变化特征, 并且与该井水位的潮汐动态同步。 该文对比分析了井水温潮汐特征产生的可能原因。 认为井水温潮汐现象在井管内任何深度不一定都有反映, 能够显示温度潮汐周期性变化大体有两种模式: 一是井管水体具有足够大的温度梯度, 水体上下周期性运动时, 温度探头可以捕捉到水体的温度变化; 二是井-含水层系统地下水交换量的多寡引起水温同步的周期性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昌黎井水温潮汐现象是次生效应, 水温潮汐动态与井孔管路特殊结构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8.
商翔宇  周国庆  梁恒昌 《岩土力学》2007,28(Z1):107-110
选取青藏铁路沿线粉质黏土,进行了一维土样在连续、分步两种不同冻结模式下的冻胀响应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得到并分析其温度梯度场及土样冻胀量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与连续冻结模式相比,分步冻结模式更易产生较大冻胀量,其机制主要在于该冻结模式使得冻结缘内温度梯度较大。  相似文献   
29.
The eff ect of anthropogenic aerosols on the spring persistent rain (SPR) over eastern China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high-resolution Commun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5.1 (CAM5.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R starts later due to anthropogenic aerosols, with a shortened duration and reduced rainfall amount. A reduction in air temperature over the low latitudes in East Asia is linked to anthropogenic aerosols;so is a weakened southwesterly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Meanwhile,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s signifi cantly over the high latitudes. This north-south asymmetrical thermal eff ect acts to reduce the meridional temperature gradient, weakening the upper-level westerly jet over East Asia and the vertical motion over southeastern China. As a result, the SPR is reduced and has a much shorter duration. The indirect eff ect of anthropogenic aerosol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anging the SPR. Cloud droplet number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due to anthropogenic aerosols acting as 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leading to a reduction in cloud eff ective radius over eastern China and a reduced precipitation effi ciency there.  相似文献   
30.
1研究背景Soret效应是指在热梯度作用下,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液相系统中某些组分自发产生浓度梯度的过程,也称为热扩散,这一现象首先由德国科学家Ludwig(1856)预言,被瑞士科学家Soret(1879)实验所证实,所以也叫Ludwig-Soret效应。实验已经证明,在有温度梯度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