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9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黄河下游悬河的特殊地质环境条件,使黄河水与其影响带地下水水力联系密切,地下水开采潜力大。为优化水资源联合调度,刻画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与含水系统调蓄的内在联系,根据地下含水系统岩性结构及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按水源地定流量的开采方案,建立浅层地下水二维水流模型。应用FEFLOW软件,对黄河下游影响带10处地下水水源地进行激发补给动态调蓄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傍河水源地开采条件下,可以通过增大黄河的侧渗补给量,实现含水系统动态调蓄水资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2.
洱源5.5级地震前后地磁场变化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13年3月3日洱源5.5级地震前后所获得的2种流动地磁资料,分析了地磁总强度与矢量观测的异常变化特征。(1)地磁总强度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测区内相邻期总强度变化的正负值区大致均衡,逐渐演变为整个测区都是正值并出现高梯度带,正值的高梯度带再演变为正负值交界的高梯度带,此时震中位于正值高梯度带的边缘;地震后,正负值交界的高梯度带远离震中,正负值区又大致均衡;(2)地磁矢量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矢量、垂直矢量在震区均有显著差异,磁偏角、磁倾角和总强度变化的零等变线均在震区周边穿过;地震后,岩石圈磁场变化的水平、垂直矢量在震区的显著差异消失,磁偏角和总强度在震区正负值交界的高梯度带逐渐消失,磁偏角的零等变线在震区未出现。  相似文献   
103.
在三亚地区环境地质综合调查的基础上,从水质评价、天然补给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等方面开展大茅地下水源地应急保障程度分析.论证结果表明,水源地内覆盖型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水质质量等级达Ⅲ-Ⅴ级,超标组分为铁、锰.在考虑隔水边界及群井抽水干扰影响的条件下,大茅应急地下水源地的应急供水量为49534 m3/d.3个月的应急期内可...  相似文献   
104.
广东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丰江是广东最重要的饮用水源之一,事关香港等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供应。结合实地调查,以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为对象,将水资源管理、水权制度、补偿机制和生态经济等作为一个复杂系统来综合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新丰江水库面临着较大的水资源生态环境压力,经济发展限于水源保护而受到巨大制约,迫切需要启动生态补偿机制。针对新丰江水库饮用水源地面临水资源需求缺乏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补偿方式单一、标准偏低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优质水权市场,健全水源地监督管理机制和依靠科技进步创新水源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5.
刘瑞新 《地下水》2009,31(5):127-130
为了合理利用岩溶水,根据物探及水源井资料,对西龙河水源地岩溶水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西龙河水源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构造及埋藏条件等因素的控制,随方解石含量的增高而增强,随水动力条件的减弱而减弱,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以及区外岩溶地下水的侧向径流补给,向人工开采区排泄;岩溶水水位动态变化具明显的平盘上升、平盘下降和缓降陡升的特点,岩溶含水层具较强的导水性能和恢复功能;岩溶水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06.
印尼苏门答腊几次大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特征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2007年9月12日和13日印度西亚苏门答腊南产海先后发生Ms8.5和Ms8.3地震,这是继2004年12月26日Ms8.7和2005年3月29日Ms8.5地震后发生的又一组大地震.  相似文献   
107.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附近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也大范围造成破坏.该地震发生对中国大陆及邻区地震趋势具有一定的影响,汶川8.0级地震后,相隔不到1个月,2008年6月10日内蒙古阿荣旗发生5.2级地震.本文针对汶川8.0级地震、阿荣旗5.2级地震后东北地区中强震(浅源地震)危险性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分析了东北地区深浅源地震的发震机理,得出如下结论.  相似文献   
108.
麦秸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MODIS卫星资料、大气流场及地面环境监测数据, 系统分析了近年来华北地区麦秸焚烧火点分布状况及影响北京的麦秸焚烧污染源区和输送路径, 探讨了周边麦秸焚烧对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及焚烧过程前后各种污染物浓度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1) 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麦秸焚烧污染物, 主要来源于华北平原冬小麦产区. 大气污染物输送路径为偏南及偏东方向, 其中以西南路径为主, 污染最严重. (2) 麦秸焚烧使北京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迅速升高, 气态污染物中CO浓度升幅最明显、最迅速. (3) 麦秸焚烧排放大量O3前体物, 在适宜气象条件下致使O3浓度显著升高; NO白天由于O3大量消耗, 浓度不高, 但夜间随O3浓度的降低其浓度显著升高. (4) 麦秸焚烧排放的颗粒物中, 细颗粒浓度升幅最大, 输送最快. (5) 麦秸焚烧对不同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贡献差异明显, 可用PM10/SO2, CO/SO2等比值反映麦秸焚烧污染强弱; 麦收季节当两比值都明显增大时, 配合源区分析, 可判定是否受麦秸焚烧影响, 并依此定量分析麦秸焚烧对北京市大气污染的贡献. (6) 麦秸焚烧污染有明显区域分布特征, 距离北京较近的城市天津与北京所受影响有很好的相关性. 麦秸焚烧活动的无序性使该类污染变化存在明显的随机性; 同一区域麦秸焚烧活动时间相对集中, 往往形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  相似文献   
109.
未知煤矿采空区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巨大隐患,探测煤矿采空区的位置和形态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煤矿采空区探测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内容之一。目前采空区探测方法较多,但存在成本高、周期长、效率低等问题。近些年来随着密集台阵观测技术的快速发展,背景噪声成像分析在浅层结构探测方面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采用基于节点地震仪密集台阵观测和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在内蒙古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区附近布设的145个台站,台间距为16 m,开展为期10 d的连续观测,利用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对煤矿采空区进行成像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背景噪声、ESPAC等方法获得探测区的橫波速度结构,背景噪声探测方法可以较好地圈划出测区内的横波低速异常体;(2)根据横波低速区域分布特征获得采空区潜在位置,与钻孔验证揭示的采空区位置吻合较好,验证该方法勾画采空区的良好效果。相关成果显示,利用地表密集地震台阵观测开展背景噪声成像并结合ESPAC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是进行露天矿采空区探测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使中国的部分地面电阻率观测台站遭受到严重的电磁干扰,导致地电阻率测量产生了较大的误差,淹没了地震引起的地电阻率变化。本文选取通渭地震台,通过运用编码源地电阻率观测技术和循环互相关计算方法,改变发射序列信号周期(观测时间长度)和测量叠加次数使激发极化效应更加充分,有效地抑制环境随机噪声,在高铁、基建等干扰运行或活动时段获得离散度较小的地电阻率数据。这种新的地电阻率观测体系,对现有地面地电阻率台站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能为地震预报与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