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80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0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36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中国近海“近江牡蛎”的分类和订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牡蛎(Ostreidae)属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珍珠贝目(Pterioidae),为世界性广分布种类。由于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从远古时代  相似文献   
122.
海上溢油的处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雯 《黄渤海海洋》1997,15(3):57-62
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多达数百万吨,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污染。本文综述了海上溢油的处置技术,包括石油入海后的处理和回收技术以及海上溢油的最终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123.
海上溢油粒子追踪预测模型中的两种数值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海上溢油粒子追踪预测模型中,关键的是对拉格朗日微分方程的求解。本文首先通过数值实验比较了欧拉法和龙格-库塔法求解拉格朗日溢油轨迹微分方程的优劣,然后将其应用到2005年4月3日发生在大连附近的“ARTEAGA”油轮溢油事故的油膜粒子追踪模型中。数值实验和应用结果表明,在近岸不均匀流场下,用龙格-库塔方法解拉格朗日油粒子微分方程比用欧拉法求解精度高,用龙格-库塔方法模拟“ARTEAGA”油轮轨迹及其扩散范围与实际观测更为接近,而用欧拉法模拟溢油扩散的面积偏大。  相似文献   
124.
Euclid贴近度聚类分析鉴别海面溢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86年对我国常见的14种油品的1984年8月大连湾海面溢油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Euclid贴近度聚类分析的海面溢油鉴别模式提出油鉴别的Euclid贴近度置信水平λi的模糊区概念。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对渤海海上 2个不同区块所产原油的红外光谱进行小波分析 ,分别获得不同尺度下的光谱信息。通过观察比较不同尺度下的光谱信息 ,包括谱图的大体形状 (谱图的低频部分 )和特征峰信息 (谱图的高频部分 ) ,更好地对 2种原油进行了分辨 ,为提高用红外光谱法进行海上溢油鉴别的准确度探索出 1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6.
在海上石油生产过程中,事故性溢油属一种潜在的偶然事件。导致海上油田事故性溢油的主要原因可分为自然因素、人员误操作、设备腐蚀老化及对新的地层油藏构造认识不足等等。海上一旦发生事故性溢油,必然对海洋环境及其生物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胜利埕岛油田而言,引起海上事故性溢油的主要原因为自然环境因素、未知地层情况突变及人员的误操作。了解并掌握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采取相应的对策十分必要。本文主要论述事故性溢油海洋环境的影响分析及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7.
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多达数百万吨,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污染。本文综述了海上溢油的处置技术,包括石油入海后的处理和回收技术以及海上溢油的最终处置技术。  相似文献   
128.
作者基于信息熵理论,以溢油事故对海洋天然渔业损害为切入点探讨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承载力损害评估方法。论文从生态系统状态、功能、污染、修复等4个方面构建了熵流和熵产生指标体系,以"塔斯曼海"轮溢油事故为例进行计算和评估,结果表明:溢油使海洋生态系统的价值产出能力下降94.7%、总的承载力下降194.9%,溢油治理的效果小于溢油对生态承载力的损害。本评价是现有溢油生态损害评价的补充,可为长期生态损害评估、生态修复和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9.
130.
基于矢耳石形态的平鲉属鱼类鉴别及研究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青岛胶州湾铠平鲉(Sebastes hubbsi)、花斑平鲉(Sebastes nigricans)和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 3种平鲉属鱼类的矢耳石形态特征,探究基于矢耳石形态鉴别3种鱼类的可行性.以8个耳石形状指标和37个椭圆傅里叶系数进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显示铠平鲉与许氏平鲉的耳石形态差异最大,铠平鲉与花斑平鲉间差异最小.利用耳石形状指标、椭圆傅里叶系数、耳石形状指标与椭圆傅里叶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3种鱼类的综合判别率均可达95%以上,判别分析散点图可明显将3种鱼类区分开.耳石长介于4~7 mm的3种鱼类小规格组与2龄及以上成鱼组耳石样本的判别结果一致,表明针对不同发育阶段平鲉属鱼类,基于耳石形态的种类鉴别均是可行的;仅使用椭圆傅里叶系数鉴别3种鱼类时综合判别率虽高达100%,但难以快速定位3种鱼类耳石形态间,在统计上差异显著而实际上微小的形状差异所在;而使用耳石形状指标和椭圆傅里叶系数联合判别,综合判别率亦高达99%,且能快速找出3种鱼类耳石在矩形趋近率、形态因子、面密度等的形态差异.研究表明,耳石形状指标和椭圆傅里叶分析联合判别是平鲉属鱼类种类鉴别及耳石形态差异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