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2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207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398篇
海洋学   523篇
综合类   122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3篇
  1942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91.
本文着重讨论了长城湾现代滨岸砾石沉积的形态、规模、粒度和组构特征及滨岸带沉积动力环境。认为砾石堆积体系中高纬滨岸风暴沉积的产物。堆积体规模较小,形似堤坝,走向与海岸线大体平行。砾石主要由玄武质火山熔岩的岩屑组成,颗粒表面新鲜,多为扁度差的多角体,保留着冰碛砾石的粒态特征。粒度组成和粒级分配上具有冰川-海洋作用双重性质。砾石堤中砾石排列杂乱,层序不清,层理构造不发育,形态分带不显著,仅在堤的向海侧稍显粒度分带现象,由堤的顶部到上中部至基部,分别为砾石带、粗细砾带和砂砾带。滨岸带不同地貌部位,沉积动力环境存在一些差异。从风暴高潮位至大潮低潮位,水动力的簸选作用具有好→差→较好→较差的规律性变化,沉积物随之出现:较粗较匀→粗细混杂→较细较匀→粗细颗粒较混杂的韵律式波动。并指出这些特征与极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992.
凡纳滨对虾引进亲虾及其子一代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Operon公司的16个引物对两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亲本群体及其子一代对虾的基因组DNA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第一个亲虾群体对16个引物共获得78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48个,占61.54%;其子代对虾共获得89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50个,占56.18%。第二个亲虾群体对16个引物共获得97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49个,占50.52%,其子代对虾共获得93个位点,多态位点数为28个,占30.11%。单个引物获得的标记数为1~8个。第一个亲本群体及其子代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是0.1959±0.0392和0.1435±0.0268;第二个亲本群体及其子代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922±0.0189和0.0621±0.0148。两个亲本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6546±0.0794,两个子代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7087±0.0656。在OPF-09、OPZ-11两个引物的扩增结果中,发现两个亲本群体及其子代有差异标记。  相似文献   
993.
通过核糖体18S rDNA探讨柳珊瑚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海3种柳珊瑚的18SrDNA序列的测序,结合Genebank中搜索到的其他26种柳珊瑚的18SrDNA序列,构建了NJ和MP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柳珊瑚可分为两个类群,系统树清楚表明了钙轴珊瑚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但未能很好反映全轴珊瑚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钙轴珊瑚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较为清晰,其中枝鳃珊瑚科(Dendrobrachiidae)、红珊瑚科(Coralliidae)和拟柳珊瑚科(Paragorgiidae)的遗传关系非常紧密,三爪珊瑚科(Briareidae)、鞭柳珊瑚科(Ellisellidae)和Erythropodiumcaribaeorum分类地位还待商榷,需要选取更多的样品构建系统树才能弄清楚它们准确的分类地位。全轴珊瑚类群的系统关系非常混乱,可见18SrDNA并不能提供有效的遗传信息,这就需要寻求其他遗传标记来解决全轴珊瑚类群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994.
柳珊瑚酸(suberogorgin,Sub)是从南海柳珊瑚Suberogoryiasp.中分离的一种新结构化合物。依剂量地提高小鼠小肠炭末推进速度,并兴奋离体兔十二指肠,其ED50=7.1μmol·L-1。此作用可被阿托品(1μmol·L-1)完全拮抗,被吲哚美辛(170和350μmol·L-1)部分拮抗,但不被苯海拉明阻断,表明Sub的作用主要与M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995.
广东省电白县大放鸡岛滨珊瑚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测定了1982-2001年广东省电白县大放鸡岛(111^* 11’E、21^*21’N)滨珊瑚中的Pb、Cd、Cu、Co、Cr、Mn、Ni、Zn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珊瑚中有高的Ni和Zn含量的平均值,且在1990和2001年Zn的含量高出平均值1.8和2.3倍;1997和1998年,Pb的含量高出平均值3.5和2.3倍;1987年Cu的含量高出平均值1.5倍。这表明珊瑚样品在上述的年段内受到了Zn、Ni、Pb和Cu较显著的污染。其他重金属元素未构成明显的影响。此外,还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了重金属含量的年际变化率与气候环境和经济环境指标的相关性,以及重金属元素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996.
位于水合物脊(前称“第二脊”)上的ODPl46航次站位调查资料揭示了俄勒冈边缘水合物/气体系统中构造活动影响下的地层和BSR反射特征的变化情况。尤其在水合物脊南部,这些模式得到了详细的描述,1996年在该区的抓斗样品表明。在海底附近存在含块状水合物的沉积物。根据我们对ODPl46航次站位调查资料的检验和水合物脊最近几个航次的调查结果,建议在水合物脊上实施三个钻孔,井深400—700米。并辅以生物和地球化学综合采样及一系列的原位测试。在这样一个ODP航次中开展下列课题的研究:1.在两个明显不同的沉积和构造环境中,对气体和水合物形成的物理和化学机制作源区比较:(1)在增生楔较老沉积物中,海底附近发现了块状水合物及其相关的自生碳酸盐矿物,其甲烷可能来源于俯冲沉积物;(2)与增生楔相连、快速充填的陆坡盆地中,沉积物较年轻、成层性好,其地震反射特征强烈地显示了水合物和(或)游离气的存在,但海底附近没有水合物和(或)碳酸盐矿物积聚的迹象,其气源主要来自原地沉积物中。2.采用地球物理遥感技术校准确定水合物及其下伏游离气饱和度。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特性,需要编制井间水合物分布图,评价俯冲带环境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未来经济潜力。3.利用地球化学示踪物、物理性质测量和微结构分析,检测构造因素诱发的水合物不稳定导致的BSR和BSR下伏地震反射特征发生变化是否与地震反射资料推测的一样。4.加深对水合物形成的地球化学效应的认识,以便于利用综合地质资料确定甲烷释放进入大气的原生载体,了解巨大而剧烈的水合物失稳作用在全球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5.确定水合物和下伏沉积物的孔隙度和剪切强度,以评估水合物、流体活动与斜坡稳定性之间的关系。6.确定沉积物中生物成因甲烷菌和热成因甲烷菌的分布数量,评估它们对水合物形成和分解的贡献,以及与沉积物成岩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7.
对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区306个海底表层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和粒度测试,从稀土元素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物质来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的分布与沉积物类型有良好的对应性。高值区呈舌状由西北向东南伸展,正好对应粉砂类型区;而低值区则对应于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说明了本研究区稀土元素分布基本遵循“元素粒度控制规律”。研究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和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模式与黄河沉积物非常接近;基于若干稳定元素比值的计算对比,验证了研究区沉积物与黄河入海沉积物具有相同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998.
盐度对凡纳滨对虾幼虾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在盐度为1,15和30的条件下,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幼虾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1)幼虾肝胰腺中,当盐度为1时,胃蛋白酶活性最高[29.58μg/(mg..min)],胰蛋白酶活性[92.46μg/(mg.min)]与盐度为15时的值[97.60μg/(mg.min)]相当;胃肠中,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活性均以盐度为1时最高。(2)当盐度为1时,肝胰腺和胃肠中脂肪酶活性最大,但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肝胰腺中,各盐度组的淀粉酶活性很接近,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胃肠中,盐度为1时的淀粉酶活性最高,达109.29μg/(mg.min),显著高于盐度为15,30时的活性(P<0.05)。  相似文献   
999.
盐生植物中亚滨藜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酸化和加热相结合的方法,从中亚滨藜叶中提取叶蛋白。分别研究了溶剂用量和加入无机盐、溶剂酸碱度、温度、提取时间等对蛋白质提取率的影响;以及不同pH、絮凝温度、絮凝时间对从提取物中沉淀蛋白质的影响。确定了中亚滨藜叶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盐生植物中亚滨藜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西沙群岛现代滨岸的风暴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仅以1984年10号风暴为例,讨论了风暴前后的水动力条件及路径变化.重点阐述了该次风暴对西沙珊瑚礁区的潮间和潮上带现代砾堤和海滩的影响.描述了珊瑚礁区的砾堤沉积物的空间分布及垂向序列,并对沙质海滩的风暴搬运过程进行了适当的讨论.西沙砾质砾堤和沙质海滩无论从沉积序列上还是从沉积物的结构成份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它们是在一种水动力条件下形成的两种不同的沉积体,在沉积过程中各有自身的沉积特点.本文尝试性地从上述角度提出一种沉积序列的空间格局,以便为古代沉积物的研究提供一些滨岸风暴沉积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