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182篇
大气科学   307篇
地球物理   335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338篇
天文学   96篇
综合类   66篇
自然地理   7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波在饱含流体的孔隙介质中的传播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到流体的可压缩性,笔者进一步发展了以前的结果。引进了准微观连续条件的概念,直接联合应用流体动力学方程和固体的弹性或粘弹性力学方程,即得到了此种介质的动力学方程组,其中直接引用了流体和固体的弹性(或粘弹性)系数,较之Biot从物理考虑而建立的应力-应变关系中的后两个常数Q、R具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因而更便于用常规的方法确定。证明了,此种无限介质中通常具有两种P波和一种S波,且具阻尼和频散效应。对于几种极端情况可以明确地得到固体波和流体波,有助于近似地解释一些地球物理和声学现象。文中还指出了区分两种典型的计算模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我们从磁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出发,给出了计及外加常数磁场情况下规则非均匀等离子体中电磁波和电声波的耦合传播方程。在选用的电子密度剖面下,求解了该方程组的边界值问题,得到了|P_1|和|H_x|的数值解,进而证明了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到的电磁波和电声波传播的简单近似耦合方程组是可用的。 最后,我们计算了Debye长度和等离子体波长,指出在等离子体鞘套中等离子体波不能辐射出去的主要原因是在鞘套外边界严重的Landau阻尼造成的,并非在激波线强间断处的多次反射结果。 同时,也对所得到的传播耦合方程的普遍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报道了北京地区1977年10月10日至1978年5月3日的重力固体潮观测结果。得出北京地区主要潮波的振幅系数δ和相位滞后κ为: δ(O_1)=1.1639±0.0086,κ(O_1)=0.44°±0.42° δ(M_2)=1.1593±0.0027,κ(M_2)=-0.40°±0.13  相似文献   
104.
波在飽水孔隙弹性介貭中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弹性体中波的传播問題迄今已有較广泛的研究.对飽水孔隙弹性介貭中波的传播問題研究的尚少。但此种問題在地球物理、地震、土木工程和声学等研究中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5.
(1)利用大气对流层中部无辐散层的存在,垂直积分热力学方程,并对整个对流层的距平加热场作解析近似的描写,联立涡度方程,得到最非绝热地转的250hPa距平流函数方程。它的形式酷似正压涡度方程。(2)讨论了罗斯贝波列的谱平均相速和群速。证明了气候平均高度场的闭合中心,就是中高纬度大气低频振子。其两侧位相变化相反,它的能源主要来自CISK凝结正反馈或海温的感热。(3)导出了低频相关射线公式,它表明低频射  相似文献   
106.
为探究渤海岸线及水深变化对水动力的影响,基于Delft3D水动力学模型,选用2003年和2015年作为围 填海前后的典型年份,建立了围填海前后岸线及水深条件下的渤海三维水动力模型,并对水动力场进行了模拟。通过对围填海前后潮波和潮余流的分析,得到了岸线及水深变化对渤海水动力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填海后,岸线及水深变化会对渤海主导分潮M2分潮产生较大影响,秦皇岛附近无潮点向西北方向偏移,渤海海域M2 分潮振幅总体减小;潮致余流场受岸线及水深变化影响较大,其中渤海湾曹妃甸港南部形成复杂的涡流,沿岸海域余流增大;滨海新区附近形成多个小范围环流,且天津港到黄骅港北部沿岸海域2015年余流比2003年增加3~5 cm/s;黄骅港南部形成一个逆时针环流,并且该处余流减小2~5 cm/s。辽东湾辽河口附近由于水深增加导致余流减小2~7 cm/s。莱州湾黄河口附近的逆时针环流向东南方向移动,黄河口北部余流略有减小,东南部余流明显增大,增加量最多能达到9 cm/s。刁龙嘴南侧顺时针环流减小,北侧顺时针环流增大4~9 cm/s。  相似文献   
107.
常常有这样的说法:巴黎人高傲冷漠,纽约人不守规矩,东京人彬彬有礼却拒人千里,香港人性子急、走路也要小跑……公众对于一个城市的形象,往往取决于市民的表现,就像一个国家的形象在一定程度通过国民形象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8.
Drilling fluid is a common flushingmedium used in pile foundation, geological drilling and petroleum drilling. Study on ultrasonic propagation properties in drilling fluid is of vital importance, not only for developing equipments to non-contact measuring concrete casting level for bored pile, but also for developing equipments considering drilling fluid as signal channel. The existence of clay particlesmakes the ultrasonic propagation and attenuation in drilling fluid much different from pure water. In order to know the relation among ultrasound frequency, slurry density and depth, a series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about ultrasound propagation in water-based bentonite slurry were finished. Wavelet method was adopted to process the gained original waves of ultrasonic propagation in slurry, so we knew the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of ultrasound propagated in different drilling fluids with different density. The first group experiments shows that with density of drilling fluid increase, ultrasonic velocity will decrease but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will increase if ultrasonic frequency keep constant. The second group experiments shows that the power of ultrasound will intensify in small bore hole, the attenuation coefficient ismuch smaller than theoretical value.  相似文献   
109.
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某基坑变形监测项目,从观测墩及觇牌的设计、观测方法、精度估计等方面对基坑水平位移观测进行了介绍,并介绍了利用差异沉降量推算法进行倾斜观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0.
《海洋世界》2008,(3):7-7
逆转录病毒HIV侵入宿主细胞后,可在细胞内合成RNA和新的病毒颗粒,最终导致艾滋病。一些灵长类动物对HIV具有免疫力。HIV在物种问的传播过程中,一些辅助基因和蛋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近。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科学家们发现,对HIV有免疫力的猴子体内的一个辅助基因发生了改变——它与另一个基因“融合”在一起。“融合效应”使原来的基因获得“捕捉病毒并摧毁之”的功能。正是这个功能使部分灵长类动物具有对HIV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