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测绘学   1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63篇
海洋学   788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91.
河流动力学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曹叔尤  方铎 《水科学进展》1992,3(4):319-325
从流域产沙、床面形态及河床阻力、泥沙输移、河流形态及其演变、工程泥沙、河流模拟、泥沙测验和环境泥沙等八个主要方面评述了河流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未来可能引起关注的若干课题.  相似文献   
792.
长江口浑浊带含沙量的潮流变化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时伟荣 《地理学报》1993,48(5):412-420
实测数据显示在长江口南槽浑浊带内,近河床含沙量在很多情况下在转流后1—3h内出现峰值,在涨、落急流速最大时含沙量却迅速下降。本文利用实测数据计算了不问潮时的泥沙垂向紊动扩散系数,发现它与底层含沙量有类似的变化过程,结合近底层高浓度悬沙的迁移,认为转流后出现的含沙量峰值主要是由于憩流期沉降到河床的悬沙重新悬浮引起的。重新悬浮是浑浊带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793.
城市地表"径流-灰尘-污染物"作为一个三相介质系统,相互作用机理十分复杂。分别从城市地表灰尘颗粒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吸附效应及时空分布规律、地表(坡面)降雨径流特性及过程模拟、地表径流-灰尘-污染物协同输移与削减等方面,总结与分析了现有的研究进展。从本质上来看,城市地表灰尘可视为由不同粒径泥沙颗粒组成的综合体,有必要基于泥沙运动力学理论加强对地表径流中灰尘颗粒运动规律的研究,并以灰尘颗粒对不同污染物的吸附、沉淀作用为纽带,探讨"径流-灰尘-污染物"的协同输移与削减机制。其中,如何有效扩展城市调查样本容量,比较研究不同下垫面径流动力特性,并从径流能量或功率角度出发,研究不同粒径灰尘颗粒的分组起动与输移规律,并建立在径流输送过程中的挟沙力方程,将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94.
本文以江苏北部连云港地区(北起海州湾湾顶,南至废黄河口)同时存在的侵蚀和堆积两种淤泥质岸滩类型为研究对象,对近岸波浪和潮流的作用特征进行了定量的分析,给出了近岸波浪的分布特征,建立了两种岸滩上波浪的衰减模式,得到了波浪和潮流底切力在不同岸滩上的时空分布规律.由此指出在侵蚀型岸段,波浪是岸滩侵蚀的主要动力因子,潮流主要起运移扩散泥沙的作用;在堆积型岸段,潮流则是岸滩塑造的主要动力,波浪作用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795.
对台湾海峡潮流的一点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立  王寿景 《海洋与湖沼》1990,21(6):578-580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台湾海峡的潮汐和潮流进行了不少研究。有关研究主要依据数值计算结果。计算中海峡两端的开边界条件多采用尝试法调整,并用两岸及岛屿测站潮汐资料校核,因而有关潮汐的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至于潮流方面,除西岸少量观测之外所掌握的实测资料很少,因而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96.
瓯江口南岸潮滩沉积动力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冬、夏两季的潮滩沉积地貌现场观测,大小潮的悬沙含量、悬沙沉降量、沉积物活动层等测定,以及以往的海岸带调查资料,本文着重讨论了自岸向海高潮滩砂质、高潮滩砂泥混合质、中潮滩砂质、中潮滩砂泥混合质和低潮滩泥质5个沉积带的沉积动力作用,从而说明了十余年来潮滩沉积物以砂和粗粉砂级组分向岸、极细粉砂和粘土级组分向海为主的搬运过程.  相似文献   
797.
在潮流数值模型中,采取了如下办法表示桥墩:桥墩造成的截水面积通过减小水深来实现,桥墩的阻尼通过增加底摩擦实现。根据以上水深处理和水力学实验给出的阻尼系数,在胶州湾及邻近海域计算潮流场基础上,预测了青岛海湾大桥对胶州湾潮汐、潮流及余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8.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新Ⅶ线区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因素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固定式)新Ⅶ线调查区浅层地质一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质条件,并对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新Ⅶ线区内海底表面无障碍物,区内也无任何断层,目前在潮流的作用下仍在移动的沙波和沙垄是其主要的潜在地质灾害因素,而斜坡稳定性和砂土震动液化(海底以下20m范围内砂土层)在120年一遇的极端波浪荷栽作用下或在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的情况下均不会构成该跨海工程的潜在地质灾害因素。同时还指出,虽然区内地质条件均属于不具活动能力的限制性地质条件,但其对工程设施仍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99.
东海和凯尔特海潮流沙脊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海潮流沙脊与凯尔特海沙脊均为开阔陆架上的大型深水沙脊,它们都形成在冰后期海面上升时期。目前仍然经受现代潮流和风暴浪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处于活动沙脊和衰亡沙脊之间的发育过程,属于准活动沙脊。与东海比较,凯尔特海的动力作用更强。东海沙脊横剖面大多呈向西南方向倾斜的前积层理,偶见波浪侵蚀面,反映以潮流作用为主形成的沙脊内部结构的特点;凯尔特海沙脊剖面呈现复杂的交错层理,内部有较多的波浪侵蚀面,这是潮流和波浪共同作用形成的沙脊内部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800.
珠江口黄茅海河口湾水动力沉积和泥沙运动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它根据稳健对数比主分量分析和Mclaren-Bowels沉积物迁移随机模型统计研究了珠江口黄茅海河口湾的水动力沉积和泥沙运动。稳健对数比主分量分析把黄茅海河口湾沉积物粒度类型划分为四大类,并相应四种不同水动力环境沉积区。Mclaren-Bowels随机模型在泥沙运动方向上的定量统计证实了沉积分布表明的泥沙运动规律,为今后探索和开发黄茅海河口湾海区提供新的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