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4篇
海洋学   541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荣成月湖是一个典型天然潟湖,潮间带沉积物中存在多种形态趋磁细菌。通过Roche454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沉积物样品(B_S)和磁收样品(B_M)进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认识荣成潮间带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并了解趋磁细菌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δ-变形菌纲,占总细菌数的26.4%,其次是γ-变形菌纲和α-变形菌纲;而磁收样品中细菌多样性和种类明显降低,以α-变形菌纲占绝对优势,相对比例达72.6%。在磁收样品和沉积物样品分别发现了1 612条和186条reads与趋磁细菌相关,分别占细菌总数的5.76%和0.85%,磁收样品中趋磁细菌数是沉积物样品的6.8倍。对两个样品中获得的趋磁细菌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些序列多数属于变形菌门的α-变形菌纲,以趋磁球菌占绝对优势,少数属于δ-变形菌纲,与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亲缘关系最近。海洋趋磁螺菌属仅在B_M样品中检出,趋磁弧菌属在B_M样品优势度高于B_S样品,而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和趋磁螺菌属在B_S样品中优势度更高。通过分析样品间的差异OTUs,认为荣成潮间带沉积物中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趋磁细菌新类群。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培养和开发趋磁细菌这一功能菌群,发现趋磁细菌新类群及趋磁细菌生态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2.
ATS(algal turf scrubber)系统是一种利用潮间带藻类高效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氮(N)、磷(P)元素的水质净化系统, 藻类是支持整个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群落结构与水质净化效果密切相关。该研究基于Illumina MiSeq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海水水族缸的ATS系统中藻板样品和自然礁石上的藻类进行多样性分析。18S rDNA研究结果表明, ATS系统中经筛选得到藻类优化序列21390条, 其中对丝藻属Antithamnion占主要地位, 占序列总数的22.79%, 其次19.07%序列归入斜纹藻属Psammodictyon; 宋井、展南亭、后宅3个地区的藻类经筛选分别得到88435、87129、106458条优化序列, 主要为分枝色指藻属Chroodactylon、宽果藻属Mastocarpus和日本马泽藻属Mazzaella。ATS系统和自然环境样品共有的优势藻为骨条藻属Skeletonema和仙菜属Ceramium。本实验在研究ATS系统与自然礁石上的藻类群落相似性的同时, 深入探究了其群落结构的差异性, 为进一步优化ATS系统的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是制作高精度数字地形产品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常用滤波算法基本原理、滩涂机载LiDAR点云数据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潮汐水位高程约束,移动窗口滤波与三角网渐进加密滤波组合的滤波方法。试验表明:该滤波方法获取的滩涂地形有效点云数据质量与人工滤波结果相当,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滩涂区域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的效率,为快速获取滩涂区域数字高程模型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4.
为了解红树林不同潮位沉积物中底栖真核生物群落分布,基于18S rRNA基因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了广西北仑河口陆缘、林中和海缘3个潮位红树林沉积物中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北仑河口潮间带红树林沉积物中底栖生物多样性丰富,Shannon-Wiener指数变化范围在6. 08~6. 73之间; PCA分析表明潮间带中底栖生物群落差异较大,陆缘红树林中扁形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相对丰度较高,林中区域中纤毛虫、环节动物和轮虫相对丰度较高,海缘红树林中硅藻相对丰度较高;红树林中主要OTUs有桡足类的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硅藻类的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纤毛虫类的前管虫(Prorodon teres)、多毛类的小头虫(Capitella sp.)。高通量测序方法能较全面反映红树林区微型/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研究结果为丰富红树林底栖生物群落研究和解析底栖生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发挥的作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5.
在中国海监的执法实践中,时常遇到争议区域执法问题。究其原因,有的争议源于法律适用不明,如河海之争,滩涂之争;有的因为至今没有明确的管理界线,如有争议的海岛和大多数无居民海岛。  相似文献   
56.
泉州潮间带贝类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泉州市潮间带贝类的种类、数量及其生态分布。经记录整理、鉴定共得标本125种,隶属于3纲、46科和84属。其中,多板纲3种,双壳纲63种,腹足纲59种。根据它们对温度的适应性质可分为4个类群:暖温带种占5.6%;亚热带种占40.8%;广温广布种占48.0%;热带种占5.6%。  相似文献   
57.
根据历史和实测资料研究慈溪市海岸变化过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距今约2 500 a慈溪全境已形成南丘北海、中部为滨海平原的地貌格局;2)慈溪滩涂属于淤涨型滩涂,自宋代以来已修建11道海塘,新中国成立前海岸线平均每年向外推移25 m,之后则达到50~100 m;3)慈溪滩涂形成演变的影响因子包括地形约束、河川径流和人类活动等,近代人类活动的作用强度越来越大;4)西三闸附近涨潮潮位增高和庵东滩面淤高、扩大是西三潮沟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其诱因是大规模的人类活动。西三潮沟的整治原则应是“因势利导,围涂治沟”。鉴于目前西三潮沟东西两侧都已完成直堤工程,建议在钱塘江连续丰水年时抛石筑坝,彻底截断西三潮沟。  相似文献   
58.
基于密度分离原理,利用饱和NaCl溶液对秦皇岛近岸海域潮间带砂质沉积物中的微塑料进行了浮选和分离提取,采用显微红外光谱方法分析附着在滤膜上的微塑料颗粒形貌和材质。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SEM-EDS)对微塑料样品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及微区成分的分析。并采用地累积指数(Geo Accumulation Indexes,Igeo)和富集系数(Enrichment Factors,EF)分析砂质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和Pb污染水平和富集特点。分析砂质沉积物中烧失量(Loss on Ignition,LOI)、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总氮(Total Nitrogen,TN)以及碳氮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和δ15N),探讨有机质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潮间带砂质沉积物中有纤维类、发泡类、薄膜类3种微塑料,以纤维类的微塑料为主。微塑料表层富集有Si、Al、Mg、Fe和Ca等元素。沉积物中Hg和Cd富集水平较高,Pb富集水平较低。沉积物TOC和TN含量较低,LOI为TOC的1.6倍,δ13C、δ15N和TOC/TN的数值范围均显示有机质以海洋浮游植物藻类等海源为主。  相似文献   
59.
厦门潮间带泥滩和虾池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的丰度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1996年对厦门三处潮间带和两口虾池的小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型底栖动物主要类群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此外,还有底栖桡足类、多毛类和寡毛类。三处潮间带海洋线虫的平均密度为60.13个/cm^2,占小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的94.46%。除了鸡屿中潮区和低潮区外,其他潮漳带海洋线虫与底栖桡足类丰度比度多在16.3以下,表明厦大海边和大屿潮间带未受明显污染。刚放虾苗的虾池,小型底栖动物贫乏,随着时  相似文献   
60.
舟山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Ⅱ.数量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舟山潮间带生物种类数量的平面分布与盐度和海岸开敞性有关,垂直分布与潮汐有关;群落数量的水平分布与底质和海岸开敞性有关,垂直分布与潮汐有关。舟山潮间带生物有明显的分带现象,隐蔽的岩岸区分为:滨螺带和藤壶-牡蛎带两个带;开敞性岩岸区分为:滨螺带,藤壶-(虫戚)-藻类带及藻类带3个带。沙滩区分为:沙蟹带和浅蛤-斧蛤带两个带;泥沙滩区分为:盐碱植物-滨螺带和招潮蟹-大眼蟹带;泥滩区分为:蟹守螺-囊螺带和蟹守螺-织纹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