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0篇
  免费   661篇
  国内免费   578篇
测绘学   318篇
大气科学   2341篇
地球物理   990篇
地质学   1512篇
海洋学   57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86篇
自然地理   681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404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65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59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209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84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64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1.
地裂缝灾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27年美国首先发现地裂缝以来,各国学者对地裂缝的发生、发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美国学者首先从地震研究入手,认为地裂缝的形成受构造因素影响。后逐渐加强研究地下水超采对地裂缝的影响,形成了构造与地下水开采复合成因观点。我国学者重点对汾渭地堑地裂缝成因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提出几种成因机理模型,并用GIS技术建立简单的预测预报系统。文章在详细介绍国内、外对地裂缝成因机理和水文特性的研究以及预测、预报工作的同时,对今后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目前,地裂缝的研究正从以往的定性静态描述转向以过程为目标的精确定量动力学研究。利用相似材料模拟地裂缝的形成与发展,以非线性理论(如分形)对地裂缝系统进行定量的数学描述,建立准确的预测、预报模型(如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与GIS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预测、预报系统,减少地裂缝灾害对环境的影响,进而对它加以利用,是今后地裂缝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2.
基于GIS的陕西省旬阳地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部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重灾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该地区即将开展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能源开发等。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与地质灾害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为解决这一问题,论文选取中国滑坡重灾区的江汉流域开展灾害危险性区划应用研究。研究区选在旬阳地区的县城近郊,通过MAPGIS软件平台及其二次开发的滑坡灾害分析系统,采用规则网格单元划分方法,运用信息量模型对该区斜坡稳定性进行了.空间定量预测,并依信息量法的结果编制了该区的危险性预测分区图。为政府部门进行土地规划决策、避免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发和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3.
2003年5月11日1时55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三穗县台烈镇台烈村三穗 凯里高速公路平溪特大桥3#墩附近发生滑坡,造成33人死亡,2人失踪,1人受伤,16间工棚被毁见照片专版(照片2)。国务院对此灾情高度重视,作者参加了国务院调查组,紧急赶往发灾现场,调查和指导了抢险救灾工作。1 滑坡结构滑坡地处平溪河之拐弯右侧凸岸,三面临空,缓坡地形坡度20~30°。其东北部为冲沟,东南部为高达30多米的陡崖。滑坡地层为前震旦系浅变质砂岩、板岩,具4层结构:上部第1层:残坡积土,厚度3~5m;第2层;碎石土,厚度5~10m;第3层;强风化板岩、砂岩,层状…  相似文献   
114.
115.
灾害预报与鸡西煤矿瓦斯爆炸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上半年,伴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日益加剧,全球性重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6月20日发生在中国黑龙江省鸡西煤矿的瓦斯爆炸事件和6月22日发生在伊朗的强烈地震,时间恰逢月亮近地潮的6月19日和太阳潮半日形变最大值的夏至的6月21日附近,是地球形变和排气较强烈的时段.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月球与地球发震有关系的重要条件是“近地点兼朔、望”以及各大行星特定位置的配合,张元东称之为“特殊天象组合期”[1];郭增建等提出,月亮赤纬角或太阳黄赤交角最大时地球形变和排气最强烈[2~5].在此期间,中国各种大的突发性灾难,如空难、海难、火车事故、矿…  相似文献   
116.
地气的宏观效应与微观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子勇  陶澍 《地学前缘》2003,10(1):249-255
根据地球内部气体 (地气 )的释放特征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文中提出了地气的宏观效应及地气的微观效应的概念。地气的宏观效应主要是由地球内部大量气体的突然释放所引起 ,它具有突发性、宏观性及难于研究的特点。地气宏观效应有多种表现形式 ,如火山爆发、地震前后排气及一些大的自然灾害及自然现象等。地气的微观效应则是由地球内部气体持续微观释放所引起 ,它具有普遍性、微观性及可研究的特点。地气的微观排放及地气作用下物质的远距离迁移是地气微观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地气的微观排放对于研究温室气体及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而研究地气作用下物质的远距离迁移现象对于石油、金属矿的勘探以及在环境研究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地气宏观效应及地气微观效应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及其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7.
本文通过开展板栗生长发育期的观测和调查,总结河源市板栗生产和气候条件的关系,找出板栗生产中的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提出河源市发展板栗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8.
彭端 《广东气象》2003,(4):8-10
本文通过对肇庆市汛期雨量进行统计特征量分析,得到汛期雨量年际变化特征和旱涝阶段性周期,并对南海夏季风与肇庆汛期旱涝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南海夏季风爆发早晚与强弱对肇庆后汛期降水关系较为密切。夏季风爆发晚,汛期出现异常情况可能性大。强夏季风年,后汛期有可能出现重涝。  相似文献   
119.
一次梅雨锋降水系统三维风场双、三雷达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海光  王玉彬 《气象》2003,29(5):13-17
2002年,“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项目首次启用三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对暴雨系统进行同步观测,作者使用MUSCAT技术对6月24日梅雨锋雨带上的一个中β系统进行了双、三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对比分析,表明大气中低层辐合线是此次暴雨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0.
BP神经网络模型在重庆伏旱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永华  刘德  金龙  高阳华 《气象》2003,29(12):14-17
采用气象要素定义伏旱指数,利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重庆地区伏旱变化特征,最后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伏旱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重庆伏旱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而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伏旱预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以应用于实际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