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1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养殖大菱鲆烂鳍病病原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山东半岛3个养殖场各分离到一株大菱鲆烂鳍病的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鞭毛,有运动能力,菌落半透明。经常规生理生化特征测试和16SrRNA基因序列对比,表明它们都是同一种细菌。理化特征的结果显示这3株菌均与V.anguillarum的表性特征非常相似。对其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与V.anguillarum亲缘关系最近。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将该菌鉴定为V.anguillarum.  相似文献   
72.
分析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可为杨树烂皮病预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2-2008年黑龙江省14个代表站点杨树烂皮病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相关分析法,研究黑龙江省杨树烂皮病发生发展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杨树烂皮病发病率与上年10月至当年4月平均气温、5-9月温湿系数、降水量、降水日数、上年10月和当年3月空气相对湿度、极端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大的天气条件持续时间及平均风速呈正比,与上年10月至当年4月温湿系数、5-9月平均气温、上年12月至当年1月空气相对湿度、极端最低气温及日照时数呈反比。湿润、温凉和冬季冷热骤变的气候环境可加剧杨树烂皮病的发生发展,日照充足和夏季高温对杨树烂皮病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3.
鳃是鱼类渗透压调节的主要器官, 鳃细胞的培养技术的建立可以为鱼类渗透压调节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作为一种广盐性鱼类, 是研究渗透压调节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本研究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了金钱鱼鳃细胞的体外培养, 确定该类细胞原代和传代培养的最优条件, 分析了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 金钱鱼鳃细胞系在28℃, 含有2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的L-15培养基中生长最佳, 2~4d即可传代, 传代后可稳定培养, 命名为SG。在传代培养过程中, 对其增殖情况进行分析, 发现SG细胞群体倍增时间为40.8h。正常传代的SG细胞冻存、复苏后, 经台盼蓝染色测得细胞存活率约为87%。鳃细胞直接同水体环境接触, 具有高效的渗透压调节能力。环境盐度变化时, 鳃细胞启动渗透压胁迫应答机制, 维持内环境稳态。本研究对SG细胞进行渗透压刺激后, 检测其增殖情况并观察形态变化。分析表明, SG细胞在分别为150和600mOsmol·kg -1的低渗和高渗胁迫后均可增殖, 且低渗胁迫后的增殖速度是高渗胁迫的1.5倍。渗透压胁迫后SG细胞的形态观察结果显示, 低渗培养基胁迫后细胞体积发生膨胀而高渗条件下细胞体积发生皱缩。由此推断SG细胞具有较强渗透压耐受性, 且低渗耐受能力强于高渗。SG细胞系的建立为金钱鱼渗透压应答机制和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74.
刘凯旋  岳欣  刘保忠 《海洋科学》2020,44(8):178-185
为探究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鳃组织内共生菌群的群落组成及结构,采用纯培养方法,对文蛤鳃组织的内共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和16S rRNA鉴定,共筛选到215株细菌,分属于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4个门级类群中,其中变形菌门是实现纯培养菌株数量最多的类群。基于16S rRNA序列信息,进一步对变形菌门的系统演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纲级类群的菌株分别聚集在了相应的分支内。另外,对获得的具有潜在抑菌活性或致病性的共生细菌进行了探讨,为后续对文蛤鳃内生菌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作者对蟹鳃虱亚科(Keponinae)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且阐述"海蛄虾转变"过程中该亚科的演化过程,从形态特征推测该亚科是相对较早演化出来的。基于蟹鳃虱亚科的形态特征,作者比较各属之间的特征差异并制作检索表,总结蟹鳃虱亚科31属98种的模式产地分布,发现物种主要集中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等一些暖水区域,同1986年Markham推测鳃虱科的分布中心为印度-西太平洋热带,亚热带等观点一致。另外,对中国各海域内发现蟹鳃虱亚科14属的基本形态特征描述,并总结属内物种的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76.
刘永芹  孙松  张光涛 《海洋与湖沼》2013,44(5):1200-1207
本文对2006年12月、2007年5月和6月在南黄海两个连续站S1-4和S3-3采集的梭形纽鳃樽的昼夜垂直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不同季节不同海域该种昼夜垂直移动行为略有差异。在S1-4站位, 12月份梭形纽鳃樽复体从未到达底层(50—70m), 在0—50m的水层中表现出不规则的昼夜垂直移动。从中午(12:00)到傍晚(18:00)主要分布在表层, 之后移动到较深的水层(10—30m), 而单体由于数量较少而未进行昼夜垂直移动分析; 5、6月份, 该种单体和复体都出现了明显的反向昼夜垂直移动, 即白天迁移到表层, 夜间向底层迁移, 5月份尤为明显。在S3-3站位, 12月份和5月份梭形纽鳃樽的单体和复体几乎在整个水层都有分布。12月份梭形纽鳃樽复体在夜间有向下移动的趋势, 在06:00时到达最底层, 白天主要分布在20m以上的水层中。5月份梭形纽鳃樽单体和复体昼夜垂直移动不明显, 但主要分布在10—20m的水层中。  相似文献   
77.
龙爱民  陶澍 《地理科学》2002,22(4):458-462
对鲤鱼鳃部微环境进行了定量测量,建立了鲤鱼鳃部微环境的定量模型,对鱼鳃微环境进行了定量描述,通过暴露实验验证了EDTA络合态铜与高岭土颗粒吸附态铜对鱼鳃的生物有效性,并从形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存在有效性的原因,即络合态与颗粒吸附态金属随水流经过鱼鳃时,将会部分地发生离解,转变成为可以直接被鱼鳃吸收的形态。  相似文献   
78.
Mud crab (Scylla serrata) is an important commercial crustacean in China. An experiment was design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cold stress on S. serrata. After a one-week adaptation at 28oC, the temperature is suddenly reduced to 4oC. The crabs were sampled every 2 h for 10 h and dissected immediately to measure the enzyme activity. The crabs at room temperature (28oC)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activity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the activity of 4 ATPases (Na , K -ATPase; Mg2 -ATPase; Ca2 -ATPase; Ca2 , Mg2 -ATPase) were measured biochemically. In contrast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SOD activit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from 2 to 6 h after the cold stress, and then decreased. The CAT and GPX activities increased in 2 h,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content of MDA increased gradually in 4 h. The activity of Na , K -ATPase decreased in 2 h, increased up to the top value at Hour 6, then decreased again. The activities of Mg2 -ATPase, Ca2 -ATPase and Ca2 , Mg2 -ATPas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6 h, insignificantly in any other hours. Under cold stress, the activity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in S. serrata was reduced at first then stabilized, ROS-scavenging weakened, and MDA accumulated gradually in the gill after 6 h. The activity of the 4 ATPases in the crab decreased after 6 h, suggesting that the ability to regulate ion concentration has been paralyzed. Therefore, the maximum period to sustain healthy meat in the crab under cold stress is 6 hours.  相似文献   
79.
In vitro acute cytotoxicity of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 imidacloprid (IMI) to the gill cell line of flounder (FG) that collected in the gill of Paralichthys olivaceus, was examined by 3 widely used endpoint bioassays: NR (neutral red), MTT (3-(4,5-dimethylthiazol-2-yl)-2, 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nd TCP (total cell protei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MI increased at concentrations ≥0.5 μg/ml. The IC50 value of NR, MTT, and TCP was 41.86, 38.46, and 39.08 μg/ml, respectively. The ultrastructural observation revealed that the mitochondria of the cells exposed to 60 μg/ml IMI for 48 h were severely damaged, swollen or disrupted, while their nuclei and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 remained normal. This would suggest that the mitochondria are probably the primary target of IMI.  相似文献   
80.
渤海涟虫类和软体动物幼虫食性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纪明 《海洋科学》1998,22(6):36-38
根据消化道内食物分析结果得出:涟虫类、三叶针尾涟虫和驼背涟虫、瓣锶类后期幼虫和腹足类后期幼虫都营浮游植物食性,以硅藻类为主要食物。细长涟虫以星脐圆筛藻、未查明的圆筛藻和辐射圆筛藻为主要摄食对象;三叶针尾涟虫以舟形藻和新月菱形藻为主要摄食对象;驼背涟虫以辐射圆筛为主要摄食对象。鳃类后期幼虫以辐射圆筛藻和未查明的圆筛藻为主要摄食对象;腹足类后期幼虫以未查明的圆筛藻、辐射圆筛藻和中心圆筛藻为主要摄食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