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6篇
  免费   1601篇
  国内免费   2053篇
测绘学   740篇
大气科学   1886篇
地球物理   1214篇
地质学   3836篇
海洋学   1377篇
天文学   132篇
综合类   613篇
自然地理   892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368篇
  2022年   394篇
  2021年   453篇
  2020年   358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286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56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413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280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205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35篇
  1991年   99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4篇
  1963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81.
在研究和分析高斯烟羽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地形因子对其原有模型进行修正,利用Matlab研究不同地形条件下毒气扩散分布情况,并与未修正模型的毒气扩散分布进行比较,详尽分析了地形起伏对毒气扩散的影响,为毒气泄漏事故的应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2.
引起大坝变形的影响因素很多,即在利用支持向量机( SVM)模型进行大坝变形分析和预报的过程中,需要将所有的影响因子都输入到SVM模型中,这样会造成输入因子的不侧重性,基于此,本文对大坝变形的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大坝变形影响因子和大坝变形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最优的影响因子,即将比重比较大的影响因子输入到SVM模型中,从而提高了SVM模型运行效率及预测的精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983.
千岛湖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与影响机理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立足反映恢复力属性特征的盆地模型理论,构建基于稳定性景观的恢复力评价体系。从脆弱性、应对能力两大层面以及社会、经济、生态三大子系统入手,建立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测度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甄别影响恢复力的主要因子,揭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因子影响机理及曲线规律。结果表明:1 1987-2012年间千岛湖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由0.4576缓慢上升至0.5622,应对能力指数由0.0282快速上升至0.9725,恢复力指数由0.1276稳步上升至0.8669,恢复力应是脆弱性与应对能力相互作用的结果。2总脆弱性受生态子系统脆弱性影响最大,总应对能力受经济子系统应对能力影响最大,总恢复力受社会和经济子系统恢复力影响较大。总应对能力对恢复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中社会和经济系统的应对能力作用更加突出。3恢复力因子影响曲线可分为线性递增和递减、非线性U型/倒U型递增和递减6种类型,不同阶段、不同因子对系统恢复力作用方式、性质、速率具有差异性,主要以非线性影响为主,且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84.
对地表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自然、人文因子间的关系开展综合的、多尺度的定量分析,这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土地利用与覆被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的浙江省为研究区,设置了东西向(样线A)和北南向(样线B)两条样线,并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对研究区NDVI、高程、坡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等因子的尺度特征以及这些因子间的多尺度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NDVI、高程、坡度及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四个尺度域;2上述因子在样线A及样线B上的空间分布分别存在两个主要特征尺度,其中东西向(样线A)上的特征尺度为40 km和80 km,北南向(样线B)上主要的特征尺度为30 km和50 km;3在较大尺度域(8 km以上),土地利用强度是影响NDVI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而在小尺度域(0~8 km),坡度和高程因子成为影响NDVI分布的主要因子。研究还认为,小波分析方法为识别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特征尺度、量测要素间任意尺度、任意位置上的相干关系,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985.
半干旱沙地-草甸区水面蒸发模拟及其影响因子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半干旱沙地—草甸区的水面蒸发过程及其影响因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水面蒸发的众多影响因子进行逐步筛选,找出显著影响因子,建立水面蒸发与其显著影响因子间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并模拟计算了彭曼蒸发公式、道尔顿水汽运输理论蒸发公式中的风函数,比较分析了彭曼模型、变异道尔顿模型、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的水面蒸发量。结果表明:彭曼模型、变异道尔顿模型和最终建立的多元非线性逐步回归模型所得结果十分接近,与实测水面蒸发量的趋势也很一致;除变异道尔顿模型稳定性稍差外,其余两者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多元非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可以找到水面蒸发的显著影响因子,剔除掉不显著影响因子,避免因子相关造成的影响,使所建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其决定系数达到了0.773,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86.
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TM影像和ENVISAT ASAR(HH/HV)数据,以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在分布式定量提取评价因子(植被类型、生境结构、巢下水深、植被盖度、人为干扰)的基础上,建立HSI模型对丹顶鹤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实测巢址空间分布情况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主观专家知识建立的HSI模型得到丹顶鹤高适宜栖息地面积为48km2,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65km2,低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85km2,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 403km2,结合实测数据验证,得出高适宜、适宜和低适宜栖息地巢址共占实测巢址的92.86%,不适宜栖息地巢址占7.14%。经检验HSI模型对淡水沼泽湿地典型水禽栖息地的质量评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87.
《测绘通报》2015,(4):37
<正>《测绘学报》创刊于1957年,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主办,《测绘学报》编辑部编辑,测绘出版社出版的反映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国家级综合性学术刊物,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居中文核心期刊测绘地理信息类前列,是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期刊、第四届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全国优秀测绘期刊,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并被国内外多个重要数据库收录,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测绘地理信息期刊之一。  相似文献   
988.
青海祁漫塔格虎头崖多金属矿区岩体热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头崖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青海祁漫塔格地区典型的与印支期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矿床,矿区内出露多个不同时代的含碳酸盐地层,金属成矿元素组合复杂,中酸性侵入岩产状多变、岩性多样,成矿岩体及其成矿能力的判别一直制约着该矿区及区域的找矿勘查工作。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开展了岩体热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利用LA-MC-ICP-MS锆石U-Pb法,获得二长花岗岩体的年龄为230.3±3.7 Ma(n=13,MSWD=1.4);利用40 Ar-39 Ar法,获得二长花岗岩中黑云母和斜长石矿物的坪年龄分别为229.6±2.3 Ma和219.3±1.8Ma,厘定成岩时代为印支期。对二长花岗岩中不同矿物的岩体冷速率计算结果表明,虎头崖矿区二长花岗岩冷速率相对较快,其热效应较大,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二长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源于古老地壳物质的深熔或重熔,并可能有幔源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989.
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韩城和洛南地区的晚三叠世延长组地层的6件样品进行了煤线和碳质泥岩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同时测定了同组地层6件砂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晚三叠世延长组热演化程度较高,韩城地区R0值在0.65%~0.78%之间.洛南地区由于受秦岭中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影响,三叠系延长组Ro值高达2.67%~3.71%.实际测得的裂变径迹年龄,随深度增加裂变径迹年龄减小,根据裂变径迹年龄及长度恢复出每个样品所经历的热历史.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中生代晚期存在一期约100 Ma的重要构造热事件,东南缘韩城地区与洛南地区属于不同的热演化史类型,韩城地区属于埋藏增温型,而洛南地区属于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类型.这一认识与野外地质证据一致.  相似文献   
990.
在综述国际上为数不多的宽谱系岩墙群(WSDS)研究实例的基础上,以太行山板内造山带中的岩基后岩墙群为例,详细论证了WSDS的形成机制,并简要讨论其构造与成矿意义。研究认为,①WSDS是一类非常特殊的岩石组合,其岩石组成的多样性主要取决于岩浆起源,因而不同于已知的其他火成岩组合;②WSDS直接的构造指向是造山带岩石圈拆沉作用;③WSDS的产生必须有大规模流体活动的参与,因而是成矿作用的指示器;④岩浆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在理想系统的框架下,由WSDS识别出的许多成因信息是相矛盾的。但是,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下,这些信息可以得到整合解释;⑤板内造山作用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造山作用,与板缘构造力没有直接的联系。WSDS同样适用于板内与板缘2种造山类型,具有普适性,都与岩石圈加厚拆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