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152.
蜘蛛脉冲星的发现是研究毫秒脉冲星演化的重要进展,它们被认为可能是孤立毫秒脉冲星的来源之一。蜘蛛脉冲星系统含有丰富的观测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脉冲星的掩食。掩食脉冲星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脉冲双星的演化、球状星团的形成和星际介质等。介绍了近年来脉冲星掩食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脉冲星的掩食特点,掩食脉冲星系统的统计和举例,并阐述了常用的掩食机制。在未来10年里,随着超高灵敏度和超快巡天速度的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如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 Kilometre Array, SKA)等,掩食脉冲星的研究有望打开新局面,并对掩食机制理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解决一些未解之谜。  相似文献   
153.
为探索北方人工繁育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幼鱼冬季生长最佳温度及投饵模式,本实验首次采用温度和限食双因素处理来研究花鲈幼鱼的补偿生长规律。实验设置3个温度水平(20℃、16℃和12℃)和2个投喂水平(100%投喂和50%投喂),其中A组(20℃和100%投喂)为对照组,B组(16℃和100%投喂)、C组(12℃和100%投喂)、D组(20℃和50%投喂)、E组(16℃和50%投喂)和F组(12℃和50%投喂)为处理组。实验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30 d的处理阶段;第二阶段为20 d的恢复阶段。结果表明,花鲈幼鱼在不同温度及限食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补偿生长能力和补偿生长机制。B组通过提高饵料转化率实现了超补偿生长;C组也是通过提高饵料转化率达到了完全补偿生长;D、E组则通过提高摄食率实现了完全补偿生长;F组的花鲈幼鱼则通过提高饵料转化率实现了部分的补偿生长。综合考虑花鲈幼鱼冬季培育成本及其生长,建议北方花鲈幼鱼越冬培育温度为16℃,投喂模式为100%投喂。  相似文献   
154.
以马氏珠母贝选系F2和对照群体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选系F2大个体组(SL)、选系F2小个体组(SS)、对照群体大个体组(CL)和对照群体小个体组(CS)的滤食率的差异。结果表明:在15,20,25和30℃条件下,SL组的滤水率显著大于CL组(P0.05),SS组的滤水率显著大于CS组(P0.05);在20,24和28‰盐度条件下,SL组的滤水率显著大于CL组(P0.05),SS组的滤水率显著大于CS组(P0.05);在32‰盐度条件下,CL组的滤水率大于SL组,CS组的滤水率大于SS组,但两者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本结果说明选系F2的快速生长与其较高的滤食率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