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6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通过模拟大气CO_2浓度升高,研究其对海绵滤食细菌功能的影响。在模拟大气CO_2浓度升高生态系统中,探究了大气CO_2浓度387、500、750和1 000mmol/mol环境下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is)滤食灭菌海水中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AS 1.1017)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能力。结果表明:在24 h实验期间,模拟大气CO_2从目前约387mmol/mol升高至500mmol/mol,繁茂膜海绵滤食大肠杆菌和灿烂弧菌效率提高了。当模拟大气CO_2 750mmol/mol时,繁茂膜海绵滤食海水中大肠杆菌和灿烂弧菌功能都下降了,说明繁茂膜海绵已经受到大气较高浓度CO_2损害。模拟大气CO_2为1 000mmol/mol时,繁茂膜海绵基本丧失了滤食海水中大肠杆菌和灿烂弧菌的功能。上述结果可为了解大气CO_2浓度对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放牧强度对高寒杂草类草甸群落结构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下青藏高原高寒杂草类草甸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结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重牧(HG)条件下草层垂直分化不明显,仅1层结构,而轻牧(LG)和中牧(MG)与对照(CK)条件下禾草和矮嵩草能得到较好的生长,草场垂直结构分异为2层;不同放牧强度下莎草科、禾本科和杂类草的重要值变化趋势不尽相同,HG会导致种类组成的下降,CK和适度放牧下种类组成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尽管短期过度放牧抑制了优良牧草的生长和发育,种类组成降低,但因放牧时间短,组成群落的主要优势种具有较强的耐牧性以及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和遗传性,其群落结构是稳定的;植物地上生物量表现出MG >LG >CK >HG,即适度放牧可提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在CK条件下最高,其次为MG、HG和LG,CK、MG与LG、HG有显著性差异.植物根冠比从大到小依次为HG、CK、MG、LG,HG的根冠比显著大于LG.  相似文献   
53.
赵爱芬  周海燕 《中国沙漠》1999,19(Z1):65-68
通过调查冷蒿的生物学特性,并以4种不同处理实验研究了耐牧性。处理方法分别为第1组模拟轻牧,剪去植株高度的一半(T1);第2组模拟重牧,把植株地上部分全部剪掉(T2);第3组埋土3~5cm(T3),以模拟沙质草场疏松的地表易被牲畜践踏活化而掩埋植物;第4组做对照(T4)。试验结果证明,春季对地上部分剪除不影响以后的营养生长和生殖枝的形成发育,但是7月以后做剪除处理则对其营养生长不利,对生殖枝的形成影响更大。生长季多次剪枝可获得更大生物量,不同处理组平均每株的地上部分收获生物量(干重)分别是25.2g(T1),27.4g(T2),24.7g(T3)和22.0g(T4)。冷蒿枝条密集,在无干扰条件下,平均每株有枝条近百枝。植株地上部被剪除后,不定芽萌发力强,1cm的残枝上可以萌芽2~4个。枝条的基部极易生不定根形成新植株。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并存保证了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54.
沉水植物和螺类都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牧食关系也是水生食物网中重要的一环,而不同的基质类型可能会影响两者的生长和改变沉水植物对螺类牧食的防御策略.以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为对象,研究基质类型、螺类牧食对沉水植物的生长及防御策略的影响,以及基质类型及沉水植物对螺类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螺类牧食和基质类型对苦草生长和元素特征具有显著的影响,存在螺类牧食时,泥沙基质和沙基质苦草的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泥沙、沙和泥基质苦草地上生物量分别减少了67.74%、58.58%和17.84%,根冠比分别升高了177.51%、217.23%和1.44%;且泥沙基质中苦草的叶片数显著低于无牧食组.不同基质类型下,牧食对苦草总碳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泥和泥沙组中,螺类牧食使苦草的总氮含量均显著降低,碳氮比均显著升高;沙基质下,螺类牧食使苦草总酚含量显著降低.基质类型对螺类的形态特征(除壳宽外)、生长及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总体来看,基质类型对耳萝卜螺牧食和苦草防御策略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对螺类的生长及元素特征基本无影响.本研究可以为牧食理论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也可为沉水植被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稳定提供参考,但基质类型对螺草牧食关系的长期影响,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5.
外来种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相较我国本土螺类其牧食量更大且繁殖速度更快,对栖息地水生植物的现存量和实施水生植被恢复的生态治理工程的成功性可能构成威胁,目前对福寿螺影响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的重建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沉水植物种类组合系统,研究福寿螺对3种常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的沉水植物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的牧食偏好以及不同植物配置系统理化因子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福寿螺对沉水植物植株附着偏好为密刺苦草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而牧食破坏强度为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密刺苦草,轮叶黑藻最容易受到福寿螺牧食影响而快速消亡,穗花狐尾藻叶片也会被全部牧食仅剩下茎,而苦草存活受到的影响较小.福寿螺会导致轮叶黑藻+密刺苦草组合系统中总氮、氨氮、总磷、正磷酸盐浓度显著升高,而密刺苦草+穗花狐尾藻组合中总磷、正磷酸盐浓度显著升高,但是在轮叶黑藻+穗花狐尾藻组合中仅总氮浓度显著升高.研究表明福寿螺能够影响沉水植物间的竞争关系,但是3种沉水植物均不能阻止福寿螺的牧食;福寿螺牧食会显著降低沉水植物生物量,最终会影响草型清水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6.
本文发表了1984年11月至1985年1月期间在美国McDonald天文台对大陵五型食双星CI Aur进行的UBV测光结果,以及采用Wilson-Devinney方法求解出它的轨道要素。结果表明CI Aur是一个半分离的双星系统,它的次星充满了Roche瓣,而主星离它的Roche等位面相离很远。两颗子星温度相差很大,质量比为0.687,轨道倾角i为74.42°。 CI Aur的光变曲线呈现随机的亮度“抖动”和明显的光变起伏。作者采用了自迴归功率谱方法和调和分析方法对它的光变起伏进行了频谱分析,求出了振荡的准周期和振幅。文章最后讨论了它的两种模型。  相似文献   
57.
本文将1983年版的Wilson-Devinney方法程序,扩展到包含黑子参数的微分改正解,并提出黑子纬度的网络测定方法,由此,对RS CVn型食双星RT CrB的食外测光扰动波,进行了黑子模拟解,得出其次子星上两个黑子的位置,大小和温度,其理论光变曲线能较好地重现畸变波的观测特征。作者对黑子模型参数微分改正解的收敛性问题和不定性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8.
用Kalimaeris等人提出的周期分析新方法对Algol型半相接双星V505Sgr的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这颗食双星的轨道周期是周期性变化的,其变化周期为41.5a、振为0.453*10^-5d。这与Chambliss等人(1993)从测光分析所得的第三天体的轨道周期(P=105a)是不同的。通过对能引起轨道周期 期性变化的两种物理机制(次子星周期性的磁活动和第三天体的存在)的研究表明,该系  相似文献   
59.
2008年8月1日,在我国西北的新疆、内蒙、甘肃等地区可以观测到一次日全食的天象,紫金山天文台太阳射电团组在甘肃省金塔用两架太阳射电望远镜对这次日全食进行了观测,并成功地取得了观测资料.为了科学分析观测资料,在日全食的前两天,实测了当地的大气吸收.着重分析这些观测数据,结合太阳射电方法,测得在λ=2.4 cm和λ=8....  相似文献   
60.
掩星情报站     
2011年四月仅有两次适合观测的月掩星和三次小行星掩星,全国大多数地区都可见这两次月掩星,三次小行星掩星中被掩星最亮的是8.6等,掩食时间最长的仅为2.1秒。虽然还有几次小行星掩星,但由于掩食持续时间极短而不适合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