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30篇
海洋学   9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2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试论南昌—莲塘一带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质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通过对南昌——莲塘一带沉积环境、成土母质、土壤化学组分及酸碱性、土壤类型等特征的综合研究,指出区内土壤的成土母质存在一定的相近性,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表土中大部分元素的分布、分配是不均匀的,可将本区划分为“一高两低”三个环境地球化学区;同时查明了该区土壤环境现状,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认为区内土壤环境污染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城区污染重于郊区,菜地污染重于农田。最后提醒人们应广泛关注该区的土壤环境质量,尽早采取有关举措,排除“化学定时炸弹”给人类造成的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42.
周辉 《陕西气象》2007,(6):34-37
使用卫星遥感解译结果和气象、水资源、污染资料,依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从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五个方面,对1997年和2004年陕北地区28个县(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物丰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有较大幅度提高,土地退化指数有所降低,近40%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Ieq(简称EQ I)增长率超过40%,年均增长率达到9%,表明陕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3.
按照单项组分、综合评价法,对邵庄-双庙水源地第四系孔隙水和寒武-奥陶系岩溶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第四系孔隙水,总体上,以京杭运河为界,运河以西水质较差,运河以东地区、邵庄、双庙水源地所在地段水质较好;蜀山背斜岩溶水系统内大多地段岩溶水水质较好,邵庄水源地岩溶水水质良好,其它地段及双庙地垒岩溶水系统岩溶地下水质量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44.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中,地质环境分析方法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需要探索一些更为具体、可操作性的方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是快速解决地质环境这种目标结构复杂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广东省恩平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地质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GIS分析与层次分析法进行耦合,探讨其在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中选取坡度、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年降雨量、人类活动等作为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因素,并提出了这些因素的提取与获得途径。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剖分及空间分析叠加,计算每个单元的质量评价指数,生成地质环境评价等值线,得出在整个研究区域内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  相似文献   
45.
福建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福建省沿海经济带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主要成果。总体上该区地球化学环境质量优良,Ⅰ类和Ⅱ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98.44%,Ⅲ类和劣Ⅲ类土壤占全区总面积的1.56%,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内,主要污染元素为Hg、Cd、Cu;质量好、适合海水养殖的第一类沉积物样品占92.36%,质量较差的第二类沉积物样品占6.84%;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样中大部分元素处于自然低背景含量状态,部分水样Mn、Fe超标。该区存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有:①山地土壤pH值低,Ca、Mg缺乏;②岛屿、半岛及台地土地贫瘠;③河口平原土壤、海湾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高。较高的自然背景含量、强酸性的表生环境和工业污染的共同作用,造成部分农产品有害元素含量超标。  相似文献   
46.
保护海洋环境,防治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始终是关系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的重要内容。我省沿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今后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河海统筹、陆海兼顾,突出重点、综合治理”的原则,以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海为重点,以海陆综合治理为关键,以恢复和改善海洋环境为目标,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改善海洋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47.
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演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年来对徐州市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微粒,降尘,硫酸盐化速率等几种主要污染物演化规律的分析,阐述本区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并对大气环境质量作出初步评价,论证本区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及演化趋势,为今后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一、我省矿山环境现状 我省是矿产资源大省,资源储量大,矿种丰富。但是,由于采矿占用土地、破坏耕地、草地、砍伐林木、疏干排水,“三废”排放,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结构,天然植被覆盖面积降低、裸露岩石增加、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恶化,降低了区域防风固砂、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加剧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等自然灾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第一段]  相似文献   
49.
根据2009-04—2010-02隔月6个航次桑沟湾9个调查站位贝类养殖区有机氯(OCPs)、有机磷(OPPs)农药残留和麻痹性贝毒(PSP)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它们在该海域海水中、表层沉积物中和主要贝类(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和菲律滨蛤仔)体内的含量水平,就农药残留及贝毒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和类别划分,并对主要食用贝类中农药残留和贝毒的暴露水平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桑沟湾贝类养殖区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为1~2级,平均分别为2级、1级和1级,养殖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水平为2级;总体上,该海域海洋环境综合质量处于良好水平,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为1类区(清洁区)。即该海域农药残留及贝毒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影响较小或无明显影响。另外,针对食用桑沟湾贝类水产品的消费人群进行了农药残留及贝毒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调查人群食用贝类中OCPs中的HCHs和DDTs、OPPs中的马拉硫磷和甲基对硫磷、PSP的日摄入量分别为0.75,2.11,0.19,0.09和1.22μg/(人·d),其摄入量低于ADI的推荐限值,因此桑沟湾主要食用贝类中农药残留及贝毒污染的健康风险处于安全范围。  相似文献   
50.
《河南地质》2010,(5):54-54
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显示,我国土地质量总体状况良好,达土壤环境质量一、二类标准的87%。但是,占国土面积13%的土壤存在污染,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南方以镉、汞、铅、砷等重金属问题为主,在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频发镉、汞等重金属中毒问题;而北方以高氟、高砷和低碘等非金属问题为主,在较多贫困农村和边远地带受到砷、氟等地方病困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